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德育:一项德育方法论的创新研究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工程德育是德育方法论现代化转向过程中出现的“一家之说”。部分高校在德育实践中遵循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以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为目标,提出了工程德育是一种德育方法论的创新。其理论内涵在于,工程德育是以“大工程观”切入,定位于“中层理论”的现代德育方法论。其实践范式在于,武汉理工大学近二十年来德育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不断融合与发展的德育系统工程。其目标指向在于,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理想、信念、信仰等精神动力为终点,整体提升需要与动力之间的效度,从而德育目标得于达成。

关键词:工程德育;理论意蕴;实践范式;目标指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6)05-0164-04

在高校德育的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工程德育学”的理论构想,并逐渐成为一种德育实践范式,为我国德育方法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创新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十几年来既有工程德育学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在德育方法论研究中的继承与创新,对增强新世纪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德育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水平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德育方法论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现在已经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平行。但是,20多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程中,对德育方法论的研究,并没有从一个完整的“方法论”的概念去进行研究的。具体地说,我们不是把它当成一个思想发展的过程去看待,而是当成一些既成的结论去叙述。这些既成的结论,都是一些具体工作方法经验来进行接受的,虽然经过了有关学者的整理、加工、充实和完善,但整体的框架结构和基本的方法论原则,都没有脱出“经验总结”的窠臼。我们认为,进行德育方法论的现代化转换研究,或者对德育方法论的形成史、流变史、发展史,着重从哲学与实践形态上同时进行研究,是当前德育方法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必须。

武汉理工大学在十几年来的高校德育实践工作与理论研究中,围绕有关“工程德育学”默默地坚持着原创性研究。其中,原创性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李鸿义教授等一批湖北高校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同中国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现社会学所)合作进行的《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及其制约条件纵向研究》;二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王威孚教授主持的“三性”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及“工程德育学”的概念提出;三是2000年以来进入理论整合阶段、创新阶段,陆续发表《多样化与“网”理论》等多篇学术论文,多名研究生完成工程德育研究的硕士论文。总的来说,前两个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前,主要是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的实践探索,之后则主要是从理论层面上对之进行整合、创新。提升工程德育在德育方法论现代化转换过程中的理论高度。

首先,工程德育是应高校德育的弱效性现状而提出的。应该承认,当今大学校园环境,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混乱。学生一方面渴望成才,另一方面又感到不是光凭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可以达到某种所期望的目标。失落、徘徊在学生中悄然滋生.其思想行为特点也渗透着鲜活的时代内涵,绝非德育工作者凭以往的经验能应对自如。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犯有一个同样的毛病,干什么事都只讲投入,讲主观愿望如何,但却很少有人讲产出,特别是产出效率和客观效果。可现在,道德虚无主义随地可见,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欺诈行为等已成为社会的巨大隐患。高等学校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道德的实效也大打折扣。在此时代背景下,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高校德育的实效问题,反复追问我们的德育究竟怎么了。应该说,高校德育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关键还是“困”在思想理论上,“难”在教育思想(德育观)上。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在德育观念上进行创新,在教育理论上进行发展。

其次,工程德育研究是从“大工程观”纬度切入的。“工程德育”思想就是在这一趋势的启发和美国教育界对“工程”概念的更新过程的启示下萌发的。新的工程观认为,现代工程的基本涵义是为人类生活得更好而创造、发明、设计和建造,工程意味着“综合、实践、创造”。“工程德育”概念就是在“社会工程”这一大工程观的研究背景下,针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应对学潮时期的复杂情景进行反思而提出来的,又通过“三性”教育模式的长期实践与研究,发展起来的关于德育方法论现代化转换的新思路——工程德育,其任务就在于首先明确德育的“熔铸”(铸造)与“创新”(开发)功能,理清高校德育的基本过程,明晰德育的关键要素,探明它们相互影响、发生作用的机理,确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高校德育工程实施方案。在我国近年高校的德育工作实践中,有些学校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思想,即注重对德育的过程控制,从整体上把握德育功效,创设具体的、明确的及模式化、程序化的操作方案的工程德育思想,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工程德育的理论意蕴在其定位于现代德育方法论。工程德育研究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德育方法论的研究。从德育活动过程来看,工程德育表现为“工程育德”,这并不仅仅是“德育”与“育德”两个字的简单次序变换,它反映出工程德育的方法论本质。传统的僵化的德育主要表现为“教而不育”,而教育尤其是德育,其中的“育”(人)比单纯的“教”(人)更有魅力,更具有美学性和人性。这个“育人”的过程,就是使用“工程手段”的过程,“工程手段”本质上就是“综合、实践、创造”,在此基础上,不断熔铸、创新,达到“有教有育”、“无教而育”的境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工程德育把教育对象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问题(现象)”(我们认为应该抛弃问题观念,把一切思想问题都当作现象来看,也就是思想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思想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将其作为一种可开发的资源,实现了德育对象“问题论”到“资源论”的转换。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德育的科学方法是德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实现教育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没有方法的科学化,也就没有德育整体的科学化。工程德育作为一种德育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借鉴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学科理论,从德育方法论层面对德育方法科学化进行探索,是现代德育方法论的一种创新与发展。

