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7篇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 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工作部署,加快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7篇,供大家参考。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7篇

篇一: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

 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工作部署,加快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加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大健康产业集群,结合《深圳市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 年)》,特制定本措施。

 一、适用机构和重点支持领域 本措施适用于已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大健康领域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等机构。

 本措施重点支持精准医疗、康复养老、精准营养、现代农产品、医疗美容、化妆品等健康服务业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医疗美容设备、康复养老设备、新型营养保健品、现代农产品、数字化健康设备和产品、高端化妆品等健康制造业。

 二、特色化发展康复养老产业 (一)支持康复辅具创新开发。聚焦脑机接口智能辅具、康复机器人、仿生义肢、“3D”打印技术、康复训练设备和类脑医疗器械等创新领域,对科技含量高、占领市场前沿的中高端康复医疗器械设备制造项目,优先列入市重大产业项目库,在土地指标、电气水等要素资源、以及节能审查等环保指标配置上给予重点倾斜。实现规模产业化的项目,择优

 按照项目总投资 2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1500 万元。

 (二)打造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基地。发挥深圳全国首批康复辅具创新试点城市优势,依托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中心、深圳市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国家级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基地。

 (三)

 争创国家级养老示范称号。对新获批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的企业(单位),按照审计确认金额给予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的资助。对新获批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园区的项目建成验收后,择优按照项目总投资 1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1000 万元。

 ( 四 )打 造养老服务产业生态。加快推进街道社区长者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健康养生、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打造“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鼓励新建一批连锁化、规模化、品质化、高端化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失能失智照护功能。

 ( 五 )支持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医养结合,鼓励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开设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床位,为老年人提供早期、系统、连续的医疗服务。支持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举办主体依法依规设置医疗机构,符合要求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探索开展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一体化运营管理。养老机构举办主体设置医疗机构,属于社会办医范畴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与

 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

 三、大力推动精准医疗产业发展 (六)打造基因和免疫细胞治疗产业新高地。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基因和免疫细胞治疗重大理论、原创技术、前沿交叉学科基础研究,争取在基因编辑、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原创性发现。支持开展基因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重点探索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慢性病基因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手段。

 (七)培育发展干细胞等新业态。支持申请干细胞新技术、新产品临床转化、推广应用试点的国家级资质。重点开展造血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储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等细胞的基础研究。鼓励做好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及项目备案工作,加快推进我市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健康发展。对取得市级细胞库资格的,按照项目总投资 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3000 万元。

 (八)构建国际一流健康管理体系。大力发展以健康咨询、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建设精神康复、心理治疗、健康体检、疾病早期筛查等机构,提供职业病健康管理服务。

 (九)支持建设细胞与基因生物安全检测平台。对获得

 美国血库协会认定(AABB)或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CMA)或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CNAS)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细胞与基因安全评估检验平台,择优按项目总投资 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四、探索培育精准营养产业 (十)支持精准营养产品创新开发。鼓励企业围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新型保健食品、营养补充剂和运动营养食品等精准营养产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对首次获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书》的产品,择优给予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的资助。

 (十一)加大精准营养食品监管力度。推进智慧监管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保健食品等精准营养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并不断完善风险监测、精准监管、应急指挥、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着力提升精准营养食品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和监管服务水平。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数据通道,推动信息化平台营养健康数据互通共享。

 (十二)支持国家级精准营养科研机构建设。鼓励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重点平台落地深圳,对新获批国家级区域性精准营养创新平台、省级精准营养专项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择优按项目总投资 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1500 万元。支持建设市级精准营养创新平台、市级精准营养工程研究中心,按照项目总投资 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五、全力推进现代农产品产业发展

 (十 三 )

 保障种源自主可控 。支持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平台,配套完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以及新种质创制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对认定的种质资源库,按照项目总投资 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

 (十四)支持数字化农业技术发展。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产品生产、销售全链条全场景的应用与创新,打造种植业信息化、畜牧业智能化、渔业智慧化、种业数字化、新业态多元化、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的新型技术方案,择优按项目总投资 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十五)

 培育特色优势种业企业。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培育工程,认定一批市级“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对品种试验、质量检验测试及农作物制(繁)种及种畜禽、水产良种生产、快速育种人工气候室等设施设备建设投入,择优按项目总投资 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300万元。对自主开展商业化育种,获得原始品种和实质性派生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并应用转化的成果,择优按项目总投资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十六)

 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相关认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建立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质量安全体系。

 (十 七 )积极拓展 “ 圳品 ” 品牌影响力。支持企业或科

 研院所争取“驰名商标”“中国农业名牌产品”“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打造深圳现代农业集群品牌。对获得以上荣誉称号的项目单位在重大项目认定、专项资金申报和应用示范推广等方面予以倾斜。探索制定“圳品”专项标准,推进健康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打造统一发布、动态管理的健康食品标准公共系统,建立健全健康食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支持“圳品”培育和品牌推广,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圳品”申报企业及销售企业进行资助。对获评的“圳品”每个产品资助 2 万元,每家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本资助项目每年资助总金额不超过 1000 万元。

 六、鼓励发展医疗美容产业

 (十八)支持电子类医疗美容产品。积极发展用于皮肤美容、口腔美容、中医美容的医用激光、光子、射频及超声设备,水光仪、内窥镜等医疗器械。对新取得Ⅱ类、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单个品种分别给予最高 300 万元、500 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或优先审评程序,并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产品,单个品种资助上限再提高 100 万元。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获得资助最高不超过 1000万元。

 (十九)支持生物类医疗美容产品。积极发展抗衰老药物,支持发展肉毒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医疗美容药品,对取得临床批件的,给予最高 100 万元奖励。对完成Ⅱ、Ⅲ

 期临床试验的,分别给予最高 200 万元、300 万元奖励。对取得药品注册批件的,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对于自主研发,并获得美国 FDA、欧洲 EMA 等国际药品生产规范(cGMP)认证的,给予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资助。

 (二十)支持口腔特色产品。鼓励口腔材料制造企业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突破采用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对围绕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项目,择优按项目总投资 2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二十一)支持医疗美容服务行业。支持建设国际性、专业化、规范化的规范医疗美容机构,推动发展医疗美容产业跨越性规范发展。对新获得 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国际认证的医疗美容机构(企业),择优按项目总投资 2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1000 万元。制定深圳医疗美容服务行业标准,择优给予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资助。积极打造医疗美容之都,促进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二十二)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督规范。完善医疗美容机构的执业标准,督促做好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备案管理工作。建立常态化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加强行业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透明可溯源的查询平台,推动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化经营。成立深圳市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七、积极发展化妆品产业

 ( 二十 三 )

 支持化妆品生产技术创新。鼓励对新原料、功效原料、香精香料、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原料、产品配方、生产设备、仪器设备、生产工艺、功能功效、安全评估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鼓励在生物工程与制剂新技术、天然来源功能性物质提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对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备案并成功纳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的化妆品新原料,经核准后每项给予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资助。对利用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备案并成功纳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的化妆品新原料,经核准后每项给予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资助。

 (二十四)

 鼓励创新 化妆品 商业模式。带动行业转型升级,依托龙头电商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和直播平台,打造立足本土、辐射周边、影响全国的营销平台,实现企业销售降本增效。引导企业、经销商借助展会、互联网平台,积极与国内外城市对接,建立外销网络,开拓国内外高端市场。

 (二十五)推动建设深圳美丽谷。以深圳美丽谷坪山基地作为我市化妆品产业核心启动区,联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福田华强北、坪山综合保税区、盐田中英街以及我市其他地区,形成“1+N”空间布局。鼓励重大项目落户,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 500 强企业以及行业龙头企业落地深圳美丽谷。搭建优质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社会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提供产业公共服务,面向化妆品产业生态搭建检验检测、功效及安全评价服务、产品包装设计、替代动物实验

