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4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4篇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涵养网络文明素养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目录: 1.华清:以法护航,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朗网络空间 2.涵养网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4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4篇

篇一: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

素材之时事热评:

 涵养网络文明素养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目录:

 1. 华清:以法护航,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朗网络空间

 2. 涵养网络文明素养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3. 让青年成为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4. 青少年网络“防火墙”需多方协同共建

 5. 网络文明建设如何打通“最后一米”?广东这样行动

 正文:

 华清:以法护航,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1 年 06 月 02 日 10:17A-A+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他们享受数字化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欺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隐患。”6 月 1 日上午,在浙江宁波举办的 2021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局长华清作了题为《守护未来 以

 法护航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分析了未成年人上网的风险隐患,介绍了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在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合法权益上开展的有效工作,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对策。

 华清表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应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为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遮风挡雨。因此,他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第一,突出依法治理,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加快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网络素养培育、网络信息利用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防止沉迷网络等方面的规定,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具体指引和规范。严格落实《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依法整治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制作、复制、传播含有淫秽、色情、暴力等违法信息和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的不安全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不良信息行为,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水平,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朗网络空间。

 第二,突出教育引导,提升网络保护意识和能力。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等开展网络普法,通过动漫、短视频、图解等生动活泼、易于为未成年人接受的形式开展普法活动,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和监护人的法律意识、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第三,突出系统治理,形成社会共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的构建需要各方参与、齐抓共管,不但政府要开展行政执法监督,行业自律、企业责任、家庭监护、学校引导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只有各方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同向而行,才能真正构建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综合治理格局,才能达到最大最优的治理效果。

 据悉,2021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由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浙江省委网信办、中央电教馆、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主办,中网联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青年网、宁波市委网信办、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宁波市教育局、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市妇联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学而思网校、百度、哔哩哔哩、宁波出版社协办。来自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和新闻媒体等 100 余位嘉宾参会。

 涵养网络文明素养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2021 年 06 月 18 日 16:36

 来源:大河网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玩抖音、微信聊天、网上购物、手机读报等等,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9.89 亿,手机网民规模 9.86 亿,近十亿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面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我们无法回避,更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要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涵养网络文明素养,树立高度的网络意识和网络自觉,共筑清朗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

  不可否认,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赋予人们更多话语权,但也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广告推销等防不胜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暴力、色情、谣言、虚假新闻等不良信息在网络上时有出现,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还有来自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造成以假乱真,混淆视听,甚至以讹传讹……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网络空间安全,制约着我国的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引导网民涵养网络文明素养,建设有序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网民是网络社会的细胞,有什么样的网民,就有什么样的网络。做好网民网络文明素养的教育引导工作,无疑是推动网络生态治理的有效举措。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在加强网民引导教育方面都在积极尝试和实践,比如,开展“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深入推进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开展好网民流行语与故事征集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举措。在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向纵深发展方面,河南也在积极行动,6 月 18 日河南省委网信办联合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大学在开封市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举办“河南省网络文明建设暨网络素养教育研讨交流会”,并举行了百年强音—“黄河儿女出彩中原”全媒体作品大赛颁奖典礼暨献礼建党百年“绽放”汇报演出,这对于引领网络文明健康发展,让争做中国好网民理念深入人心,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文明,始于你我。对于广大网民来说,要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承担起清朗网络空间、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历史重任,积极融入到网络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去。比如,要有责任有担当,关键时候敢于发声,用良知和道义维护网络正义;要多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把群众的声音用手中的笔反映出来,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要唱时代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多为人民群众发声,多为社会发展建言;要懂道德、知法治,做到自

 我约束、自我管理等等。笔者相信,通过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定会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一片“山清水秀”的精神家园。(王学明)

 让青年成为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2021 年 06 月 21 日 16:02

  来源:大河网

  6 月 18 日,河南省委网信办联合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大学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举办河南省网络文明建设暨网络素养教育研讨交流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的工作部署,共同探讨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文明建设时代课题,持续推进全省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文明建设工作落细落实,为庆祝建党百年共筑清朗网络空间,凝聚奋进力量。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文明建设正成为我们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的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明,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河南举办网络文明建设暨网络素养教育研讨交流会,这对于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让争做中国好网民理念深入人心,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文明用网、安全护网,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和谐网络文化,青年一代作为网民的主体,在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方面应当有所作为。每一位青年朋友都要承担起构筑清朗网络空间、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历史重任,涵养网络素养,践行好网民标准,在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中唱响好声音。

  争做知法守法好网民。网络空间的开放和自由,赋予青年人更多的话语权,但开放并不意味着放纵。当下,一些网络大V为博取公众眼球,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在网络造谣传谣、敲诈勒索,扰乱社会秩序、触犯法律底线;还有一些网民在网上散布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言论,混淆是非、误导大众……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网络空间安全,制约着网络文明的健康发展。对于广大青年朋友来说,要认真学习互联网法律法规,牢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自觉对网上行为负责,做到守底线、不信谣、不传谣。

  争做弘扬新风好网民。青年最具现代意识和时尚精神,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社会力量。对于广大青年朋友来说,既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更要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不仅要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要做网络文明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捍卫者。要增强网络文明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保持高