最后,工程德育研究的发展方向在于“中层理论”性质的德育方法论。方法论体系是有层次的。德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目前学界基本都能够认同。一般方法论的结构有三个层次,即哲学方法、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但是,德育方法论毕竟不同于一般方法论。郑永廷教授认为: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的方法,即哲学方法、原则方法、具体方法、操作方法、艺术和技巧。我们认为,德育方法论层次结构体系可以比较简洁地划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的德育方法论、中间层次的德育方法论、操作层次的德育方法。工程德育学在这三个层次中,应该也必须属于第二个层面,即中间层次的德育方法论。这是因为,哲学层次的德育方法论研究可能超然于实际,而实证主义色彩浓厚的德育操作方法,则又可能失去德育方法论的指导而陷于无序的非理性状态。因此,要填充两者的衔接真空,就必须寻找既能反映哲学层次的德育方法论,又能够指导德育实践的指导原则方法。工程德育学将自身定位于“中层理论”,既免去了宏大叙事式的纠缠,又褪去了低层次操作方式的琐碎。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工程德育指导德育实现工程化、模式化、程序化、系统化,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思想互动,对德育实践具有强烈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使得哲学意义的方法论与具体操作德育方法中间环节衔接的达成,同时,作为一种桥梁,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体系、现实可行的道德体系、普遍接受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以解决德育实践的方向性与有效性问题。

正如前面所言,工程德育的研究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再进行理论提炼与升华,最后利用理论化的方法论意义来指导德育实践,遵循着“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路线。其中,应对工程德育实践及其研究的不同历史阶段及背景,其实践范式也主要包括两种互相联系又有所不同的德育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工程德育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多年来的德育实践为样本,探寻德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实践范式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融合与发展的实证之路。具体而言,工程德育实践范式的求证之路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工程德育原创性理论研究转向第二阶段之后的实证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三性”模式。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原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根据当时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出了对大学生规范性、渗透性和咨询性的教育和管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一套新的教育及学生管理模式,简称“三性”(规范性、渗透性和咨询性)教育模式。其中,所谓规范性是指按照教育规律制定的管柬(外约束)人的思想行为的规章、制度和条例等,具有强制和约束性质,也就是经常倡导的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所谓渗透性主要是指通过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有目的、有计划的系列活动,进行具体的(参与)训练和熏陶,从而达到让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才识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所谓咨询性则是指遵循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着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具体引导的个别教育咨询活动或专题教育(团体咨询)活动。“三性”模式中的规范性、渗透性、咨询性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同时作用于受教育者的身上,从而保证社会需求的人才质量。

“三性”模式符合教育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主要体现在:第一,它强调管理的规范性。德育工作的规范主要从三个方面实施,一是学生教育和德育课程的规范化,二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三是全校学生工作的规范化。第二,它注重工作的渗透性。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除了“两课”教育主渠道之外,还运用大型活动、社会实践,通过校园文化等等进行训练和熏陶。第三,它重视教育的咨询性。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辅导讲座、专家咨询,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驿站书屋,创设网络心理辅导、发展性咨询等等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阶段:高校合并过程中德育模式的融合。2000年,分别隶属于国家建材局、交通部和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武汉理工大学,并隶属于教育部。我们认为,合并高校的融合至少包括三个层面:表层融合、深层融合、核心融合。其中,最关键的是核心融合,即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三所大学所特有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在各自学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个性与魅力之所在。由于文化的历史惯性,决定了大学合并组建后,原来各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同样,三所大学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势必会引起同学校间的校园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三所大学合并融合的效度。因此,在学校合并的初期,协调、统一各校区的德育理念和工作方式,整合全新的大学校园文化,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在合并期间德育模式的一大特色。