 等公共服务平台,择优按项目总投资 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

 (二十 六 )支持 参与 化妆品 标准制定。支持制定深圳市化妆品优质产品、优质企业行业评定标准,参与化妆品技术、评价标准和检验方法制修订,加快推动我市化妆品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步伐,扩大深圳化妆品品质影响力。

 八、强化要素综合保障 (二十 七 )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多层次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大健康产业相关学科建设。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大健康人才职称评定和晋升通道。支持企业引进大健康领域高水平管理、研发、服务等紧缺人才,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保障服务。

 (二十 八 )强化用地保障机制。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对在市级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片区落地的重点项目,应优先考虑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清单和广东省先进制造业项目,确实无法纳入的,由市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予以统筹解决。支持合理利用存量用地和房地产用于发展大健康产业,拓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由市产业主管部门统筹,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区负责对每年的产业用地和产业用房指标予以量化。

 ( 二十九 )

 推动大健康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鼓励各区扩大创新产业用地和用房供给,按照大健康细分领域布局建设

 特色园区,加速重点特色园区建设落地,市级财政资金优先支持大健康重点园区发展。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定期对全市的大健康产业园区进行认定和评估。对于通过认定的特色园区按照建设总投资的 1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 1亿元。经认定的特色产业园区参照市租赁主管部门发布的产业用房租金指导价格进行对外租赁,对符合标准入驻园区的企业,连续 3 年按照租金的 50%的比例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对经认定的特色产业园区运营企业按照运营经费 20%的比例予以补贴,最高不超过500 万元。

 (三十)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完善大健康产业统计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建设“互联网+监管”一体化监管平台,建立动态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机制完善信用公开机制,探索建立失信约束制度。加大对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和机构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制假售价、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规范大健康服务机构从业行为。

 ( 三十一 )

 优化大健康 产业 环境 。对经国家、省、市...

篇二: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2020年广州市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报告.2020年广州市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报告 莫成经 *摘 要:

 2020 年, 广州市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在协同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携手共建生态文明、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创合作开放新高地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但也面临着协调机制不完善、 区域协作水平不高等问题。

 未来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 优化合作机制, 突出重点领域, 发挥平台作用。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 广佛全域同城化 开放合作 广州市2020 年, 广州市按照省委、 省政府统一部署, 积极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作用,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 认真贯彻落实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粤桂联动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9—2021 年)

 》,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 2020年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六稳”“六保”扎实推进,生产生活全面恢复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按照 “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9 3 2* 莫成经,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协作处四级调研员, 研究方向为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珠江—西江经济带蓝皮书精准施策” 总要求, 织密织牢联防联控、 群防群控防线, 建立健全 “四个三” “1+4” 等工作机制,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总体战、 阻击战。迅速开展疫情科研攻关, 4 项成果及技术纳入国家诊疗方案, 本土病例治愈率为一线城市中最高, “应检尽检” 人员动态清零。

 切实做好物资保障, 第一时间取得医用 N95 口罩、 超高速口罩机、 熔喷布生产线等核心防疫物资、设备生产 “零” 的突破, 日产检测试剂量约占全国的三成。

 有力服务全国疫情防控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 全力以赴驰援武汉和荆州, 做好穗港澳联防联控, 累计对 43. 9 万名境外抵穗人员进行全流程封闭管理。

 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出台 《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 新建或改造发热门诊 107 个、 发热诊室 197 个, 实现“一区一疾控中心” 全覆盖, 所有疾控中心均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经济运行经受住疫情考验。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2. 7%, 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 9. 5 个百分点, 展现出较强韧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 5%,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 22. 1 个百分点。

 消费逐步回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 3. 5%, 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 11. 5 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0%, 其中, 民间投资、 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 9. 4%、 13. 1%, 763 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3801 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的 114. 8%。

 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进出口总额下降 4. 8%, 其中出口逆势增长 3. 2%,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7. 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 4%。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2. 6%, 控制在年度目标之内。企业帮扶精准有效。

 把保市场主体作为 “六稳” “六保” 的关键, 出台实施推进企业 (项目)

 复工复产工作总体方案, 以及 “暖企 15 条” “稳增长 48 条” “信用助企 9 条” 等政策措施, 通过 “免、 减、 缓” 等方式, 进一步加大为企业降本减负的力度。

 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 用水、 用气成本和进出口环节物流成本超 20 亿元, 减免企业养老、 失业、 工伤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532 亿元。

 建立市场化应急转贷服务机制和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为 2 万多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 200 多亿元。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141 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得优惠贷款 122 亿元。

 市场0 4 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2020年广州市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报告主体稳定增长, 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 55. 27 万户, 增长 24. 9%; 实有市场主体 269. 67 万户, 增长 15. 8%。民生保障成效明显。

 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有力, 开展耕地 “零弃耕” 专项行动, 增储政府储备粮 20 万吨; 建成广州市能源管理与辅助决策平台,华电增城燃气热电联产等项目建成投产, 新增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187 万千瓦。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新增就业 29. 5 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2. 53%,均较好完成全年目标。

 基本民生兜底力度加大, 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80 元, 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 3726 元, 阶段性将低收入居民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 1 倍, 全年累计发放 2. 6 亿元, 惠及 143. 8 万人次。(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加快成长科技资源要素加快集聚。

 明珠科学园开工建设, 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筹建进展顺利,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4 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成预先研究工作,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广州)

 正式动工,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 (广州)、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完成组织机构建设, 生物岛实验室黄埔学院揭牌成立, 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开工建造。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量累计达3 万家,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增至6 家,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增至 35 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高到 51%。

 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 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 授权量分别增长23.3%、 23.4%, 广州 (国际)

 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投入使用。

 大力实施 “广聚英才计划”, 累计集聚院士115 名。

 在科技部发布的2020 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 广州在72 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出台实施 “数字经济 22 条”, 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加快建设, 琶洲片区企业营业收入超 2500 亿元, 获评全省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大数据方向), 复星集团等 4 个项目竣工。

 金融城起步区已引进中国人保等 11 家大型金融机构, 鱼珠片区集聚近100 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超 500 亿元。

 数字经济 “底1 4 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珠江—西江经济带蓝皮书盘” 加快夯实, 累计建成 5G 基站 4. 8 万座,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 (广州)

 接入二级节点 23 个, 居全国首位。

 推出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应用场景 36 个, 240 个项目获得省工业企业 “上云上平台” 补助资金。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

 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 17. 3%, 小鹏汽车智造产业园开工建设, 成功举办 2020 世界智能汽车大会。

 轨道交通产业加快市场开拓, 广州地铁联合体中标长沙 6 号线 PPP 项目, 并成功运营巴基斯坦首条地铁。

 新型显示产业产能提升, 乐金显示 OLED 面板、 超视堺显示器等新投产项目加速量产, 新增产值超 100 亿元, 创维智能科技制造基地开工建设。

 集成电路产业稳步推进, 粤芯芯片一期产能加快释放, 全年集成电路产量增长 34. 1%。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全年增加值增长 6. 2%, 诺诚健华药品生产基地、 GE-龙沙生物制药等项目建成。(三)“四个出新出彩”纵深推进,城市活力持续提升综合城市功能优化提升。

 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 机场旅客吞吐量 4376. 81 万人次, 居全球单体机场第 1 位; 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全线投入使用, 港口货物吞吐量 6. 36 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 2350. 53 万标准箱, 分别居全球第 4 位、 第 5 位; 深江铁路广州段、广湛高铁开工建设,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花都至机场北段建成, 广石铁路通车, 地铁 8 号线北延段开通, 地铁运营里程达 531 公里; 广连高速花都至从化段开工建设, 机场第二高速北段建成通车, 高快速路 “四环十九射” 主骨架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国际信息枢纽功能增强, 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 (广州)、 全球 IPv6 测试中心广州实验室揭牌成立。

