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5篇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宣讲人: xxx时间: 2022.XX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5篇,供大家参考。

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5篇

篇一: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

22 年版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 解读宣讲人:

 xxx 时间:

 2022.XX

 习 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课程 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 、启 智增慧的作用 ,必须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地位,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体现 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 ,体现 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 和民族基本价值观 ,体现 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义务教育、 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体现 国家意志 ,在 立德树人中发挥着 关键作用。

 2001 年 颁布的 《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 和 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 ,坚持 了正确 的改革 方向 ,体现 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为 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教育需求 从 “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 进- - 步明确“培养什么人 、怎样 培养人 、为 谁培养人 ”,优化学校 育人 蓝图。当今 世界科技进步 日新月异, , 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 ,人们 生活 、学习、工作 方式不断改变 ,儿童 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 。义务教育 课程必须与时俱进 ,进行 修订完善。前 前 言

 C目录O N T E N T S01 义务教育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后的特点02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03 义务教育 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03义务教育 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 1 6 6 个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 04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思想性 、 科学性 0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 ( ( 2022 年版 )

 主要变化 5 06

 0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后的特点

 第一部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后的特点一 是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 ;二 是 课程一体化 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 ;三 是创新性和实践性 进一步凸 显; ;四 是课程实施指导进步强化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物化生等科学领域课程将加强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

 02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部分: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一 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展 素质教育 ” ,习近 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 ,中央 作出 关于 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 “双减”工作 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 及学校 教育主阵地作用 ,落实 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和课程标准,对 教与学的内容 、方式 进行改革 。二是 2011 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教育 需求从 “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 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新 挑战 ,必须 深化 课程 改革 ,加强 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

 03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

 第三部分: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一 是坚持目标导向 ,认真 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 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准确 把握中央关于教育 改革 的各项 要求,确立 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 规划、系统 安排 ,充分 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有机融入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 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 落实有理想 、有 本领 、有 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 ,强化 课程思想性 。

 第三部分: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二 是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 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 ,明确 修订 重点 和任务 ,注重 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遵循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强化一体化 设置 ,促进 学段间的衔接 ,提升 课程科学性 、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 学科育人目标 ,明确 实施要求 ,增强 课程指导性 、可操作性。

 第三部分: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三是坚持创新导向 ,进一步, 深化改革,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 成功经验,也 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 ,体现 中国特色 ,增强 课程综合性 、实践性,引导 育人方式变革 ,着力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 ,反映 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科学技术 进步新成果 ,更新课程 内容 ,体现 时代性。

 04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 1 6 个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

 第四部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一 是成立由两院院士 、学科 专家 、学科 教育专家 、骨干 教师 、教育管理者等近 300 人组成的修订组 ,承担 修订任务。二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 传统 、法治、 、 国家安全 、生命 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 教材 进行整体规划 ,并 指导落实。三是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课程 内容结构化等相关 基础研究 和国际比较研究 。义务教育 课程修订自 2019 年启动 ,历时3 3 年 ,重点 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四部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四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按照 先修课程方案 、再 修 课程标准 的顺序进行 ,分 项 、分段 推进修订工作。五是组织浙江 、河南 和甘肃等 15 个省近6 6 万名学生进行课程标准测试 ,根据 结果进行修改。六是广泛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专家 学者和一线校长、教师 、教研员等 各方意见建议 ,进行 修改完善。

 05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思想性、科学性

 第四部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为保证思想性 、科学性,对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 。一是预审 ,组织 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个人审读 、会议 预审 ,进行 专业把关。二是审议, , 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读和正式审议 ,完成 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 。党 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 ,对 落实会议精神情况进行专项审议。三是审核 ,国家 教材委委员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 1 6 个课程标准 。审议 审核认为 ,新 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向正确 、结构、 合理、 重点突出 、思路 清晰 、逻辑 严谨 ,思想性、学理 性 、现实性 较强 ,符合 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 ,符合 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特征 ,符合 教育教学规律 ,比较 成熟。为保证思想性 、科学性,对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