 雅健康的生活情趣,带头在互联网上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倡导网络文明新风,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争做责任担当好网民。网络文明,人人有责。对于每一位青年朋友来说,莫做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要承担起清朗网络空间的责任和使命,敢于“铁肩担道义”,关键时候勇于发声,用良知和道义维护网络的正义,用正面的声音占领网络舆论阵地。要善于用好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收集民声,通过网络建言献策。要坚决抵制不良思潮,遇到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要勇于站出来作斗争,共同维护网络文明和谐环境。(王学明)

 青少年网络“防火墙”需多方协同共建

  2021-06-04 09:40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陈杰 随着 6 月 1 日儿童节的临近,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将正式实施,法条中有对青少年安全、健康的使用互联网工具的“网络保护”专章,对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显然,这份儿童节的“大礼”足以让不少父母感到欣慰。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约 1/3 为未成年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高达1.75 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93.1%,32.9%的小学生网民甚至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除了手机之外,智能手表、智能台灯等都能将未成年人的生活与网络紧密连接。未成年人年龄尚小、心智尚幼,面对色彩斑斓的网络世界,若缺少必要的“防火墙”,这群庞大的“触网”群体,难免会迷失在网络世界中。

 如何让青少年的网络生活更加安全,更有收获,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2019 年,包括沉迷游戏、视频、直播等各平台相继推出青少年模式。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系统将进行弹窗提示,引导家长及青少年选择“青少年模式”。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和服务功能受限,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

 网络游戏、视频、直播等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通过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可以强化对青少年的上网时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青少年沉迷于某些网络产品和服务。

 不觉间,“青少年模式”已经进入 3 个年头。按理说,经过三年的打磨,“青少年模式”应该成效明显。然而事实上,当前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直播及网络游戏的现象仍十分普遍,青少年模式收效甚微,与其设立的初衷相去甚远。

 有调查发现,不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功能表中,部分 App 虽然具备常规性的保护功能,但实际却在前端启用逻辑上就出现了较大的设计漏洞。如果未成年用户可以通过一些简易手段就轻松退出、绕过、破解“青少年模式”的话,功能再好再完善的模式体系也只能是形同虚设,毫无用处。

 基于这种现状,抖音日前宣布升级未成年保护措施,14 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将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14-18 岁实名认证用户在使用抖音时将获得更多保护,该项措施将于 6 月陆续实施。

 抖音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 14 岁以下实名用户,抖音平台将在告知后为其开启青少年模式,且进入后无法退出。“升级的青少年模式内只出现由平台精选、适宜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对 14-18 岁实名用户,平台将在内容推荐、社交、搜索等方面提供更多安全保护,如禁止对陌生人显示除头像和昵称以外的个人公开信息。” 几乎在同一时间,直播平台 YY 直播启动“清风熊护苗”工作,由平台“清风熊”AI 专家针对青少年打赏退费账号,使用机器学习其路径习惯,开发相应识别算法,识别平台中疑似青少年账号,进行标注,推荐其进入青少年模式。目前相关功能已在开发中,今年 7 月份将正式上线。

 YY 直播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台一旦发现实名制未成年人注册直播账号,就会立即采取关闭账号的措施。“后台设立的 AI‘未成年识别模式’,一旦发现开播主播具有未成年面部特征,也会立即进行信息核实。” “未成年人保护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网络平台,以及社会多方协同共治。抖音等平台在青少年模式建设上的持续投入和努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短视频行业起到示范作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希望各平能继续不断完善青少年模式的产品功能,提升青少年内容池的丰富度,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全社会形成合力,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显然,对于保护青少年的网络安全,仅仅强化网络平台的责任意识是不够的,家长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监管责任。当然,随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青少年网络安全保障顶层设计的出炉,加上网络平台对各自“青少年模式”的逐步升级,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的“防火墙”肯定有全面建成之日。

 网络文明建设如何打通“最后一米”?广东这样行动

  2021-06-04 09:14 来源:中国日报网 超百家博物馆、近 300 个展览在线服务,吸引网友纷纷“打卡”;乡村小学网络素养支教活动开展 5 年来,覆盖乡村儿童逾 10 万人;39 个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开展,构建清朗“放心网”…… 过去极不平凡的一年...

篇二: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

素材之时事热评:

 如果信念有颜色 , 那一定是中国红

 目录:

 1. 鲜亮“中国红”

 激扬爱国情

 2. “ 中国红 ” 点燃爱国情怀

 3. “ 中国红 ” ,托举科技强国梦

 4. 红色旅游热,“中国红”成新风景

 5. 【四海声评】如果信念有颜色

 那一定是中国红

 6. 中国红照亮前行路

 我辈当自强

 正文:

 鲜亮“中国红”

 激扬爱国情

  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10 月 02 日 第 01 版)

  10 月 1 日 6 时许,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号角吹响,国旗护卫队护旗而出。“向国旗——敬礼!”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群众的注视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升国旗仪式结束,人们久久不愿散去。68 岁的江西游客孙云峰,用力挥舞着手中的国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感谢党和政府,如今吃穿不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从广袤乡野到城市街巷,从东部沿海到内陆腹地,五星红旗在神州大地迎风飘扬。

  “准备,马上升旗!”50 多位村民瞬时安静下来,目视国旗缓缓升起。这里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罗子沟镇古城村,为表达爱国之情,村民们动了不少心思,有的还特地在身上装点了“中国红”元素。

  有着 50 年党龄的村民杨怀全,仔细收好一面国旗,准备带回家里珍藏。“每次观看升旗,我心里就涌起一股劲儿。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