 城市更新扎实推进, 构建 “1+1+N” 新一轮城市更新政策体系, “三旧” 改造项目新开工 194 个、 完工 147 个, 拆除违法建筑面积达 5663. 63 万平方米, 38 家物流园区、 136 个专业批发市场、 超 11 平方公里村级工业园、 近 2 万个 “散乱污” 场所完成整治提升, 盘活存量用地34 平方公里, 新增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面积 170 万平方米、 绿化面积 277 万2 4 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2020年广州市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报告平方米。

 加大土地储备力度, 完成土地实物储备 28. 93 平方公里。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 广州美术馆、 文化馆、 粤剧院项目封顶, 南沙新图书馆建成开馆, 提前实现 “每 8万人拥有 1 座图书馆” 目标。

 中共三大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完成恩宁路等六大片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永庆坊挂牌成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在全国文明城市 (省会、 副省级城市)

 复核中排名第四, 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所、 站)

 2852 个。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落地,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永久落户广州,获批设立中国 (广州)

 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 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电影 《点点星光》 《掬水月在手》获得第 33 届金鸡奖, 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超 2800 家, 位居全国前列。

 新增国际友城 5 个, 首次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新一届主席城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金融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广州期货交易所获批筹建, 广州获批全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 上市公司、 新三板挂牌公司分别新增 22 家、 5 家,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8. 3%。

 商贸会展业提质升级, 举办全国首个直播带货节, 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批发市场、 传统商贸深度融合,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 32. 5%; 广交会四期展馆开工建设, 举办全国首个国际防疫物资展览会。

 高端专业服务业加快发展, 出台实施 《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 获批建设中国 (广州)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全年软件和信息服务、 知识产权服务等行业营业收入增长 10%以上。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新增总部企业 112 家。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入推进。

 落实 《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深入实施营商环境 3. 0 改革, 入选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 2020》 全部 18 项指标领域标杆城市。

 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开办企业实现 “一表申报、 一个环节,最快半天办结”; 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全流程压缩为 6 个环节、 行政审批 11 个工作日内办结; 推行 “五税种综合申报”, 申报期统一调整为按季度申报; 推进不动产登记 “跨城通办” “跨省通办”, 提升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便利度; 推行政策兑现 “一窗式” 办理, 累计受理业务 4141 笔,3 4 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珠江—西江经济带蓝皮书涉及申报金额 23. 7 亿元。

 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全国首创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免强制举措, 发布 230 项免处罚、 15 项免强制事项清单。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在 29 个细分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广州 “信易贷” 平台启动并促成授信 272 亿元、 放款 185 亿元, 综合信用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四)全力参与“双区”建设,引领支撑作用增强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协同共进。

 推动两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加快落地, 试点开展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对港澳职业资格 (工种)

 认可增至 32 项。

 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设立联合科研种子基金, 试点开展科研人员持因私证件出国 (境)

 报批 “团长负责制”, 全省 20 家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实验室中有 10 家落户广州。

 在 《2020 年全球创新指数》 报告中,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 排名全球第二。

 出台 《广州市构建穗港赛马产业经济圈的指导意见》, 中国马术协会速度赛马委员会在从化成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升。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加快建设广汕铁路、 佛莞城际铁路等项目, 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项目码头主体工程完工。

 粤港澳大湾区路网不断完善, 广佛肇高速广州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广佛大桥系统工程 (一期)

 开工建设。

 出台实施 《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2020—2035 年)

 》, 明珠湾大桥主跨合龙, 南中高速启动建设, 南沙内联外通区域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民生领域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落实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 “五乐” 行动计划, 率先实现港澳人才担任公职人员, 南沙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园区开园,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总部基地和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建成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44 个, 入驻项目团队超 600 个。

 推进将港澳居民及其子女纳入医保范围, 2. 3 万名港澳学生同等享有医疗保险, 在 9 所学校开设 25 个港澳子弟班, 新增穗港澳姊妹学校 21 对。

 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通关 (增城)

 便利区, 认定生产基地 962 个。“双城联动” 深入推进。

 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举办首届广州深圳 “双城联动” 论坛, 签署科技创新、 营商环境等七4 4 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2020年广州市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报告大领域的专项合作协议。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广州)

 设立深...

篇三: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1

  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 年 11 月

 目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 1

 第二节 形势与挑战 ................................................... 8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0

 第二节 发展目标 ..................................................... 10

 第三章 全维度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 14

 第一节 建立公共卫生组织体系 ............................. 14

 第二节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 14

 第三节 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 18

 第四节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 19 第五节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 20 第六节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 21 第四章 全方位干预主要健康问题 ................................. 23

 第一节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 ................................. 23

 第二节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24

 第三节 加强重点疾病健康管理 ............................. 26

 第五章 全周期保障生命健康 ......................................... 30

 第一节 优化生育配套政策 ..................................... 30

 第二节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 30

 第三节 促进妇女儿童健康 ..................................... 32

 第四节 加强职业健康保护 ..................................... 33

 第五节 促进老年健康 ............................................. 34

 第六节 维护残疾人健康 ......................................... 35

 第六章 全过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38

 第一节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 38

 第二节 健全医康护养服务体系 ............................. 39

 第三节 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 39

 第四节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 ..................... 41

 第五节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 43

 第七章 全覆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 46

 第一节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 46

 第二节 丰富中医药服务内涵 ................................. 47

 第三节 加快岭南中医药创新步伐 ......................... 48

 第八章 全链条发展健康产业 ......................................... 51

 第一节 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 51

 第二节 加速中医药产业发展 ................................. 52

 第三节 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 ............................. 52 第四节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 52

 第五节 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 ................................. 54

 第九章 全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57

 第一节 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 57

 第二节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 58

 第三节 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 59

 第四节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 60

 第五节 健全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 ..................... 61

 第十章 全要素完善支撑体系建设 ................................. 62

 第一节 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 ............................. 62

 第二节 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 62

 第三节 促进数字卫生健康发展 ............................. 64

 第四节 推进健康湾区建设 ..................................... 65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 67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 67

 第二节 健全投入机制 ............................................. 67

 第三节 注重宣传引导 ............................................. 68

 第四节 强化安全保障 ............................................. 68

 第五节 加强监测评价 ............................................. 68

  1

 为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健康广州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穗字〔2020〕15 号),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 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亮点纷呈,卫生强市建设成效显著,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 81.7 岁提高到82.9 岁,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 公共卫生 保障 能力 不断 增强。先后出台多项建设健康广州政策措施,实施 20 个专项健康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医疗机构“厕所革命”,创建无烟单位 5380 个,有效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省级以上卫生镇覆盖率 100%。加强疫苗接种管理,完成疫苗冷链配送建设,加快预防接种单位标准化建设,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保持高位水平。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创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糖示范区,3 个区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持续实施大肠癌等癌症早诊早治、六龄齿窝沟封闭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从 2015 年 50 元提高到 2020 年 79 元,连续多年获得省基本

  2

 公共卫生考核第一名。有力防控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等终期评估全部达标。建立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科学快速有效防控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寨卡病毒病等新发突发传染病,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面对 2020 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发挥超大城市抗疫一线阵地作用,有序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局势呈稳定可控状态。2020 年新冠肺炎治愈率达 99.94%,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 基层医疗卫生 服务 能力 大幅 提升 。先后启动实施强基创优三年行动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政策扶持、规划引导、加大投入等措施,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全市现有 15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9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1 家镇卫生院和 921 家村卫生站,形成“一街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站”服务体系,实现城市 15 分钟、农村 30 分钟服务圈。组建了 1463 个家庭医生团队,建成 18 个市级签约服务示范区和 22 个标准化联合医务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 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 70%以上。打造高品质家庭医生服务获得 2018 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全市创建了 9 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19 个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 个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9 个国家“社区医院”,有 50 个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均居全省前列。建成 6 个中英合作全科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广州·伯明翰全科医师(家庭