 06《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 (2022 年版)主要变化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1. 关于 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1. 关于 课程方案一是完善 了培养目标 。

 全面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 ,结合, 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 、 从有理想、 有、 本领、 有担当三个方面 ,明确 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1. 关于 课程方案二 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

 整合、 小学原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 “道德与法治” ,进行 九年一体化设; 计; 改革艺术课程设置 ,一至七 年级以音乐 、美术为主线,融入 舞蹈 、戏剧、影视 等内容 ,八至九 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科学、综合 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落实 中央要求 ,将劳动 、信息科技及其 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1. 关于 课程方案三 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

 增加 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明确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和学校 课程实施职责 、制度, 规范, 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 ,对培训、教 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 ;健全 实施机制 ,强化 监测与督导要求。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2. . 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第五部分 :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 ( 2022 年版 )主要 变化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2. . 关于课程标准一 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标 目标 将 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 ,体现正确 价值观 、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例如, 道德 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 、道德 修养 、法治 观念 、健全人格、责任 意识等培养要求。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2. . 关于课程标准二 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

 基于 核心素养要求 ,遴选 重要观念 、主题 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 ,精选、设计 课程内容 ,优化组织形式 。涉及 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 ,根据各自 的性质和育人价值 ,做好 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设立 跨学科主题 学习活动,加强 学科间相互关联 ,带动 课程综合化实施 ,强化 实践要求。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2. . 关于课程标准三 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

 依据 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合课程内容 ,整体 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 成就 的具体表现 ,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引导 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 ,为 教材编写 、教学 实施 、考试 评价等提供依据。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2. . 关于课程标准四 是增强了指导性 。

 各 课程标准针对 “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 与考试命题建议 ,注重 实现教 、学、考 的一致性 ,增加 了教学 、评价案例,不仅 明确了 “为什么教”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 具体指导 ,做到 好用 、管用 。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2. . 关于课程标准五 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

 注重“幼小衔接”,基于 对学生在健康、语言 、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 的评估 ,合理 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 ,注重 活动化 、游戏 化 、生活化 的学习设计 。依据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 、情感、社会性 等方面的 发展 变化 ,把握 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 ,体现 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 ,为 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3. . 课程修订 改革重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 立足世界 教育改革前沿 ,描绘 了 中国未来 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的育人蓝图 ,改革重点主要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是强调素养导向 ,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三 是突出实践 育人. .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3. . 课程修订 改革重点一是强调素养导向 ,注重 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特别是 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 核心素养 确立课程 目标 ,遴选 课程内容 ,研制 学业质量标准 ,推进 考试评价改革 。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跳出 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 ,按照 学生 学习逻辑 组织呈现课程内容 ,加强 与学生经验 、现实 生活 、社会实践 的联系 ,通过 主题 、项目、任务 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 ,突出 主干 、去除 冗余 。三是突出实践育人 ,强化 课程与生产劳动 、社会实践 的结合 ,强调知行合一 ,倡导 做中学 、用 中学 、创 中学 ,注重 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 ,开展 跨学科实践 ,经历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建构 知识 、运用 知识的过程 ,让认识基于实践 、通过 实践得到提升 ,克服 认识与实践 “两张皮”现象 。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4. 课程标准思想性如何 保证道德与法治 、语文、历史 等课程标准思想性?一 是细化培养要求二是充实更新课程内容三 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3. 课程标准思想性一 是细化培养要求 ,明确 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同 认同 道德修养 、法治 观念 、健全人格、责任 意识 ,语文 课程文化自信 、语言 运用 、思维 能力 、审美 创造 ,历史 课程唯物史观 、时空 观念 、史料 实证 、历史解释 、家 国 情怀 等培养要求 。二 是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对 标对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 ,重点, 组织三科修订组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 补充了有关党的 百年奋斗 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 ,规范 了有关表述 。三 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精选 学生听得到 、看得见、摸 得着的标志性 成果、突破性 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 ,让 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 取得 的历史性成就 、发生 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主要变化过程05. 下一步具体部署一 是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 ,提供 培训资源 ,帮助义务教育 阶段的 广大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修订的 育 义务教育 课程方案 和课程标准 的新理念 、新 要求。二 是强化课程落地实施制度建设 ,指导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制定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 ,各 省对学校规划课程实施提出 工作 要求。三 是围绕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 ,设立 一批课程改革 项目,推动 创新...