  天还没亮,已有不少佩戴口罩的市民自发等候在福建省福州市五一广场。来自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数十名护卫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五星红旗登上升旗台。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福建省儿童医院护士吴舒婷打开手机,正打算拍下这精彩一刻,却发现微信群里已是满屏“中国红”。远在福建莆田隔离病房工作的同事还发来视频——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九病区内,医护人员正和小朋友挥舞着一面面国旗,庆祝新中国成立 72 周年。“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吴舒婷说。

  在上海外滩,随着钟声敲响,三架警用直升机呈“品”字形掠过黄浦江上空。领航的警用直升机下方悬挂着一面五星红旗,另外两架警用直升机在其后方分列左右护航。市民和游客纷纷举起相机、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山东省德州市,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员工面向国旗,行注目礼,齐声高唱国歌。在四川省乐山市,中心城区多条主干道以及岷江一桥、二桥共计 1217 柱灯杆上,悬挂了 2000 多面国旗,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

  同升一面旗,共筑中国梦。在五星红旗下,各行各业的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劳模工匠文化公园,来自各行各业的数百名劳模工匠一同参加“同升一面旗、匠心共筑梦”主题活动。“仰望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我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全国劳模孔胜东说,“作为一名劳动模范,一定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为人民服务。”

  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走上致富路的村民们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今天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国庆日,这对骆驼湾村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说,骆驼湾村的精品民宿、林果采摘、休

 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继续奋斗,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记者施芳、刘以晴、王崟欣、巨云鹏、王明峰、窦瀚洋、马晨)

 “ 中国红 ” 点燃爱国情怀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2021-10-05 21:40

  神州处处“中国红”,国庆节日气氛浓。红色成为国庆最主要的色调,激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成为干部群众欢度国庆的鲜明底色,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注入家国情怀的文化消费项目成为国庆假期文化生活的最大亮点,传递着振奋人心、团结奋进的力量。

 鲜亮“中国红”激扬爱国情。10 月 1 日清晨,伴随着雄壮的国歌,10 余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从广袤乡野到城市街巷,从东部沿海到内陆腹地,五星红旗在神州大地迎风飘扬。一面面五星红旗,承载着对国家的归属感,映衬着幸福生活最红火的底色,更诠释着内心最热烈的爱与祝福。全国各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大家纷纷唱起《歌唱祖国》。新中国华诞之际,人们难抑激动,唱出对党的深情——歌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歌唱消除绝对贫困,歌唱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仅仅是国庆期间,事实上自 5 月以来,超 1.7 亿人次参与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大家在传唱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红色密码”打开出行方式。国庆假期,众多游客选择重温红色历史、感受家国情怀、感悟初心使命。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到嘉兴南湖红船,从革命圣地延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北大红楼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全国各地红色景区热情地游客给出了答案——用“红色密码”打开这个“黄金周”的出行方式。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英雄纪念碑前放一束鲜花,留言簿上写下而今的盛世中华……越来越多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到红色景区打卡,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预订红色旅游产品的游客中,25 岁以下群体占比近 20%,创近年新高。

 走进影院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这个国庆档,《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影片弘扬红色主旋律,在观众中引起广泛共鸣。电影《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这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武器装备对比有着巨大悬殊的非常规战争全貌,让观众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直观的认知,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

 和无畏,领会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既让人觉得温暖感动,又有轻松欢乐的部分,在“小家大爱”的主题演绎下,代代传承的奋斗精神令人动容。新主流大片《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的强大号召力燃起了观众的观影热情。无论是冰雪战争的恢宏气势,还是跨越时代的家国亲情,都让国庆档电影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增添了更多精神力量。

 “中国红”遍布大地,爱国情浸润心田。“中国红”点燃爱国情怀,浓浓之情、拳拳之心,既渲染了热烈的爱国氛围,又凝聚起继续前进的磅礴力量。(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徐向东)

 责任编辑:张长春 “ 中国红 ” ,托举科技强国梦

  发布时间:2021-10-05 18:00:28

 |

 来源:新华报业网

 |

 作者:杨丽 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六架歼-10 战机上演“空中芭蕾”,中国“咆哮者”歼-16D 电子战飞机首次亮相,用上“中国心”的两架歼-20 战机以超低空飞行姿态出现在金湾机场上空……10月3日刚刚在珠海落幕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给观众献上了精彩的“蓝天盛宴”,欢庆新中国成立 72 周年。

 13 届航展,是我国航空装备和空中力量快速发展的缩影;72 载时光,见证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砥砺前行的风雨历程。今看东方盛世,遥想峥嵘岁月,有一些名字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来自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我们才能有巩固的国防”,坚决推动“两弹一星”工程,并在金银滩草原建设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一批批科技工作者毅然响应号召,甘居僻壤、隐姓埋名,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到美国来,是为了将来回去报效祖国。”1956 年,著名力学家郭永怀放弃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回到阔别 16 年的祖国。1963 年,郭永怀受命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组织力量开展原子弹的结构设计、环境试验和引爆方式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飞机失事的最后时刻,为了保护装有核武器研究文件的公文包,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救援人员赶到时,看到两人的遗体都被烧焦,但夹在两人中间的重要文件依然完好无损。他是唯一一位在中国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国防科技更是国防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正是像郭永怀这样的科技工作者们,用自己的拼搏奋斗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用自己的执着坚守筑起新中国的安全屏障,用自己的爱国奉献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几十年来,“两弹一星”精神凝结成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从原子弹、氢弹到“东方红”“长征”,从“悟空”“墨子”到“天问”“神舟”,从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一个个非凡成就见证着“两弹一星”精神的接力传承,增强着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