  3

 医生)医联体共进计划,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合作培养“金牌家庭医生”, 2020 年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 3.08 人。

 —— 医疗高地 建设 取得 显著成效 。制定实施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外围城区辐射,市中医医院同德分院、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建成投入使用,广州呼吸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等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市十二医院易址新建、从化区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开工建设,“一主、一副、五分、网络化”的医疗卫生设施总体布局加速形成。加快医疗高地建设,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中南地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广州,9 家医院进入 2020 年全国百强医院,大力推进 13 家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启动研究型医院建设,成立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评选 20 个市级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和 7 个培育专科,70 项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临床技术。

 —— 中医药强市建设取得重 大 进展。加强名院名科名医建设,2 家中医医院进入中国中医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全国前10 名和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项目单位,拥有 2 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 9 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国家名老专家传承工作室 4 个、全国基层名老专家传承工作室 2 个。稳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市 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提供中医药服务。顺利通过广东省基层中医

  4

 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广州市和 10 个区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打造涵盖 4 个市级技术指导中心、25 个示范单位和 186 个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的“治未病”服务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95%,成功研制“肺炎一号方”在全省推广。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多点突破。建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市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广州地区所有类型公立医院,实现“同城同策”“同级同价”。全面取消药耗加成,创新“定额+差异化”补偿方法。联合修订广州地区新增和特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办法,新增项目 721 个。创新实践“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全国率先开展以医保部门引导的药品集团采购(GPO)新模式。落实“两个允许”,医务人员人均绩效工资大幅增长,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比例逐步提高。40 家医院启动市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3 家公立医院参加国家试点。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机制改革全面实施见效。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在花都、增城、黄埔区完成,并在其他涉农区推广。“全面推广农民在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纳入市强农惠农富农大礼包。花都基层医改新路径入选 2018 年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基层医改新路径荣获 2019 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榜首。国家卫

  5

 生健康委连续 2 年在广州召开基层医改新闻发布会,在全国推广花都、增城医改经验。

 ——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持续 提质扩面。全面两孩政策稳妥实施,计生家庭利益导向体系日益完善。成立了婴幼儿照护服务市、区两级指导中心,建成 11 个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优质服务示范点,4 个区 5 家托育机构成功申报国家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全面实施母婴安康行动,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保持低位水平。存在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高危粉尘、高毒物品、高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得到初步控制,接尘工龄不足 5 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职业病总例数的比例稳步下降,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老龄健康服务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医养结合机构从 30 多家发展到 107 家,社区护理站从 1 家发展到 113 家。越秀区及所属 3 个街道分别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和示范街道,5 例典型经验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医养结合在中国的最佳实践”合作项目,3 家医养结合机构(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广州天河珠吉护理院、广州市老人院)被确定为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

  6

 表 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指 标 单位 2020 年 目标值 2020 年 完成值 指标 性质 居民 健康 水平 居民人均期望寿命 岁 ≥82.0 82.54 1

 (2019)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 /10万 ≤12.0 7.51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 ≤3.0 1.95 预期性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4.8 3.02 预期性 疾病预防控制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24 30.45 预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5 >95 约束性 肺结核发病率 /10万 63 58 预期性 城市城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比例 % 100

 100

 预期性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99.8 100 约束性 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 % 比 2015 年降低 5% 11.09 预期性 妇幼健康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96 97.29 约束性

 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95 96.51 约束性

 医疗服务 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 天 <8 8.4 2

 预期性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

 <10 <10 预期性 计划生育 常住人口 万人 1550 1874 预期性 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 ‰ 13.0 8.09 3

 预期性 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 — 111 112.97 4

 预期...

篇四: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市时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机遇,加快推进我市服装、皮具、美妆日化、珠宝首饰、灯光音响、定制家居等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与消费良性互促、国内国际双向循环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时尚产业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深入实施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区为主、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链群,培育发展新兴消费,增强与关联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促进时尚产业与互联网、文化创意融合发展,完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时尚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

  二、发展目标

  到 2024 年,全市时尚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力争培育出 20 位广州时尚名师、20 个广州时尚名品、20 家广州时尚名店、20 个广州时尚设计师工作室,10 家营业收入超 100 亿元、50 家营业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技术先进、结构优化、国际化程度高的产业集群,绿色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创意设计、生产制造等产业人才集聚程度达到领先水平,创新发展、区域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自主品牌和企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创新要

 素齐全、创新氛围浓厚、创新协同良好的产业链体系,时尚之都建设优势进一步巩固。

  三、基本原则

  ——自主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带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协调互促,增强时尚产业集群发展能级。

  ——品牌建设构筑时尚名片。大力推动品质革命、品牌塑造、品种拓展,以品质品牌品种的提档升级带动时尚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推动时尚产业集群深度参与全球分工,提高广州时尚产业品牌的国内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升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创造高品质供给,持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主动推进需求侧管理,升级传统业态、融合创新业态,深挖国内大循环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机遇。

  ——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时尚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优化产业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集群和园区(基地)集中。增强产业链带动力,打造集消费、设计、研发、制造为一体的若干产业链集群。

  ——环保低碳驱动绿色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时尚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链。

  四、工作任务

  (一)打造时尚产业名片,加快产业“控链”

  大力整合时尚展会、时尚发布、时尚商圈、时尚论坛、时尚传媒等多维元素,构建“1+N”时尚制造发布平台,打造潮流风尚标杆、时尚制造名片。规范发展网红经济、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分时经济、

 预约经济、平台经济等时尚新业态,大力发展跨境 B2B、社区团购、移动电商、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不见面”“零接触”商贸新模式,支持开展机会清单发布、供需资源对接、项目打磨路演等新场景挖掘,提升广州“时尚之都”影响力。开展时尚“名师”“名品”“名店”等评选活动,推动名牌穗企“携手参展”“抱团出海”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国际时尚生活博览会以及米兰、伦敦、巴黎、纽约时装周等境内外知名时尚展会。对举办国际性会议、行业会议和时尚产业发布活动等,依据现行会展政策给予补助。强化线下场景体验,设计广府文化、广式餐饮等特色 IP 场景,开发工业遗产、文化创意、观光工厂、工业博物馆等工业旅游新模式,培育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色彩浓厚的工业旅游集中区和精品旅游线路。(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市贸促会、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区政府)

  (二)夯实空间载体建设,强化产业“固链”

  支持各区围绕优势产业,布局培育 1—2 个时尚产业智能制造特色园区,实施土地要素优先保障,开展标准厂房建设,支持建成的标准厂房产权按规定分割转让,吸引行业骨干、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拎包入住”集聚发展。分析空间布局,梳理园区载体,摸查优质企业厂房需求,构建市区联动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工业载体精准供给,推动时尚产业企业向产业区块汇集、产业区块向主导产业集聚、主导产业向优势领域集中。鼓励区位相邻或产业互补的区域共同探索“伙伴园区”“异地孵化”等多种合作方式,建立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机制,打造全市一盘棋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企业培育体系。鼓励天河路、北京路、环市东等零售商圈及流花矿泉地区、十三行、站前路、华林玉器城、站西路、中大、狮岭、三元里、大罗塘、新塘等专业市场集群优化业态结构、加快转型升

 级,探索“新批发+新零售”“线上+线下”“商贸+文旅”等新模式、新业态,建设集时尚商品展贸展销、文化旅游、综合娱乐、数字创意于一体的时尚智慧商圈。遴选一批优质的广州时尚产品入驻商圈,连片建设时尚集聚区域。(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各区政府,配合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国资委)

  (三)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实施产业“强链”

  提升时尚设计水平,推动设计服务从产品设计向系统设计、服务设计、品牌设计、生态设计等领域拓展。积极探索基于数字经济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等创意设计模式,支持时尚产业集群企业建立以工业设计中心为主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鼓励创建线上创客平台和创客设计基地,加快培育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创新型设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和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公共研发服务机构积极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择优支持一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项目。支持发展网络协同、个性定制、柔性生产、共享制造、云产业链、虚拟产业园等制造新模式,推动企业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智能化水平,市、区联动打造一批标杆型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对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实现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变革的项目,按现行政策给予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