篇二: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

1 -

 学习最新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为了做好新修订的教育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师生深入领会新修订的教育法的重要内容,全面增强依据教育法保障推动教育改革、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2022 年 7 月 16 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最新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了集体学习。

 会上,校长带领大家重点学习了 2022 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修改的党的教育方针。

 一是讲述了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修订过程、修订主要内容和修订重要意义。

 二是详细解读了新旧教育方针的区别。

 旧版内容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版内容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特别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特别学习领会《教育法》新修订的教育方针内容,并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贯彻落实。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

 1、教师要爱国守法。教师是教育过程中主导力量,因此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

 - 2 -

 教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内容, 古人对教师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职责中教书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人格上。教师职业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形象。

 3、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教师有高度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尊重每学生,用教师爱心去化解学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使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地发展,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三: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

学习2022年 年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专题 课件培训老师:

 xxx 时间:20xx年x月x日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前 言

 01

 修订背景和意义03

 修订过程04

 修订主要变化02

 修订主要思路目录05

 八大亮点解读06

 全文学习

 修订背景和意义01

 修改背景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 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 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展素质教育 ”二教育需求从“有学上” 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必须深化课程改革,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三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必须进行修订完善。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 2011年制定颁布

 20年来再次修订修订意义本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多年过去了,课程改革有了长足进步,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从国家层面厘清了育人目标,校准了改革方向,优化了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再动员再部署。再次修订意义重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学校育人蓝图,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和导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修订意义修订意义一、细化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新修订的课程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育人目标, 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二、 做好学段衔接, 为完整的人的培养创造更加通畅的成长环境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立足学段一体化设计,删除了一些学科间内容简单重复和交叉现象。特别对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要做好相应的调整, 为教师提供专业引导。三、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 提升不同课程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贡献度。注重加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用跨学科的思维培养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是这次课程方案修订重点之一。

 修订主要思路02

 一、坚持目标导向修订主要思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修订主要思路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 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 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 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

 三、坚持创新导向修订主要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修订过程03

 修订过程成立由 两院院士、 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 骨干教师、 教育管理者等近3 00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01组织浙江、河南和 甘肃等1 5 个省近6 万名 学生进行课程标准测 试, 根据结果进行修改。05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课程内 容结构 化等相 关基础研究和 国 际比较研究。03广泛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 专家学者和 一线校长、 教师、 教研员等各方意见建议, 进行修改完善。06采取集中 与分散相 结合的 工作方式,按照先修课程方案、 再修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分项、分段推进修订工作。04对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进行整体规划 ,并指导落实。02

 修订主要变化04

 1.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 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 从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 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 , 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 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 美术为主线, 融入舞蹈、 戏剧、 影视等内容, 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科学、 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落实中央要求, 将劳动、 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1.关于课程方案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 制度规范, 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2.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 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例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 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2.关于课程标准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 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 精选、设计课程内容, 优化组织形式。

 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 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 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 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强化实践要求。

 2.关于课程标准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 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 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 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 注重实现教、学、 考的一致性, 增加了教学、 评价案例, 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 “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 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做到好用、 管用。

 2.关于课程标准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 , 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 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 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 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八大亮点解读05

 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如何保证思想性、 科学性?八大亮点解读为保证思想性、科学性, 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一是预审,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个人审读、会议预审,进行专业把关。二是审议,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读和正式审议,完成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 对落实会议精神情况进行专项审议。三是审核,国家教材委委员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修订审议审核认为,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向正确、 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逻辑严谨, 思想性、 学理性、 现实性较强, 符合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特征,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比较成熟。