 直到今天,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外墙上,一排大字依然醒目:“热血扬洒,铸就千秋丰碑;精神永驻,化为卫国长剑。”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新的伟大征程上,“中国红”的强大信念,必将引领我们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进军,托举起实现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

 杨丽/文

  红色旅游热,“中国红”成新风景

  2021 年 10 月 04 日 07:56 |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方琳、王理略、通讯员鄂文旅)10 月 2 日下午 3 点半,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距离闭馆只有 1 个半小时,仍有不少游客预约刷卡进入。武昌都府堤这条短短 500 米路段上,聚集了多家红色旧址,吸引广大游客前来参观。省内多所红色旅游景区也呈现火热场景,游客们手拿国旗,胸前贴着国旗图案,形成独特的“中国红”新风景。

  来自青岛的 00 后小王和朋友们早就计划好来武汉的红色之旅。从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开始,他们先后参观了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心中感慨万千:“这里见证了 1927 年的风云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处于艰苦的年代,看着那些牺牲的革命前辈的简介,我们年轻人受到深刻教育。”

  在毛泽东旧居,来自江夏区的刘先生正带着两个孩子参观,女儿上初一,儿子读小学。他说:“孩子们节前就提出要看看新中国是怎么成立的,我就带他们

 来实地感受历史。”参观中,刘先生耐心地给孩子讲解,回答他们的疑问。记者注意到,参观者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或者年轻人一起前来。

  红色旅游成国庆假日亮点,省内众多红色旅游景区积极迎客。武汉八七会议旧址、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馆、洪湖瞿家湾、江夏区中山舰等景点,都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鄂南烈士陵园、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簰洲湾镇 98 抗洪纪念馆、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冷水坪红色教育基地等景区人气较旺,咸宁田王寨景区还推出忆苦思甜“埋锅造饭”特色餐饮,助力游客重温红色历史。

  黄冈麻城龟峰山景区内的抗战石刻、吞日石刻、董必武题词等处,也成为参观热点,在大别山精神红色文化展览馆,许多游客参观展览,缅怀先烈。

 【四海声评】如果信念有颜色

 那一定是中国红

  网事津评

 2021 10 05

  中共天津市委网信办官方人民号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54 门礼炮齐鸣 28 响,历史新的篇章在这一天揭开!恍然回首,七十二载,从神州陆沉中奋起,于一穷二白中奋进,由粮票现金,到移动支付;从马车悠悠,到高铁飞驰;从飞天梦想,到太空漫步,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中国人民历经风霜,终于以大国崛起之姿,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上演着光辉传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铁的雄关、如铁的征程,中国一路走来,凭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构筑了起以伟大建党精神领航的中国精神谱系。“两弹一星”横空出世,修通红旗渠、开垦北大荒,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蛟龙探海、墨子传信、月球取壤,中国高铁、中国脱贫、中国抗疫......我们一次又一次变“不可能”为“一定能”,创造无数人间奇迹。

 奇迹中,有一种感动叫祖国接你回家。“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9月 25 日,孟晚舟乘坐的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经过 1000 多天的煎熬,孟晚舟终于回家了。正如她所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不止孟晚舟,“我们身后有着强大的祖国”这样的信念已经深植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如今强起来,祖国给予我们的是稳稳安全感。

 有一种速度叫中国基建。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到建成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再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开启凤凰展翅、逐

 梦蓝天征程,中国的一项项超级工程惊艳着世界。曾经沟壑纵横的大地上,早已铺设起四通八达、星罗密布的公路、铁路、水路,中国“基建狂魔”的速度,已是人间奇迹。

 有一种动员叫中国式防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中国抗疫时说道:“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一声令下,整个中国一夜之间,停掉了所有活动,无数逆行者驰援武汉,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参与到了这一次抗疫动员之中。比病毒更强悍的,从来都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团结。

 有一种力量叫中国脱贫。贫有百样,困有千种,2020 年 4 月,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向世界揭示了中国的“脱贫密码”,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层层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

篇三: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

素材之时事热评:

 发扬青藏铁路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目录:

 1.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

 2. “青藏铁路人”的不朽丰碑

 3. 飞天网评:发扬青藏铁路精神

 续写高原“天路”传奇

 4. 发扬青藏铁路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5. 金羊网评:弘扬青藏铁路精神 —— 让精神之火照亮前进之路

 正文: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

 2021-11-30 17:25:54

 来源:新华社

 这是一条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铁路。

 青藏铁路全长 1956 公里,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高原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它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使西藏彻底摆脱了和内地的时空阻隔。

 曾几何时,进藏难于上青天!直到 20 世纪末,占我国国土面积约八分之一的西藏,仍没有铺上一寸钢轨。在青藏高原上开辟一条经济、快速以及全天候的铁路大动脉,势在必行。

 早在 1958 年,青藏铁路就曾破土动工。但经历缓建、停工、复建,直到 1984年青海省境内的西宁至格尔木段才建成通车。

 进入新世纪,经过多方论证,党中央作出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2001 年 6 月 29 日,工程正式开工。

 在这条举世瞩目的铁路修建过程中,关角隧道的施工尤其让人难以忘怀。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长度仅 4.01 公里的老关角隧道修建了 25 年,面对多个断裂层、膨胀性岩土和大量涌水,先后有 50 多名战士牺牲在这里。