  (四)突出产业数字化赋能,实现产业“升链”

  聚焦时尚产业集群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遴选、组建“1+2+N”供应商联合体(即面向每一个集群,形成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跨行业跨领域平

 台等两方紧密合作的建设主体,协同 N 个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工业设计、共享制造、物流仓储、直播电商、金融服务等),共同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集群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编制时尚产业集群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引,形成指导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产品目录、规范和流程。遴选服装、皮具、美妆日化、珠宝首饰等重点领域内优质骨干企业或中小企业,推动“1+2+N”数字化解决方案落地应用,每个重点领域打造 20 家数字化转型方案应用企业标杆。依托政策直播间、工业互联网进集群、推广典型示范案例等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各区政府)

  (五)聚焦供应链管理提升,推动产业“延链”

  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转型,提供原材料采购、加工、分销、进出口、仓储、物流、金融、信息咨询等综合集成服务。推动新物流赋能新零售发展,依托大数据和智能设备提供智能下单、智能仓储、智能运输、智能物流等全方位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碎片化需求。支持龙头企业内部供应链团队向独立的现代供应链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制造企业增强供应链柔性,以顾客需求为核心,推动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的供应链新模式。加快建设政策咨询、信息互联互通、物流配送、金融服务、技术推广研发等具有行业公共服务性质的供应链平台,全面增强时尚产业供应链服务效能。加快要素资源双循环,鼓励供应链管理、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联动协同“走出去”,鼓励投资或收购国外高新技术和战略资产。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各区政府)

  (六)加强绿色制造升级,抓好短板“补链”

  加快构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围绕洗水、电镀等产业链瓶颈,引导绿色化工艺升级与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资源共享、工业废物处理公共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入园集聚,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对于专业园区内符合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及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项目环评与区域规划环评实施联动,项目环评文件内容可适当简化。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一批环保工艺工作室,降低企业环保改造成本。引导不同行业的企业链接共生,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

  (七)精准发力扶持企业,确保产业“稳链”

  利用省市专项资金,加大对时尚产业集群产业链“链主”企业及“链群”企业的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公共服务、试点示范、产业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在本地设立企业总部,达到总部认定标准的,按我市总部经济政策给予支持。在“三个一批”企业库基础上延伸构建时尚产业集群高成长企业库,探索完善高成长企业遴选和挖掘机制,入库企业可享受“三个一批”企业同等扶持政策。(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科技局、贸促会,各区政府)

  (八)推动质量品牌双提升,突出产业“优链”

 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支持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各级标准制修订,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鼓励大中型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大对高风险企业和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生产等违法行为,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大力支持老字号传承和传统技艺创新,孵化催生一批新锐品牌、国潮品牌和网红爆品,对市属国有企业旗下老字号品牌承租国有企业物业的,租金价格可按评估价或政府指导价的 50%确定,租赁期限最长可达 12 年,物业持有方租金优惠部分实施“单列考核”。(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文化广电旅游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区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链长工作专班”,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一季度一会一调研”,抓好重点工作督促协调。围绕时尚产业集群中服装、皮具、美妆日化、珠宝首饰、灯光音响、定制家居等细分产业,成立相关产业“分链长工作专班”、“分链主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市、区、协会、企业多方联动机制,协同推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资源和重要工作的配置及落实。(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市贸促会,各区政府)

  (二)完善工作体系

  按照“重点突出、错位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各区聚焦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制定产业导则和发展措施,市各相关部门对此予以优先支持。制定时尚产业集群细分产业链图谱和清单,梳理相应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表,构建产业区块或

 重点园区地图,建立时尚产业集群创新体系。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制定产业链招商清单及工作计划。完善时尚产业集群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对时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建设,统筹安排用地指标,落实工业用地产业监管,推广产权分割、弹性出让、标准厂房政策,加大土地要素保障力度。(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市贸促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统计局,广州税务局,各区政府)

  (三)夯实资金支撑

  每年从广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中支出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时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通过政府投资基金等手段,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投入到时尚产业发展领域,支持优质企业并购重组、挂牌、上市。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时尚产业特点的多元化投融资产品,通过贴息贷款、并购贷款、担保贷款、银团贷款等途径支持时尚产业企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加速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商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贸促会,各区政府)

  (四)强化人才支持

  深化产业人才呼应行动,实施一批育才攻关重点项目、产教学研特色项目,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校企人才合作样板学校,举办一批人才招聘大会、产业创新大赛。鼓励产业数字化人才在职培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和组织为中小微企业开展产业数字化人才培训。加大时尚产业集群专项人才支持...

篇五: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丨 REAL ESTATE GUIDE城市规划广州 2022 年重点项目出炉!编辑 / 陈家文 2 月 8 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 2022 年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据通知显示,2022 年广州市重点建设正式项目共 650 个,年度计划投资 3452 亿元;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共 130 个,年度投资计划 188 亿元。其中,三旧改造方面,则提到 42 个项目,包括海心沙东区微改造、何棠下旧村改造、沥滘城中村改造、广州市白云区陈田村“城中村”改造、萝峰旧村改造、沙步旧村改造、大坦沙岛更新改造等。广州交通、产业、医教、文旅、旧改等领域都将迎来重大突破!重点建设正式项目其中,2022 年广州市重点建设正式项目中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及交通枢纽综合开发项目,还有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项目有如下:重磅!

 2022. 2&3 月合刊 丨 35城市规划佛莞城际广州南站至望洪站段(广州段),可以理解为广州至东莞段,届时可与莞惠城际衔接,可大大缩短广州至东莞、惠州的通勤时间。此外,备受关注的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起于琶洲,止于番禺区莲花站)、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北站段(广州段)等项目赫然在列。至于城市轨道交通,7 号线二期、8 号线北延段、10 号线、11 号线、12 号线、18 号线、22 号线、黄埔有轨电车2 号线等多条线路都有提及。城际轨道交通项目

 36 丨 REAL ESTATE GUIDE城市规划白云(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赤沙车辆段上盖项目、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北站 TOD 项目、新塘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金融城站综合交通枢纽、南沙站综合交通枢纽地铁预留工程。交通枢纽综合开发项目

 2022. 2&3 月合刊 丨 37城市规划从下表得知,今年广州城市更新重点建设正式项目有 42 个,总投资 435.27 亿元!黄埔依旧是广州旧改的主力,共有10条村列入重点项目中;海珠则有6条村列入重点项目中。作为老城区的荔湾、越秀也各有 3 条村列入今年的计划。其中,沙步旧村改造(即万科黄埔新城),陈田村改造(即富云山),冼村改造(即保利天御)等项目,都有望在今年面市,值得关注。具体名单如下:涉海心沙东区微改造项目、何棠下旧村改造、沥滘城中村改造项目、广州市白云区陈田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萝峰旧村改造、沙步旧村改造、大坦沙岛更新改造项目、海珠产城融合智能示范区、汤村旧村改造、里仁洞村旧村庄更新改造项目、火村旧村改造、小坪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天河区冼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南沙区亭角村留用地结合旧村改造项目、刘村格岗片区旧村改造、黄陂社区长安片区改造、番禺氮肥厂更新改造项目、黄阁镇东湾村旧村庄改造项目、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黄阁镇坦尾村旧村庄改造项目、番禺区南浦村旧村改造项目、罗边村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大塱旧村改造、横沙旧村改造、珠江 • 琶醍啤酒文化创意园区改造升级项目、越秀南商住综合体项目(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 AD013907 地块项目)、南洋电器厂及周边更新改造项目、南沙街冲尾村旧村庄改造项目、黄沙水产新市场、南沙街大涌村旧村庄改造项目、越秀区城市更新改造补短板项目、海珠区新市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南沙街东瓜宇旧村庄改造项目、广州广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三旧”改造项目、田美村东南经济社全面改造项目、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修缮活化利用 项目、横潭村河西经济社全面改造项目、大岗镇东流村旧村庄改造项目、凤尾旧村改造、从化区江埔街地块项目、太古仓复建区旧厂地块改造项目、广州电缆转型升级产业基地项目(一阶段)二期。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项目