 二、 与2001年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比, 修订后的课程方案有哪些主要变化?八大亮点解读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 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 有担当三个方面, 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 ,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三、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八大亮点解读一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 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二 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主要变化。

 三是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 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 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四、 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八大亮点解读一是研制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对进课程教材主要内容进行体系化凝练,分学段、分学科提出教育要求。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 研制印发系列指南或指导纲要,整体规划进课程教材的内容与方式,全面落实有关要求。二是明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为主线,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确定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各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具体化细化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等。

 四、 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八大亮点解读三是结合学科特点,采取直接安排与有机融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落实为主,地理、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四是加强政治审核把关,组织国家教材委思想政治审议专家委员会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文本进行专项审核,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五、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有哪些改革重点?八大亮点解读一是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 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 通过主题、 项目、 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三是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 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改革重点

 六、 如何保证道德与法治、 语文、 历史等课程标准思想性?八大亮点解读一是细化培养要求,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语文课程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历史课程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培养要求。二是充实更新课程内容,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重点组织三科修订组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三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改革重点

 七、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如何加强学段衔接?八大亮点解读一是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二是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

篇四: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

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15育时代新人

 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本文从此次修订的修订背景、修订思路、修订过程、修订后课程方案的变化与突破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等方面,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解读。关键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修订

  变化与突破

  课程实施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22)09-0015-08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进行了修订,形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称“课程方案”)。一、修订背景国家课程方案是课程改革的总纲、课程育人的蓝图。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称“实验方案”)已使用20余年,与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重新修订,其理由有三。

 162022.5( 上 )(一)落实中央新精神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势在必行。(二)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21世纪义务教育由基本普及到全面普及,由以规模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优化育人蓝图,加强课程建设。(三)迎接时代新挑战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儿童及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深化课程改革首先需对课程方案进行重新审视、整体设计。二、修订思路(一)坚持目标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修订工作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确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的根本遵循。立足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内容,系统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二)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课程育人功能修订工作在全面调研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增强育人目标针对性、时代性,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主线,细化“六三”“五四”不同学制的课程设置要求;进一步明确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权责;把握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优化劳动、信息科技、艺术等课程设置,提升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国际竞争力等基本任务。(三)

 坚持创新导向,激发教育改革活力在课程设置、课时比例、课程实施等方面,按“保底+选择”的原则进行设计。在满足国家统一规范要求基础上,兼顾差异,适当扩大地方、学校的课程自主权,继续支持综合课程教学改革、多种学制探索、跨学

 20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17科主题教学改革等,推进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修订过程(一)成立专家工作组2019年1月,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指导组成立,主要由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组成,负责修订工作的指导把关。教育部委托课程教材研究所(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成立课程方案修订组,由课程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负责具体修订工作,确保修订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二)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修订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人才培养和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现代化2035的展望;深刻领悟《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尤其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部署,确保将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落实到课程方案中。(三)广泛推进调研论证修订组组织实验方案实施情况调研。调研范围涉及全国东、中、西部共9个省市、80余县区、近500所中小学,问卷调查一线教师13500余名、校长与各级教研员1200余名,访谈120余名各类人士,共计调研14800余人。调研内容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对实验方案的整体判断,二是实验方案的制定依据,三是实验方案的框架设计,四是实验方案的使用效果,五是实验方案实施中的典型经验。此外,收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程表,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九个年级15万学生的课程表及课程满意度问卷。相关结论为此次修订提供了重要依据。(四)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核心议题,修订组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核心素养、学习领域、课时分配、课程综合化、课程实施要求等开展专题研究,先后就“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国际比较”“课程方案实施情况”“课程方案文献研究”“学习领域的设置”“核心素养呈现体例”等形成专题报告。(五)精心组织修订在调研论证基础上,修订组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边修订边研究,多次听取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以及学科专家意见。专门听取学前教育专家