 青藏铁路沿线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海拔高于 4000 米的线路超过 960 公里,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左右。氧气罐与钢轨、道钉、枕木一道,成为钢铁天路施工现场最为常见的物件,映照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2006 年 7 月 1 日,全长 1956 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

 伟大的实践是伟大精神的“磨刀石”!“挑战极限、勇创一流”——这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在青藏铁路沿线传承。

 50 岁的那曲车站调车长范仲豹已经在调车长岗位上走过了 24 个年头。2016 年,他主动申请到那曲站工作,那曲站海拔 4513 米,昼夜温差大,含氧量仅为内地的 30%。

 “90 后”女孩马婷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东车辆段制动钳工,为了提高制动阀检修质量,她时常在检修台、试验台之间奔波查看试验数据,反复摸索滑阀研磨技巧,一个班要来来回回跑十几趟。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另一条“天路”川藏铁路在施工建设中。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奋战在雪域高原,推动西藏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为青藏铁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记者:赵玉和、韩方方、索朗德吉、旦增尼玛曲珠、洛卓嘉措 “青藏铁路人”的不朽丰碑

 发稿时间:2021-11-30 05:1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再战高原的准备会,每个会议我都参加。我想用我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经历、思想转变的启发和启示,告诉即将要出征的青年同志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困难。”作为青藏铁路建设者,中铁十六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程红彬说,参加青藏铁路这项伟大的世纪工程建设,“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和精神世界。新时代的铁路建设是新时代青年的舞台,我想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成长经历去鼓励他们,把青藏铁路精神传下去。现在大家劲头都还很足,就等着一声令下”。

  青藏铁路精神:在一个世纪的伟大穿越中孕育

  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创造了线路最长、海拔最高、速度最快、环境最恶劣等多项“世界第一”,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为西藏打开了一扇通向内陆和国际的大门,实现了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千年祈盼,让世界为之赞叹。

  最早从宏观上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是孙中山。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命题。新中国成立后,按照规划,青藏铁路建设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修建兰青线,第二步是修建青藏铁路西格段,第三步是修建青藏铁路格拉段。1958 年 5 月,铁道部第六工程局动工修建兰青铁路。16 个月后,结束了青海没有铁路的历史。

  1958 年 9 月,在兰青铁路开工建设的同时,上万名铁路建设者开始了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建设。但由于青藏高原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制约,1961 年,青藏铁路建设被叫停。1973 年,毛主席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我睡不着觉。”此后,沉寂了 13年的青藏铁路计划再次被提上日程。1974 年,铁道兵挥师高原修建青藏铁路,用风枪、铁锹、榔头打响了这场艰苦的大会战。

 平均海拔约 3600 米的关角隧道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重难点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塌方灾害频发,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在青海省天峻县烈士陵园内,长眠着 55 位英灵。他们之中,最小的 19 岁,最大的也才 23 岁,他们用生命谱写出青藏铁路建设史上独一无二、壮怀激烈的英雄篇章。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青藏铁路西格段于 1984 年 5 月 1 日开通运营。通车初期,青藏铁路的运营者克服种种困难,用高度的使命感和顽强的作风,确保了铁路安全畅通。也正是在青藏铁路人的滋养灌溉下,“扎根高原的吃苦精神、立足本职的创业精神、协作有爱的团结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这些老青藏线精神被孕育而出并发扬光大,为后来青藏铁路精神的铸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1 年,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开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 1142 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13 万名建设者历时 5年,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具有鲜明高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青藏铁路精神也孕育而生。

  时至今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已 15 年。截至今年 6 月月底,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累计运送货物 6.9 亿吨、旅客 2.67 亿人。

  挑战极限:干了这个难事、大事后,哪还有什么困难

  2000 年 7 月,作为中铁十六局集团青藏铁路竞标负责人,程红彬带领一群年轻的技术人员勘察青藏铁路现场。刚上高原的程红彬不停地大口喘气,忍受着身体不适的煎熬,全部感知神经都传递着胸闷、气短、头痛、腿软的讯息。

  “中铁十六局集团前身是铁道兵‘首都师’,尽管已经转为企业,但铁道兵精神一直都在。”程红彬说。

  在这里的每一天,建设者都在向生命极限发起冲击。程红彬所在的 16 标段位于唐古拉山脉深处,平均海拔 4800 米,年平均气温零下 7 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 50%。

  “国家铁路建设代表国家形象,代表民族形象。从一开始觉得艰难,到最后很坦然,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参建员工不叫苦叫累。大家也是在这个艰苦的地方凝聚出革命的友谊、战斗的友谊。”程红彬回忆,参建员工时常挂着氧气瓶,身体不适的时候在高压氧舱治疗,但没人打退堂鼓。

 “再大的困难其实都克服解决了,青藏铁路精神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对我们的现实工作,都带来很多的启示。修完青藏铁路,很多人都觉得心胸很开阔——干了这个难事、大事后,哪还有什么困难?哪还有个人得失值得计较?”程红彬说。

  勇创一流:我们青藏铁路人是有精神的

  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来说,建设青藏铁路的那些苦和难依然历历在目。

  卢春房回忆,青藏铁路开工后,采取了以桥代路、取消小半径曲线等技术措施,对于运营而言,益处良多,但增加了近 100 公里桥梁。仅仅架梁一项,就要多用近两年时间,如果按照原施工组织计划,从格尔木一端铺架,那么国家确定的 6 年工期就无法完成。