 38 丨 REAL ESTATE GUIDE城市规划

 2022. 2&3 月合刊 丨 39城市规划

 40 丨 REAL ESTATE GUIDE城市规划据重点项目计划,2022 年广州有关产业建设的重点项目有 278 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产业、都市消费工业、综合性产业园区、金融服务 、现代物流、商贸会展、文化体育旅游、总部经济以及现代农业。以下,我们将择重点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产业、综合性产业园区、金融服务、商贸会展、总部经济共 6 大产业领域的建设项目。当中,备受关注的建设项目有:建设在黄埔区的多益网络总部项目,将建设集客户端游戏、手机游戏、互联网产品、SNS 社交工具、IM 工具、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研发、运营、办公大楼。位于花都区的中国电科华南电子信息产业园,拟依托中国电科深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构建以通信网络、卫 星应用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专网通信、卫星通信、网络 安全、宽带数字集群、智慧应用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城国际创新驱动中心,坐标黄埔区,将打造覆盖创新研发平台、总部经济办公、高端科技金融和人才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国际一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塔、黄埔金融 CBD、白鹅潭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广州北站免税商业综合体和越秀区将军东高端商业办公综合体,将促使黄埔区、荔湾区、南沙区、花都区和越秀区商业商贸产业发展,迎来全面升级。除此之外,位于琶洲商务区的腾讯广州总部大楼、欢聚大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大厦和位于白云区的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亦将推动智慧产业、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等领域发展。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计划广州市 2022 年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计划中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及交通枢纽综合开发项目,还有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项目有如下:产业建设方面 城际轨道交通项目

 2022. 2&3 月合刊 丨 41城市规划今年广州城市更新重点建设预备项目有 6 个,总投资约 74.15 亿元!交通枢纽综合开发项目 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项目

篇六: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穗发改〔2020〕50 号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岛至海珠广场片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的通知越秀区政府、荔湾区政府、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广州海关、市邮政管理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广州地铁集团: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同意,现将《广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岛至海珠广场片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印发给你们,

 -2-请认真贯彻落实。贯彻落实过程中遇有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 年 5 月 28 日

 -3-广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岛至海珠广场片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前 言珠江北岸沙面岛至海珠广场片区(简称珠江北岸地区)作为广州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既是广州发展的根基和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又是广州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及广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亲历者和贡献者。珠江北岸地区现已形成以金融、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的产业格局,对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珠江北岸地区发展品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促进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意见》《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25)》(草案)》《广州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 年)》等文件,结合珠江北岸地区实际,编制本规划。本规划确定了珠江北岸地区产业发展重点、主要举措、空间布局以及载体建设,是指导珠江北岸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南。规划期限为 2020-2025 年。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广州珠江北岸地区,西起荔湾区沙面岛,东至越秀区天字码头,南临珠江,涉及越秀区人民街、荔湾区沙

 -4-面街和岭南街,共 3 个行政街道,占地面积共 2.78 平方公里。附图 1:珠江北岸地区规划现状图二、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基本情况。沙面街。沙面街全域为沙面岛,沙面岛是珠江流经广州城区的江畔小岛,常住人口 2000 多人,面积 0.3 平方公里,东接沿江路,西邻黄沙,南临白鹅潭,北为沙基涌。街道有限上批发零售企业 8 家,2019 年商品销售额 65.45 亿元;限上住宿餐饮企业 10 家,2019 年营业额 36.96 亿元;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四大行业)企业 9 家,2019 年营业收入 10.87 亿元。岭南街。岭南街总面积 0.97 平方公里,东至人民南路,南至沿江西路、六二三路,西至大同路,北至和平路,其中,辖内沿江西路片区东端以人民南路为界与越秀区相接,南端与沙

 -5-面岛相邻,下辖 8 个社区,常住人口 4.1 万人,以传统商贸业为主。街道有限上批发零售企业 10 家,2019 年商品销售额 6.48亿元;限上住宿餐饮企业 4 家,2019 年营业额 0.39 亿元;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四大行业)企业 13 家,2019 年营业收入 2.85亿元。人民街。面积 1.51 平方公里,东起北京南路,与珠光街相接;西至人民南路,与荔湾区毗邻;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北靠大德路、高第街,下辖 15 个社区,常住人口 7.98 万人,户籍人口 7.19 万人,有汉、回、壮、藏、傣、侗、满等 7个民族。街道有限上批发零售企业 57 家,2019 年商品销售额74.81 亿元,限上住宿餐饮企业 24 家,2019 年营业额 6.97 亿元,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四大行业)营业收入 38 家,营业收入 17.85亿元。(二)发展基础。1.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沙面岛为昔日租界区,全岛共有 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建筑群(54 个文物单体)以及1 处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白天鹅宾馆;集聚波兰驻广州总领馆、朝鲜商务处、广东省外事博物馆、沙面历史文化展览馆等外事、文化单位。人民街有不可移动文物数十处。大新路、人民南路至沿江路、长堤大马路一带被市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圣心大教堂、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央银行旧址以及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广州解放纪念像、

 -6-广交会旧址、天字码头等历史文化瑰宝。岭南街博物馆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南方大厦、粤海关博物馆、邮政博物馆、塔影楼等历史文化建筑以及广州文化公园、十三行博物馆等文化景点。2.公共资源配套完善。珠江北岸地区医疗、教育资源丰富,2.78 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 4 家;广州市第三中学、沙面小学、旧部前小学等重点中小学校 9 所以及沙面实验幼儿园、泰康幼儿园等多所幼儿园。3.商贸业基础成熟。岭南街聚集了清平药材市场、南大数码、十三行服装市场等 46 个以批发药材、服装、手机配件为主的专业市场。人民街有干果海味、玩具精品、鞋材五金、食品服装、文具油墨等 37 个专业市场,其中万菱商城年成交额达百亿元以上,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玩具、精品、家居饰品等商品销售于此,辐射世界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三)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专业批发市场对城市空间和资源的占用大,提升和改造空间有限,导致产业升级动能不足,区域产业竞争力明显落后。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仅有沙面岛内广药集团、星巴克华南总部等少数总部企业,缺乏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优质科技载体数量少、体量小,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产业没能形成规模,对区域经济贡献小。丰富

 -7-的文化旅游资源未能统筹整合,尚未形成有效的拉动效应和 “流量经济”。二是产业发展空间有待精准精细开发。区域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决定了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存量用地。根据《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越秀区到 2020 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 4 公顷,城市更新任务尤为迫切。区内文物及历史建筑较多,文物保护级别高,建筑活化利用难度大。由于部分历史建筑修缮论证程序复杂,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也面临修缮困难问题。三、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契机,围绕优化提升珠江北岸业态目标,坚持保护传承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城市更新和产业提升相结合,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以现代商贸、旅游休闲、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健康医疗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产业体系,探索国际大都市核心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努力创建老城市新活力样板区。(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突破。突破老城区土地资源瓶颈,发挥珠江北岸行政、商贸、教育、医疗等资源集聚的优势,突出业态、模式

 -8-和技术创新,以创新破解空间载体的硬约束,以创新转变资源要素驱动的老路径,以创新增强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坚持政府引导。积极发挥政府统筹管理、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作用,健全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参与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城市更新、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坚持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坚持统筹推进。跨区整合行政、项目、资金等资源,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采用连片开发和系统微改造方式,推动珠江北岸地区老旧小区改造、产业贯通、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连片新开发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在片区中探索建立智慧能源控制系统,创建绿色商圈、绿色医院、绿色社区,加大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力度,将珠江北岸打造成为城市绿色发展范例。(三)发展目标。以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城市更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到 2022 年,基本形成以现代商贸、金融、旅游休闲、健康医疗