 182022.5( 上 )意见,评估幼小衔接程度,并选取东部、中部、西部六个省份试排课,检验课程方案的可行性,并反复修改打磨。四、主要变化与突破(一)完善义务教育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根据义务教育性质以及义务教育课程定位,针对调研发现的培养目标过于抽象、笼统,导致指导作用不强的问题,课程方案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是构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反映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引导学生发展方向,是育人的理想与追求,不同于具体的学习结果测评指标。(二)提炼基本原则,明确义务教育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课程方案聚焦育人本质和义务教育特点,从方向、对象、内容、实施机制、方式五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原则,解决修订前各学科相关要求整体统筹不够的问题。强化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等各环节的内在关联,促进形成育人合力。(三)优化课程设置,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一是规定课程类别,明确课程主体。为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教育公平,依据义务教育性质和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国家课程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设置,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要求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注重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强化实践性、体验性、选择性,激发学生热爱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20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19家乡的情感,涵养其家国情怀,为满足地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奠定基础。鼓励开发多样化、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并给予学校一定的选择权。校本课程由学校组织开发,明确立足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目标、发挥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原则上由学生自主选择等要求。这一规定,突出了国家课程主体地位,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同时,提高了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如初中设物理、化学、生物学分科课程和科学综合课程,供地方、学校选年级九年总课时(比例)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 6% ~ 8%语文 20% ~ 22%数学 13% ~ 15%外语 6% ~ 8%历史、地理 3% ~ 4%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或科学)8% ~ 10%信息科技 1% ~ 3%体育与健康 10% ~ 11%艺术 9% ~ 11%劳动14% ~ 18%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校本课程 由学校按规定设置周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新授课总课时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表1

 各科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说明:本表按“六三”学制安排,“五四”学制可参考确定。

 202022.5( 上 )择,支持地方对综合课程的改革探索;艺术课程在原音乐、美术基础上,增加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由综合到分项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引导学校拓展艺术教育内容。二是完善课程设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课程方案完善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1)。课程方案强化了劳动课程设置,规定劳动教育多样化实施途径,如劳动课、班团队活动、综合实践与各学科实践活动、学校两周的劳动教育机动时间、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外校外活动等。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精神,满足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将原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独立设置,课程名称确定为“信息科技”,强调培育现代公民数字素养。信息科技课程1-9年级一体化设计,3-8年级独立设课,其他年级将课程内容渗透在数学等课程中。三是强化课程的综合化、实践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程方案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从日常生活概念到准科学概念再到科学概念,课程方案由综合到分化,优化艺术课程设置,1-7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将舞蹈、戏剧、影视等有机融入其中,8-9年级分项开设。鼓励将小学一至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班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为支持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1-9年级开设科学课程,其中7-9年级可选择开设科学或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课程。四是落实“双减”政策,服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化需求。调查研究发现,实验方案规定九年9522总课时得到了普遍认同,为了切实控制和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课程方案明确教学时间保持基本不变(表2),服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回应现实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课程方案明确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与教学时间的关系,提出:各地各校要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课程实施保障,发展学生特长。根据实际需要,在课后服务时间内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团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

 20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21表2

 课程方案与实验方案课时比例比较科目 实验方案 课程方案语文 20-22% 20%-22%外语 6-8% 6%-8%数学 13-15% 13%-15%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7-9%(含科学内容)10-13%6%-8%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

 3-4% 3%-4%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学)

 7-9%8%-10%(小学科学改为 1 年级起始)信息科技 (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1%-3%体育与健康 10-11% 10%-11%艺术 9-11% 9%-11%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16-20%(劳动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14%-18%劳动(四)加强课程方案实施管理,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不同层级的权责一是新增“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内容,切实加强对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的具体指导。课程方案明确提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标准编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思想性;坚持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适应“六三”学制、“五四”学制的相关要求。同时,教材编写须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精选素材,确保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与时代性。二是新增“课程实施”内容,加强对课程实施的全面规范和引导。按照课程实施的基本环节,课程方案提出五个方面要求:第一,科学规划课程实施,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课程实施职责以及制度规范要求;第二,深化教学改革;第三,改进教育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第四,强化专业支持,对培训、教研、科研提出要求;第五,健全实施机制,明确国家、地方、学校职责,强化监测与督导...