  大家经过科学测算后决定,空降队伍增加铺轨架梁工作面。所谓“空降”,是在海拔 4700 米的高原建设安多铺架基地,并用汽车拉着火车跑,从 400 公里以外用汽车把机车车辆、铺架设备材料倒送到安多基地,从而形成“两点三面”的铺架格局。这是青藏铁路人的大胆尝试,是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

  “按期建成青藏铁路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建成不朽之路才是我们的目标、理想。”卢春房说。

  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中,不仅开创了高寒草甸人造湿地的世界先河,而且全面实施“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沙害治理和“绿色天路”工程。

  国家环保总局在对青藏铁路多次检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青藏铁路开通至今,沿线冻土、植被、湿地、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这些都是我们青藏铁路人的创举,它已经镌刻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上,青藏铁路 4 项工程还获得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鲁班奖,是我们永远的荣耀。”卢春房说。

  如今,“开往海西的列车”“天空之镜号”“桃花专列”等旅游专列,不断丰富和升级着旅游线路,形成了向可可西里、敦煌、柴达木及海西全境延伸的开行方案。这条给西藏群众送去祖国的温暖、使青稞酒和酥油茶更加香甜的雪域天路,因奋斗而不朽,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碑上熠熠发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月 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 年 11 月 30 日 01 版)

 飞天网评:发扬青藏铁路精神

 续写高原“天路” 传奇

 21-11-30 14:3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2006 年 7 月 1 日,全长 1956 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创造了线路最长、海拔最高、速度最快、环境最恶劣等多项“世界第一”,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为西藏打开了一扇通向内陆和国际的大门,实现了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千年祈盼,让世界为之赞叹。

  2021 年,“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被正式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历久弥新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无数奋斗者屡创辉煌,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共创伟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弘扬信念坚定的青藏铁路精神。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是公认的“生命禁区”,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中铁人为打破国际唱衰的论调,咬紧牙关,誓以生命铸铁道。施工人员多来自平原,顶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设立“党员先锋岗”,四年多的时间,先后十几万人上下青藏高原,奋战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生命禁区,让党旗飘扬在世界瞩目的天路之上。我们要体悟这般精神,以理想信念补足身体之“钙”,挺直腰板,面对困难不退缩。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党性教育,以崇高理想信念为支撑,勇克工作、生活上的难关,展现信仰的无穷力量。

  弘扬自主创新的青藏铁路精神。青藏铁路是世界公认的“极限挑战”。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最重要的便是突破冻土难关,不然铁路规划只能是一纸空谈。中国工程师潜心研究,攻坚克难。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中铁公司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创造性地研制了大型隧道空调机组,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相继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冻土防水隔热等 20 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这般积极创新、奋力攻关的精神,正是我们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一以贯之的。工作中的难关亦是“青藏高原”,要沉着应对、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以创新思维巧解难题。

 弘扬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精神。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活跃着一支“红色娘子军”,她们过着“睡觉半梦半醒、吃饭不觉饿饱、不知是男是女、夫妻交流靠短信”的生活, 这些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艰苦条件,却是中铁人的乐土,中铁人在雪域扎根,从苦难的环境里汲取养分,倾尽自身所有能力,注入青藏铁路建设。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中铁人这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扎根基层,为各项重点民生工作的落实尽心尽力,在基层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雪域架天路,精神耀千秋。一条铁路线总有尽头,但人的精神没有终点。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将赓续青藏铁路精神,在历史新征程上,以信念为灯、以创新为笔、以自我奉献为墨,在基层建设的宏伟画卷上,再添浓墨重彩的笔调。(谢腾龙)

 发扬青藏铁路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本报评论员 2021 年 11 月 30 日 05: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6 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建设青藏铁路,对于青海西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建过程中,广大铁路建设者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勇克难关,胜利完成了全线铺通的任务,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早在 100 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修筑进藏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修建青藏铁路。1958 年,党中央决定建设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1984 年这段铁路建成通车。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经过全体建设者连续 5 年的艰苦奋战,在世界屋脊建成了一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运输大通道,突破了多年冻土施工、高原卫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难题,探索了复杂条件下重大项目建设的模式,谱写了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新的篇章,青藏铁路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设青藏铁路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

篇四: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

素材之时事热评:

 “一起向未来” —— 北京向世界发出邀约

 目录:

 1. “一起向未来” —— 北京向世界发出邀约

 2. 【央广网评】

 “ 双奥之城 ” 北京: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

 3. 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一起向未来” —— 北京 2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解读

 4. 人民体谈:从“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

 5. 南方网评:

 “ 一起向未来 ” ,激励温暖世界的中国之光

 正文:

 “一起向未来” —— 北京向世界发出邀约

  2021 09-18 10:19

 来源:

 南通网

 9 月 17 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 140 天之际,北京冬奥会、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一起向未来”。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 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

 “一起向未来”,同团队也同对手。每一个光彩夺目的奥运冠军背后,都有一代又一代的“无名英雄”。他们中有模仿波尔,为国乒击败对手打下坚实基础的陪练郝帅;在国家的需要下,转变身份成为国家女子柔道队男陪练的刘磊磊。他们放下“奥运梦想”甘当绿叶,为一线队员拾起“最强之矛”“最硬之盾”。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对手的激励。在赛场上是剑拔弩张的对手,在赛场下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中国体操运动员管晨辰在平衡木比赛中夺冠后,美国名将拜尔斯送上拥抱;中国游泳队员张雨霏完成比赛后,在泳池畔等待病愈后回归赛场的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他们借着奥运赛场,展示运动风采,通过体育语言,共同走向强大。运动员在场上展现拼搏精神,不畏困难、突破自己,便是“一起向未来”的最好注解。