 -9-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业态有效提升,环境景观明显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到 2025 年,金融、健康医疗、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旅游品牌更具影响力,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现代商贸中心、文化金融商务区、珠江景观魅力展示带,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四、空间布局根据珠江北岸地区基础和优势,重点打造现代商贸、金融、旅游休闲、健康医疗等 4 个产业组团,打破行政区域分割,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辐射延伸和连片集聚发展。附图 2:珠江北岸地区产业布局图

 -10-现代商贸业组团— — 串联海珠广场、一德路、南方大厦等沿江优质资源,着力引进高端、时尚商业品牌,鼓励推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东接北京路(步行街)、西连沙面岛,极具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特色的沿江高端商贸业发展走廊。金融业组团— — 依托海珠广场、广州民间金融街,积极引入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以及法律、会计、信息等配套专业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商业保理、拍卖等类金融产业,打造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集聚平台。旅游休闲产业组团— — 充分发挥越秀、荔湾红色文化、岭南文化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沙面-西堤片区,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打造“网红打卡地”,形成集文商旅融合化发展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串联珠江北岸的沿江路、沙面岛、十三行、长堤大马路等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沿江景观建设和文化建筑的优化改造,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健康医疗产业组团— — 发挥医疗资源集中优势,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加强与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打造健康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享平台,形成以健康医疗项目孵化、中医药文化推广为主,集高端医疗、康体保健为一体的产业创新集聚区。五、产业发展指引(一)现代商贸业组团。

 -11-一德路商圈 。聚焦万菱广场、一德路海味干果市场集群、嘉乐斯玩具精品城等专业市场,通过规范整治、改造升级、举办高端活动、引入新业态等,推动一德路商圈加速向国际化、展贸化、信息化转型升级。一是发展专业市场外贸新业态。争取整合海关等行政服务和跨境电商、外贸代理、金融结算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探索在外贸型专业市场设立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以服务促进业态优化。二是优化商圈发展环境。加大专业市场知识产权执法和保护力度,形成商圈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商圈成立行业协会,提升行业自律水平,整体提升商圈的品牌形象和发展层次。三是加速专业市场的规范整治和转型升级,支持商圈举办高水平采购节、广交会高端商务对接活动,加快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完善专业市场信息技术软硬件设施。海珠广场及地下空间 。一是依托海印缤缤广场、万艺广场和广州宾馆等地块,进一步优化提升经营环境,引入高端品牌,创新商业业态及体验消费新模式,强化艺术、时尚、娱乐、美食、健身的理念,打造成为集购、娱、赏、食、游为一体的综合消费商业圈。二是加强地下空间连通利用,打造特色地块。依托海珠广场地下空间,分类打造以精品消费体验为主的星寰二区和以潮流、时尚、创意等新消费体验为主的星寰三区。十三行及人民南商圈 。全面彻底推动新南方大厦功能转型,带动沿江物业连片开发,集中引入国内外高端商贸业和高附加

 -12-值服务业品牌,支持引入知名品牌亚洲首店、全国首店,集中布局展贸、进出口服务、时尚发布、高端商务住宿等配套业态,连片打造高端展贸品牌资源集聚区,形成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平台。探索开展小额“即买即退”试点,争取打造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二)金融业组团。融 海珠广场文化金融 CBD。

 。一是拓展集资融资渠道。以星寰国际商业中心、华厦大酒店、万菱广场为主要载体,引入银行、股权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及会计、法律、信息等金融配套产业,为创投机构与产业项目有效对接提供服务。积极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平台。二是推动文化金融创新联动。以海印缤缤广场、广州宾馆为载体,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或总部,力争三年内推动 3-5 家文化企业上市、挂牌,形成一系列可供复制、可推广的文化金融产品、机制体制和文化金融投融资模式,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文化金融创新示范区。金融总部经济集聚区 。发挥公共配套资源和服务集聚优势,依托恒基中心、星寰国际商业中心、丽丰广鹏等载体,重点引进金融总部机构、大型科技金融企业、高端金融商务企业等,集聚大湾区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一是聚集发展金融总部,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一批重大金融创新项目,力争引入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或总部企业,带动高

 -13-端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发展。二是聚集发展科技金融,依托广州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越秀分中心、科创咖啡众创空间等科技金融平台,引入金融科技类企业以及配套产业,打造科技金融生态网。广州民间金融街 。一是打造数字普惠金融集聚区,大力引入金融科技类企业以及配套产业,推动线上金融街、创投机构、融资租赁等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商业保理、拍卖、融资担保等类金融产业,与传统金融集聚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众创金融集聚区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二是建设公益金融...

篇七: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

  目 录 一、政策持续加码,巨头纷纷入局

 ................................ ...

 4 1.1 、主流国家争夺科技主导权的战略级抓手 ...................................... 4 1.2 、科技巨头纷纷将 AI 提升至公司战略高度 ..................................... 5 二、软硬件技术可商用程度日益提高

 ................................. .

 6 2.1 、算法在部分领域逐渐可用,但提升空间依然巨大 .............................. 6 2.2 、AI 芯片备受青睐,计算硬设施奋力追赶 ...................................... 8 2.3 、高质量有标注数据稀缺,开放共享大势所趋 ................................. 10 2.4 、人才争夺依然激烈,培养体系日益完善 ..................................... 11 三、政企场景先行落地成为发力主场

 ................................

 13 3.1 、C 端成熟度尚低,B/G 端先行成为发力主场 ................................. 13 3.2 、明星创企拓场景、搭平台,积极推动技术落地 ............................... 16 3.3 、传统厂商边合作、边自研,不甘受制于人 ................................... 17 四、一级资金头部集中,龙头业务进展顺利

 ..........................

 17 4.1 、一级市场资金向头部明星创企集中 ......................................... 17 4.2 、二级市场估值回调,但龙头公司快速落地 ................................... 19 五、投资建议

 ................................ ....................

 20 六、风险提示

 ................................ ....................

 21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

  图表目录 图 1:众多因素助推 AI 技术发展和普及 ....................................................................................... 6 图 2:基于 Switchboard 语音识别词错率已达到人类水平 ............................................................ 7 图 3:ImageNet 目标分类早已超越人类表现 ................................................................................ 7 图 4:2018 年 1 月 SQuAD 机器阅读理解评测结果 ...................................................................... 7 图 5:人类信息获取来源 .............................................................................................................. 8 图 6:人类信息表达方式 .............................................................................................................. 8 图 7:中国集成电路贸易逆差扩大至接近 2000 亿美元 ................................................................. 8 图 8:国内集成电路自给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 8 图 9:算法训练数据的四个来源 .................................................................................................. 10 图 10:国内教育部高校 AI 创新人才培养规划 ............................................................................ 13 图 11:低价策略推动 18Q3 单季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同比增加两倍 .............................................. 14 图 12:智能音箱常用功能排行(2018 年 1 月)......................................................................... 14 图 13:海康威视与众多院校共建联合实验室 .............................................................................. 17 图 14:海康威视人工智能完整体系 ............................................................................................ 17 图 15:一级市场人工智能投融资单笔金额逐年走高(截至 2018 年 11 月底) ................................ 18 图 16:计算机视觉明星创企融资历史 ......................................................................................... 18 图 17: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板块市盈率显著回调 .......................................................................... 19 图 18:科大讯飞自上市以来前复权股价&动态市盈率变化 .......................................................... 19 图 19:科大讯飞 2018 半年报业务拆分 ...................................................................................... 20 表 1:人工智能成为主流国家争夺科技主导权的战略级抓手 ......................................................... 4 表 2:国内自上而下人工智能政策规划文件密集出炉 .................................................................... 5 表 3:科技巨头高调宣布人工智能转型 ......................................................................................... 6 表 4:科技巨头纷纷入局人工智能芯片 ......................................................................................... 9 表 5:科技巨头积极推动机器学习框架开源 ................................................................................ 10 表 6:国家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及保护的相关政策文件 .............................................................. 11 表 7:借助机器学习提升数据标注效率的工具 ............................................................................ 11 表 8:巨头公司积极扩张研发团队规模 ....................................................................................... 12 表 9:海康威视及商汤科技近年来政企战略合作梳理 .................................................................. 15 表 10:科大讯飞近年来频频与各地政府部门签署战略协议 ........................................................ 15 表 11:计算机视觉明星创企纷纷对外投资完善场景布局 ............................................................ 16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