篇五: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

标解读:核心素养下,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应当关注四个问题 近日,新课标发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方向。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解析,这次修订就是要落实核心素养,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育人理念,推动育人方式的改革。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核心素养下,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应当关注哪些问题?一起聆听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的最新思考。

  01 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后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围绕“立德树人”做了详细而深入的阐释。

  “立德树人”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如果教师对此没有深刻的认知,就不会有坚定的信心和自觉的行动将“立德树人”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刻认知,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视角。

  01

 文化视角

 “立德树人”是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两个重要文化符号。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伦理道德塑造而成的,所以中国人尤其重视立德。

  “立德”这个概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太上指的是最根本、最高的境界,即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

  而“树人”,同样存活于中华文化当中。《管子》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培养一个人的过程,要比树谷、树木更长期、更艰巨、更复杂。

  由此可见,“立德”“树人”这两个文化符号早就存在于中华文明中,而且是互相连通的。进入新时代以后,立德、树人进一步融合在一起,成为今天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可以说,“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育人的初心,是在中华文化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

  新时代,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且要将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扎根中国大地,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论和教学论。

  例如李吉林老师所写就的中国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已成为回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中国声音。从文化的视角和中华民族育人初心的视角来看待“立德树

 人”,我们自然就会知道自身的使命担当,即担负起为国家、为民族育人的重大使命。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全局的视角

  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下培养学生,我们有自己的着眼点,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时代新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而“三有”又与核心素养密切关联。

  中国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表达有三个要素:一是关键能力,但在关键能力前面,我们加上了第二个要素必备品格,用必备品格来指引关键能力的发展方向;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时候,又在必备品格的前面,加上了第三个要素价值观念,即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价值观念落实有理想的要求,因为价值关乎理想、信念;必备品格落实有担当的要求,因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一种可贵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关键能力落实有本领的要求,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让时代新人不仅能“坐而论道”,而且能“起而行之”。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全局当中,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自然会联系在一起:用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改革,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推动中国战略全局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全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我们遇到了新的挑战。例如,在一些高新科技领域,我们遇到了“卡脖子”的问题。于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又有了新的着力点,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破解科学技术创新中的关键问题。

  张华教授提出,与其让学生长大以后去创造,不如让学生现在就创造性成长。学生只有现在就创造性成长,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去创造。

  如何在这个战略全局之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创造性成长?有些区域已经展开了相关实践。例如南通市倡导的“立学课堂”,无论是立人之学,还是立根之学、立身之学,都逐步地聚焦到创造精神上去,聚焦到实践能力上去。如果这样的话,课堂教学将会让学生勇敢地站立起来,带着中国的文化符号,带着中国的乡情,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03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

 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此现实又严峻地摆到我们面前。世界之变,带来中国教育之变;中国教育之变,带来我们的课堂之变。有人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结为五大变局,每一个变局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

  例如,现代技术之大变局。无论欢迎还是拒绝,技术都将来到校园,进入课堂。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人工智能似乎可以代替人类的一切,人类还有自己的优势吗?