武汉理工大学在德育模式的整合过程中,借鉴“三性”教育模式的基本工作思路,融合三校德育资源,将单一地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扩大到对三个校区所有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全校德育工作的融合。对于学校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消除其对原来高校都存在的特殊情感,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校区本位情结;对于各校区教师,通过2000年并校之初和2003年先后两次所开展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认识;对于所有学生,通过积极的武汉理工大学新的校园文化的重构与创新,为其提供学习行为的价值导向和精神激励的动力,从而凝聚人心。

第三阶段:德育系统工程实践范式的构建与发展。工程德育实践范式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一种超越。从实践上来看,就是通过工程德育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整体构建高校德育体系,形成一项德育系统工程,在工作中不断超越与完善该系统工程。工程德育不同于德育系统工程,工程德育是一种方法论思想,德育系统工程是一项技术意蕴深厚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德育的实践范式。德育系统工程是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技术建构高校德育整体,以实现德育最佳功能,从而将德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德育系统工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系统工程主要是指学校德育系统工程,包括大学德育系统工程、中学德育系统工程、小学德育系统工程等。广义的德育系统工程包括希望工程、送温暖工程、凝聚力工程等。就工程德育与德育系统工程的关系来看,工程德育的实践范式可以理解为德育系统工程的完善与发展。

在对实践范式的理论研究上,工程德育将德育系统工程分解为“党建工程”、“素质教育工程”、“德育激励工程”和“人文教育工程”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组群。2003年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将这四个“工程”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各校区德育模式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秉承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立足于德育系统工程的实践模式,对工程德育实践范式的构建与熔铸进行了探索。

第一,实施面向21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例如,加强和完善“两课”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党校、团校、学生干校、学生党支部等阵地,提高学生

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的理论水平;加强学生马列主义暨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工作,以理论学习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组织征文、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激发了大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成为了同学们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

第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中,重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才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有计划地创建了11个院系多功能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素质教育讲座蓬勃开展,院系还充分利用对外交往、学术交流的机会,为学生举办了多场高水平的学术科技讲座,“汽车无限创意大赛”、“文法之声”、“数学建模竞赛”、“外语节”等都是一些结合院、系特点的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学生素质教育活动。

第三,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按照“主动建设、加强管理、积极引导”的原则,依托“新闻经纬”、“学工广场”、“理工青年”以及院系的学生工作网页,占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方针,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网络辅导员、网络班会、网络论坛等形式,充分发挥网络的交互功能,解决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开展春风化雨般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建立机构,加大投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心理健康立体教育模式。学校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大了对我校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及学生政工干部的培训,加强了心理咨询进园区、进网络的工作力度,开展了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同时以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为依托,开展“心灵之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应该说,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程,成为该时期武汉理工大学构建德育实践范式的工作基础。

笔者认为,工程德育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德育存在自身的规律。第一,在内容上有一个永恒主题。纵观古今中外的德育,都离不开九个字:从宏观上讲“天、地、人”,从中观上讲“真、善、美”,从微观上讲“忧、思、求”(人们对现实问题之忧虑,对人生选择之思考.对未知和未来之追求)。第二,在载体上有一定的常规渠道,如课堂渠道、实践渠道、宣传渠道、文化渠道等。第三,在目标上不仅仅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而更要帮助人们学会思考问题,德育的功能不仅仅是“服务”和“服从”,更是“熔铸”和“创新”。基于这些德育(工程德育)的本质规定性,才使得工程德育的研究成为可能。工程德育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就在于它必须完成其所要追求的最终目的。就工程德育而言,其目标指向的起点在于人的精神需要的激发,终点在于人的精神动力的提升。

首先,工程德育目标的起点在于激发人的精神需要。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动态系统,而不是一堆支离破碎的碎片的堆积。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来说,把精神需要作为道德行为转化的起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都源于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在人的道德品质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中起着激发、选择、强化、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从实践上看,高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精神需要的挖掘。因此,我们必须从深入了解高校学生错综复杂的心理人手,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其合理的需要,丰富和发展其健康的需要,疏导和转化其不合理的需要,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全面发展找到恰当的起点。当然,按照马斯洛的理论,需要也是有层次的。当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又会引发新的需要;低级需要是高级需要的基础,层次越高,就越趋向于精神需要,越具有精神意义。我们在考察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励他们追求更高更新的精神需要的时候,既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中他们已有的精神需要激发崇高的精神需要,又不能忽视最为基本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低层次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好精神的激励与开发。