 “一起向未来”,是传承也是延续。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犹在耳畔,13 年后,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更具激情、更具号召、更具动感。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竞技体育实力,极大激发了民众的体育热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全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江苏率先实现了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提出并建成城市社区“10 分钟体育健身圈”。目前江苏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 2.79 平方米,居全国前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近 40%,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期间,江苏体育产业大力发展竞赛表演、运动康复等,努力为“一起向未来”作出江苏贡献。

 “一起向未来”要团结更要行动。“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力量,更是行动方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包括全球疫情在内的新挑战,全世界更需要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更胜以往。奥林匹克精神在人类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征途上,如一柄永远不息的圣火,彪炳千秋,照彻寰宇。奥运之光照亮了体育健儿的奋进之路,也是人类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一起向着光明未来携手迈进的生动见证。目前,已有 45 个层级的赞助企业加入到背景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中,加上国籍奥委会 13 个全球合作伙伴,58 个赞助企业正“一起向未来”。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体育成为解决这场危机的有力手段,点亮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

 在奥林匹克旗帜之下,中国发出“一起向未来”的呼喊,捧给世界一片中国的热忱,是大国风范也是真诚邀约。(王语萱)

 【央广网评】

 “ 双奥之城 ” 北京: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

  来源:央广网

  作者:林梦希

  时间:2021-09-19

  责编:马旷 9 月 17 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 140 天之际,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发布——“一起向未来”。

 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时隔 14 年,奥运又一次进入“北京时间”。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双奥之城”。

 “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

 “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

 “一起向未来”是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更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唯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能共渡难关,共迎美好未来。“一起向未来”在彰显北京办好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信心的同时,也传递了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

 2022 年,北京欢迎你!

 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一起向未来” ——北京 2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解读

  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 09-1716:0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奥林匹克运动已全面进入“北京时间”。9 月 17 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内,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14 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

 当口号最终宣布时,全场高呼,气氛达到了顶点。简单五个字,力量无穷。这种力量号召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在奥林匹克旗帜下,携手前行,一起向未来。

 凝练、凝结 言简意赅 “这个主题口号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体现了‘共享办奥’‘开放办奥’的理念,符合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条件下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明天的共同诉求,符合奥林匹克运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和愿景,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目标。同时,这个口号言简意赅、易读易记、号召性强。”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说。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对外传播》主编于运全认为,从信达雅的翻译经典标准看,口号的英文翻译十分传神达意,匹配度高,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感染力强。

 “从国际传播角度看,口号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易于传诵,便于传播。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也蕴含着共建美好未来的人类共同追求。”于运全说。

 在于运全看来,口号的三个关键词 together、shared 和 future 本身就体现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理念,在疫情持续蔓延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具有价值引领的重大意义。

 “相信在口号的指引和激励下,人类秉承‘更团结’的精神,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定能超越国家、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界限,战胜眼前的困难、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于运全信心满满。

 回看主题口号的诞生过程,陈宁一直感叹“凝结了专家学者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期盼”。

 2020 年的 5 月,北京冬奥组委通过定向委托的方式,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社科院 5 个专业机构启动了主题口号的征集创作工作。

 到 2020 年 9 月底,共征集作品 79 组,随后组织来自文化、体育、奥运、残奥,还有媒体、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从中筛选修改,最后形成了 11 组主题口号备选。

 这 11 组备选主题口号同类特征非常明显。一个是体现了团结共同的理念,比如说里面经常会用到“在一起”“世界同心”“同行”“共享”等等这些词汇;另一个是体现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希望,比如有“梦想”“更好”“未来”“向前”等词句。不谋而合的是,在此期间,国际奥委会也把“Together(更团结)”加入到了奥林匹克格言中。

 经过反复讨论推敲,“团结”“在一起”“未来”等成为大家共识的高频词。今年上半年,北京冬奥组委最终确定了中文“一起向未来”和英文“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作为主题口号。

 传达、传承 灿然一新 奥运口号是一届奥运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来表达自己冬奥会的理念诉求的重要方式。

 北京冬奥会口号向世界传递几层含义:

 第一,全人类只有一个未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面临的种种挑战,这些挑战是全球性的,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能共渡难关,共迎美好未来。希望能用“一起向未来”这个口号,反映在当前疫情挑战下,世界渴望携手走向美好明天的共同心声。

 第二,“一起向未来”,与新加入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高度契合,符合奥林匹克运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和愿景。“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更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

 第三,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北京2008 年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次的口号“一起向未来”与 2008 年时一脉相承,同时又体现出当前的时代特征,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给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留下的又一中国印迹。

 北京奥运城市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认为,这个口号“很优秀,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全球的格局”。