  针对这一困惑,作家刘慈欣说,人类永远有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想象力。试想,康德、杜威他们提出了道德想象,连道德都要想象,难道教育不需要想象吗?其实,真实的世界也是靠想象创造出来的,包括学校、课堂,首先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和猜想中。所以,科学史上有个重要的命题,即想象和猜想是最伟大的。

  现代技术之大变局,还将面对技术的道德问题。在技术面前,人的位置在哪里?我的回答是,要让技术退到后面去,让人站到技术的前面来,即人永远是技术的主人。

  再如,世界经济全球化与逆经济全球化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与逆经济全球化,说到底是世界观的问题。在逆经济全球化面前,我们要反思:中国的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的人有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担当,但有没有对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类的关怀呢?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说,“应将全人类视为一棵树,而我们自己就是一片树叶。离开这棵树,离开他人,我们无法生存”,建议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这或许会为协调学习的目的和组织方式提供一种实用的方法,作为不断变化世界中的社会集体努力。所以,我们培养的人既要有中国情、民族魂,也要有世界眼光。

 还如,世界多极化的大变局、世界秩序治理的大变局、多元文化激荡的大变局,都摆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面前,我们要放大眼光,看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02 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

  法国著名哲学家莫兰在《教育的七个黑洞》中告诉我们:知识需要传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不要忽略知识;但在传授知识中存在着“黑洞”。莫兰先生提出的“黑洞”是怎么产生的,其根源就来自基本问题。如果不研究清楚基本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一直处在“黑洞”之中。

  莫兰认为,基本问题来自教学中的基本关系,从基本关系中抽象出基本规定性,然后基本规定性折射出基本规律,而这个基本规律是由理论来支撑的。从某种角度上说,回到基本问题,就是回到基本规律,回到基本理论。

  例如,教与学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影响教学本质的体现和落实,甚至使教学发生异化。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令人深思的话:“论起名字来叫‘学校’,但是讲起实在来又变成了‘教校’。原因就在于,太过注重教了。”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应该以学习为主,以学习为中心。但是,放眼现在的课堂,这些理念还没有真正地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

 题,主要是有些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总以为教学就应该以教为主,而且在实践中缺少具体办法。

  另外,在处理教与学关系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种倾向,那就是“去教学化”“去教师化”。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应当建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以学为核心,并不排斥更不否定教师的教,恰恰相反,在课堂教学的范畴中没有教师真正的教,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高水平的学。

  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应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身份的变化和意义的建构。师生都成为学习者,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才会真正得到解决。

  再如,科学性与艺术性也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教学是艺术,主张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各展个性。但是,他们发现,如果只把教学当作艺术,那么课堂教学的进度就会被拖慢,进而影响任务完成和目标达成。他们开始反思,难道教学只是艺术吗?

  据此,又有学者主张教学是科学。于是,诞生了一个概念——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是科学的产物,强调结果,强调工具理性。

  如果科学和艺术的基本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会走偏:只强调科学性,教学就会陷入工具理性的泥淖,而无教学的个性,也无教师的教学风格;只强调艺

 术性,教学就无科学规律遵循,而偏向价值理性,甚或是随意性。只有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诞生教师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

  还如,情感教育与思维也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对“学习”做了解释——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就是让思维真正发生;让学习看得见,就是让思维看得见。如果学习不触及思维,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

  但是,强调思维为什么还要提出情感,让情感伴随着思维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在课堂教学中要触摸到情感的脉搏,把情感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

  朱小蔓先生也说,情感犹似儿童的一个原始完整的胚胎,具有无限分化发展的可能,如果呵护、培育,就会积淀为饱满的、具有生产性的精神情感。她还认为,促进人正向、积极情绪情感状态的持存,不仅是有意义学习的基础条件,也在人的健康习性养成、道德价值观内化以及人格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弥散性的效用。情感,不是作料,而是燃料,激发学生的思维。

  所以,情感教育要和思维相结合,塑造课堂教学。如果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课堂教学改革就不是真正的改革。根本问题解决的是灵魂问题,基本问题解决的是教学的基本规律问题,这两者需要有机结合。

  03

 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即当下、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究竟以什么为导向。我们在研究制订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时,非常鲜明地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非常完整地表达了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规定性回答,即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而且要落实于学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为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聚焦三个原则:

  一是综合育人,二是实践育人,三是合作育人。

  综合育人。审美是一种创新,是育人的最高境界。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怎么综合课程中的这些要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因此,课程的综合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课程交界处的对话者。各个学科既要坚守自己的边界,还要打开自己的边界。于是,新一轮课