其次,工程德育目标的终点在于整体提升人的理想、信念、信仰等等精神动力。德育目标的达成,必须有赖于精神动力的提升,尤其是涉及理想、信仰、价值观、人生观等等精神因素的动力支持。美国心理学家卢格认为:“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基础是一整套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有的是个人的,有的是共同的,它们提供了稳定性并能防止在文化压力和文化禁令中丧失自我。”工程德育就要以价值信念(信念)为建立“自我”的基础,建构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人”的追求。其中,这种个人或共同的精神需要的同一性就为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起到了稳定之“锚”的作用。也就是说,“成功的同一性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面对变化保持稳定性和相同性的能力——在‘心理和社会的风暴时期’经常需要这样一种‘抛锚点’,以便有时间组织进行系统适应(同化和顺化)的对策。”现代人由于建立不起“自我”而失去了“抛锚点”。以精神需要的同一性作为人的思想之“锚”,就需要提升这种精神意义上的“锚链”之质,即锻造提升人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动力因素,否则人的行为之“船”与思想观念之“锚”就为因为缺乏精神动力支持之“锚链”而分崩离析,失去思之因,行之果,更无法探求思想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了。总的而言,工程德育就是在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形上与形下之间,真正关心精神激发与动力提升的效度,把握德育的超越本质,应该是对每个主体、对主体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境界而言的,而主体一旦认同某种信念后之义无返顾与不受限定性,实现慎独、达成知行合一。

最后,如果要给工程德育研究“能与不能”(是否可能)、“是与不是”(是否合理)、“适与不适”(是否适用)下一个结论,这并不是我们能够断然按语的。终归需要实践和时间来给予答案。但无论如何,我们认为,还是可以尝试着做一个总结,或者说给出一个“一家之言”的定义:工程德育学是根据教育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运用“工程”(即综合、创造、实践)方法,并借鉴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行之有效德育模式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而提炼的一种德育方法论。工程德育通过信息整合,创设具体的、明确的及模式化、程序化、系统化的操作方案,以研究人的思想现象为逻辑起点,探索人的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和规律,从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方法新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优点是提高了德育任务的结构性,使德育目标更集中、更直观,工作程序更明确,方案更具体,它既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解、参与、关怀的方法论原则,又吸收自然科学实证、严谨的方法论精华。并充分发挥工程手段的优势,来开发人的精神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走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误区。

责任编辑 刘凤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德育 方法论 创新 工程 研究

【工程德育:一项德育方法论的创新研究】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作文锦集6篇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作文锦集篇1一天早上,小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饭。她三下五除二将米粥扒完,又一口气吃了三个热气腾腾的馒头

  • 大学趣味运动会活动策划书11篇大学趣味运动会活动策划书篇1在学校运动会开始前夕,我们先搞一次班级趣味运动会,在为运动会热身的同时,让同学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 弘扬家风家训的作文600字范文合集7篇弘扬家风家训的作文600字范文合集篇1在我们家,家风是艰苦朴素,这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分。艰苦朴素的家风意味着吃苦耐

  •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8篇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篇1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篇2真正的共产党人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调研报告大全范文6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调研报告大全范文篇1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秉持“重在平时、

  • 2023年高中班主任个人计划范文锦集4篇2023年高中班主任个人计划范文锦集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高一(1)班人数xx人,男生女生各占一半,刚好平衡。中午

  • 班级三好学生讲话稿范文篇3篇班级三好学生讲话稿范文篇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正值阳春三月,带着春天的气息,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这个讲台上。我

  • 幼儿园民非年检下年度工作计划精选篇4篇幼儿园民非年检下年度工作计划精选篇篇1一、平安工作:1、执行门接送卡接送制度,请家长按要求在接送孩子时必需拿卡,才

  • 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9篇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篇1各位来宾、赵法箴院士,大家上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参加京鲁渔业院士工作站工作会议,也很高兴

  • 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4篇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篇1 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篇2各位领导、家长:感谢你们放下繁重的工作和我们的宝贝儿们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