  一、政策持续加码,巨头纷纷入局 1.1 、主流国家争夺科技主导权的战略级抓手 人工智能成为主流国家争夺科技主导权的战略级抓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所说, “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 ” 。自从国务院去年 7 月正式印发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今 年 3 月起法国、欧盟、英国、德国、韩国、美国等纷纷先后通过类似的国家战略规划或白皮书文件,从财政补助、人才体系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 AI 应用落地等多方面提出各自的目标。

 表 1:人工智能成为主流国家争夺科技主导权的战略级抓手

 国家 时间 政策文件 中国 2017 年 7 月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 2020/2025/2030 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分别超 过 1500 亿元/4000 亿元/1 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分别超过 1 万亿元/5 万亿元/10 万亿元 法国 2018 年 3 月 总统公布《法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并表示今后 5 年法国政府将投入 15 亿欧元发展人工智能,致 力于成为人工智能强国 欧盟 2018 年 4 月 欧盟委员会提交《欧盟人工智能》报告,制定欧盟 AI 行动计划,通过公私合作增加 AI 研发投资,到 2020 年整个欧盟的投资至少应达到 200 亿欧元 英国 2018 年 4 月 发布《英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计划、能力与志向》报告,从概念、设计、研发和对工作、生活、医疗等 领域的影响以及威胁应对、塑造人工智能未来等层面进行探索,呼吁英国政府制定国家人工智能战略 德国 2018 年 7 月 通过《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要点》,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研场,将在现有执政纲领和 2018 年度财政预算基础上开始实施,并将于今年 11 月底前完成一份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文件 韩国 2018 年 7 月 通过《人工智能研发战略》,分为确保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2022 年之前将投资约 20 亿 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研究

 美国

 2018 年 9 月 发布《机器崛起:人工智能及对美国政策不断增长的影响》白皮书,总结关于人工智能监督和听证会 的经验教训,提出前瞻性建议,并分析了在 AI 应用方面的挑战,关注失业、隐私、偏见和恶意使用 4 个问题领域并提出建议 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料整理、东方证券研究所

 国内自上而下政策紧锣密鼓,并逐渐推动公共安全与服务领域率先落地。首先从国家部委层面来看, 自国务院规划文件正式印发之后,科技部启动重大项目、成立研究中心,建设国家级开放平台,近期正式发布重大项目申报指南并明确给出经费补助安排;工信部则细化推出三年行动计划,并通过项目遴选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教育部则先后启动高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成立专家组推动国内 AI 人才培养。其次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至今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安徽、浙江等近 30 个省市及地区发布各自人工智能规划,并且各地在规划发布之后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大会、成立地方产业联盟、与知名高校及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与项目,并积极推动 AI 技术在安防、教育、医疗、公检法、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落地。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

 表 2:国内自上而下人工智能政策规划文件密集出炉

 主体 时间 政策文件

 国家相关部门 国务院

 2017/7/20 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 2020/2025/2030 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分别 超过 1500 亿元/4000 亿元/1 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分别超过 1 万亿元/5 万亿元/10 万亿元

 科技部

 2017/11/15 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 会,宣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依托百度、阿里云、腾讯、科大讯飞 分别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2018/4/26 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对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前沿技术方向提供咨询建议 2018/9/20 宣布依托商汤科技建设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2018/10/12 印发《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面向重大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等 3 个技术方向 启动 16 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 8.7 亿元,

  工信部

 2017/12/14 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从培育智能产品、突破 核心基础、深化发展智能制造、以及构建支撑体系等四方面给出行动规划

 2018/4/19 启动 2018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申报,遴选创新项目、建立项目库,并择 机推广支持

 2018/9/5 2018 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名单公示,寒武纪、云从科技、东软集团、 恒生电子、科大讯飞等共计 106 个项目入选

 教育部

 2018/4/3 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包括在人工智能领域优化高校科技创新 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等

 2018/8/24 印发《关于成立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的函》,成立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 组,由两院院士、高校校长以及来自 BAT、科大讯飞、微软亚研院等知名企业专家构成 省级 单位 天津市、安徽省、贵州省、北京市、江西省、上海市、辽宁省、浙江省、吉林省、黑龙江、河北省、福建 省、江苏省、广西、甘肃省、广东省、四川省 市及 以下 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湖南省长沙市、吉林省吉林市、辽宁省沈阳市、贵 州省贵阳市、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慈溪市、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料整理、东方证券研究所

 1.2 、科技巨头纷纷将 AI 提升至公司战略高度 从企业层面来看,国内外已有众多科技巨头高调宣布将人工智能提升至战略高度。例如谷歌在 2016 年提出“ AI First ” ,微软 2017

 年提出“ AI Redefine

 All ” ,国内有百度和腾讯先后在 2017

 年提出“ All

 in

 AI ” 和 “ AI in

 All ” ,华为则在今年 10

 月正式发布 AI 战略。当然,即便其余未曾在口号上公开宣传的科技巨头,其实际业务也早已面向人工智能进行重点布局,例如亚马逊、Facebook 等积极扩充 AI 研发部门,其中 Amazon 智能音箱更是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 AI 单品,阿里同样在云计算业务基础上搭载 AI 技术推动落地。

 而若从上述公司业务层面来看,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推动开源算法、开放平台以及芯片等基础设施研发,降低 AI 开发门槛,而在应用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内部现有业务线降本增效,并通过开放平台、战略合作以及投资并购等多种形式对行业进行...

推荐访问: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广州市 科技创新 委员会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7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作文锦集6篇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作文锦集篇1一天早上,小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饭。她三下五除二将米粥扒完,又一口气吃了三个热气腾腾的馒头

  • 大学趣味运动会活动策划书11篇大学趣味运动会活动策划书篇1在学校运动会开始前夕,我们先搞一次班级趣味运动会,在为运动会热身的同时,让同学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 弘扬家风家训的作文600字范文合集7篇弘扬家风家训的作文600字范文合集篇1在我们家,家风是艰苦朴素,这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分。艰苦朴素的家风意味着吃苦耐

  •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8篇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篇1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作文锦集篇2真正的共产党人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调研报告大全范文6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调研报告大全范文篇1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秉持“重在平时、

  • 2023年高中班主任个人计划范文锦集4篇2023年高中班主任个人计划范文锦集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高一(1)班人数xx人,男生女生各占一半,刚好平衡。中午

  • 班级三好学生讲话稿范文篇3篇班级三好学生讲话稿范文篇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正值阳春三月,带着春天的气息,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这个讲台上。我

  • 幼儿园民非年检下年度工作计划精选篇4篇幼儿园民非年检下年度工作计划精选篇篇1一、平安工作:1、执行门接送卡接送制度,请家长按要求在接送孩子时必需拿卡,才

  • 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9篇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篇1各位来宾、赵法箴院士,大家上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参加京鲁渔业院士工作站工作会议,也很高兴

  • 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4篇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篇1 幼儿园儿童节演讲稿范文优选篇2各位领导、家长:感谢你们放下繁重的工作和我们的宝贝儿们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