 程改革,决定每个学科一个学期拿出 10% 的课时,开发跨学科学习的活动,这强调的就是综合育人。

  实践育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育人观,是马克思主义成果的中国化。实践育人体现在哪里?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这个角度上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创造了中国儿童情境学习范式。还如,南通的“立学课堂”是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胡瑗的分斋教学与明体达用以及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

  合作育人。合作大于竞争,合作重于竞争。只重视竞争,世界不安宁。达尔文的进化论放在自然界是对的,在社会论、人类学中或许是错误的。因为人类社会不是推动优胜劣汰,而要大家相互合作。

  学习不仅是个人的努力,也是集体的合作,学生要在合作中学习尊重、学会对话、学会共长共进。合作是一个育人的共同体,它可以孕育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04

 关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

  于漪老师提出,“立德树人”是教师最根本的基本功。有了这个基本功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我看来,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形而上的“道”的问题。我把“道”的问题,概括为四个要点:

  第一是情怀,第二是视野,第三是格局,第四是格调。

  第一,要有爱教育的情怀。例如,今天还要坚持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因为她代表的就是一种教育的情怀。

  第二,视野要开阔。教师要有大视野,心胸才会开阔。在我看来,视野指的是视域,即所看问题的范围,由范围扩展、转换、凝聚为范畴;视野指向思维,即远眺时内心思考的方式;视野指的是胸怀,心胸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广大。

  视野的宽与窄、大与小,关键在于打开,在于自己内心的敞开。对教师而言,视野的打开、放开,就是既要基于学科,又要超越学科,确立大学科视野 ;既要基于教育,又要超越教育,确立大教育视野;不要就教育论教育,要有大生活的视野。

 第三,要有大格局。格局小的教师是不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而没有大格局也难有大发展。在教师的价值坐标中,做“四有”好老师是轴心,教师发展的核心要素及要求是横坐标,教师发展的程度与水平是纵坐标。

  有什么样的价值坐标,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格局,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布局。布局大、格局大,发展的境界就会越来越高。

  第四,高格调要有理论支撑,如对中国美学品格的追求,能让美育与道德结合起来,能让教师提高品位,提升格调。

  大情怀、大视野、大格局、高格调的教师,才能担当起课堂教学改革的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

推荐访问: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 教育方针 最新版 解读

【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解读5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作文锦集6篇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作文锦集篇1一天早上,小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饭。她三下五除二将米粥扒完,又一口气吃了三个热气腾腾的馒头

  • 大学趣味运动会活动策划书11篇大学趣味运动会活动策划书篇1在学校运动会开始前夕,我们先搞一次班级趣味运动会,在为运动会热身的同时,让同学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 弘扬家风家训的作文600字范文合集7篇弘扬家风家训的作文600字范文合集篇1在我们家,家风是艰苦朴素,这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分。艰苦朴素的家风意味着吃苦耐

  •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8篇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篇1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篇2真正的共产党人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调研报告大全范文6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调研报告大全范文篇1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秉持“重在平时、

  • 2023年高中班主任个人计划范文锦集4篇2023年高中班主任个人计划范文锦集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高一(1)班人数xx人,男生女生各占一半,刚好平衡。中午

  • 班级三好学生讲话稿范文篇3篇班级三好学生讲话稿范文篇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正值阳春三月,带着春天的气息,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这个讲台上。我

  • 幼儿园民非年检下年度工作计划精选篇4篇幼儿园民非年检下年度工作计划精选篇篇1一、平安工作:1、执行门接送卡接送制度,请家长按要求在接送孩子时必需拿卡,才

  • 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9篇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篇1各位来宾、赵法箴院士,大家上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参加京鲁渔业院士工作站工作会议,也很高兴

  • 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4篇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篇1 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篇2各位领导、家长:感谢你们放下繁重的工作和我们的宝贝儿们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