 北京冬奥会口号也是重要的奥运遗产之一。2008 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全世界都留下了广泛的印象。“我认为 2008 年奥运会的口号是一个表述,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同时表达了我们愿与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世界的这种决心和愿望。”蒋效愚说,“但北京冬奥会口号更近了一步。不仅是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而且表达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力量,提出了我们的行动方案,即‘一起向未来’。这个口号是一个行动口号,是一个行动的方案,给新时代的中国树立了更好的形象,我们要行动起来。因此我觉得这个口号更有激情、更有号召力、更有冲击力、更充满动感。” 心声、鼓舞 携手共行 “作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冬奥会的 1000 多名工作人员之一,看到这个口号后,感觉它表达了我们的心声,备受鼓舞。”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说。

 朴学东认为,“‘一起向未来’有近有远。所谓‘近’,是在冬奥会倒计时 140 多天的时间节点上,全力以赴地做好筹办工作,最近的未来就是成功举办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远’而言,远期我们整个国家在冬奥会之后,备受鼓舞,获得激励。相信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我们中国体育的发展,都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团队的成员,朴学东坦言:“我们特别喜欢‘一起’这个词,在英文里边是‘together’。在国际奥委会的执委会通过之后,我们的特许商品也推出了新的奥林匹克的徽章,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做成了一枚徽章,特别受到消费者和收藏者的欢迎。” 在朴学东的理解里,原来奥林匹克格言当中“更快、更高、更强”,既可以使指运动员的个体,也可以指运动员整个群体。但加入 together 后,群体指向就非常明显,特别强调大家要团结一致。“我们觉得特别有时代感,特别有当前在全球抗击疫情,大家团结一致,继续往前走,共享美好未来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含义。”朴学东说,“四个办奥理念中有“共享办奥”,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工作,就是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目前,已有 45 个各个层级的赞助企业加入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计划中,再加上国际奥委会的 13 个全球合作伙伴,58 个赞助企业正在“一起向未来”。

 “我觉得这个口号也会在更多的人的记忆当中留下一个双奥的元素。我相信冬奥组委的所有同事都会把我们的近期目标要按‘一起向未来’这样的一个理念,落实到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当中。”朴学东说。

 共鸣、共勉 共襄盛举 花样滑冰运动员申雪、赵宏博 1992 年开始搭档,从世界排名 20 几位,到拿到温哥华冬奥会的冠军,经历了 18 年艰苦奋斗历程。申雪认为,“一起向未来”这句口号特别符合运动员拼搏奋斗的全过程:

 “每个运动员心中的梦想,都是获得奥运会冠军。但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力量,不仅源自他们本身,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团队,包括赛事组织者、志愿者以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人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经历,然后克服共同的困难,一起迈向成功。当运动员在场上展现出自己的拼搏精神,不惧困难、不惧挑战,去突破自己的时候,那一刻也是所有人的期望。” 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冰球小子孔祥天,虽然年仅 9 岁,却是有 5年球龄“老队员”。他告诉记者,平时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和小伙伴一起开开心心地打冰球。”,他也经常鼓励小伙伴,打冰球,不管遇到多少挫折,都要永不放弃地坚持。他的最美好的愿望是,不断提高球技,长大后加入中国队,在冬奥会上夺金牌。

 面对镜头,孔祥天说出了自己对“一起向未来”的理解:“热爱运动,永不放弃,加油!”。

 17 岁的刘正慧,今年刚刚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单板滑雪项目障碍追逐比赛金牌。这位从 2017 年才开始进行单板滑雪训练的运动员,对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有自己的理解:“体现了体育运动团结全人类,共创和平、进步、美好世界的强大力量,把信心和希望传递给了大家。

 她说:“残奥运动有句格言,叫‘精神寓于运动’。残奥运动不仅让世界更加了解了残疾人,也让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残奥精神激励着我们所有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展现残奥精神的盛大舞台。我相信,借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世界各国的残疾人和健全人能够更加相知、相容,彼此理解,彼此尊重,在奥林匹克精神和残奥精神的感召下,一起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掷地有声地表示,在新冠病毒仍在肆虐的今天,冬奥会的声音是汇聚,是共享,是未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美歌曲,是对于更快更高更强...

推荐访问: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 作文 时事 素材

【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评论4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作文锦集6篇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作文锦集篇1一天早上,小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饭。她三下五除二将米粥扒完,又一口气吃了三个热气腾腾的馒头

  • 大学趣味运动会活动策划书11篇大学趣味运动会活动策划书篇1在学校运动会开始前夕,我们先搞一次班级趣味运动会,在为运动会热身的同时,让同学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 弘扬家风家训的作文600字范文合集7篇弘扬家风家训的作文600字范文合集篇1在我们家,家风是艰苦朴素,这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分。艰苦朴素的家风意味着吃苦耐

  •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8篇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篇1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篇2真正的共产党人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调研报告大全范文6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调研报告大全范文篇1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秉持“重在平时、

  • 2023年高中班主任个人计划范文锦集4篇2023年高中班主任个人计划范文锦集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高一(1)班人数xx人,男生女生各占一半,刚好平衡。中午

  • 班级三好学生讲话稿范文篇3篇班级三好学生讲话稿范文篇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正值阳春三月,带着春天的气息,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这个讲台上。我

  • 幼儿园民非年检下年度工作计划精选篇4篇幼儿园民非年检下年度工作计划精选篇篇1一、平安工作:1、执行门接送卡接送制度,请家长按要求在接送孩子时必需拿卡,才

  • 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9篇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篇1各位来宾、赵法箴院士,大家上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参加京鲁渔业院士工作站工作会议,也很高兴

  • 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4篇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篇1 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篇2各位领导、家长:感谢你们放下繁重的工作和我们的宝贝儿们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