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8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8篇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22022年度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创投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8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8篇

篇一: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2022 年度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创投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总书记对民政工作和 XX 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 2020 年自治区民政厅在 XX 区开展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现场会精神,推动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困难群体,回应基层需求,民政局决定开展创新扶持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创投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创新扶持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二、活动时间

 2022 年 8 月 1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三、活动内容

 (一)公益创投项目。

 (二)社会组织项目认领。

 四、活动目的

 (一)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需求,有效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的供应体系;

 (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优化基层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三)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公信力、执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可持续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

 (四)提高全社会对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

 五、实施主体

 主办单位为民政局,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牵头组织。

 承办单位为 XX 区民政局、致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公

 益创投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公益创投项目的初评、日常监督和绩效评价。

 协办单位为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各县(区)民政局,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指导公益创投项目具体落实,协助做好公益创投项目日常监督工作。

 实施单位为确定资助项目的社会组织、接受资助的单位,负责按项目计划执行项目,报送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果,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六、活动规则

 (一)公益创投项目

 1.申报主体

 申报公益创投项目主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信

 息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

 (3)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以及依法缴纳税收、社会保险费的良好记录;

 (4)有符合要求的固定办公场所及合法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固定工作人员;

 (5)具备开展公益创投项目所必需的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资质;

 (6)近三年以来无违法违规行为。

 2.征集范围

 在农村地区(乡镇、街道)范围内开展的服务项目,包括群体服务类、邻里守望类、志愿服务类、公益服务类等。

 (1)群体服务类: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孤儿、“三留守”人群等群体开展的具体服务项目;

 (2)邻里守望类:邻里相伴、邻里帮扶、送健康进农村、

 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纠纷调解等项目;

 (3)志愿服务类:助学、科学普及、产业发展、文化体育、绿色环保、防灾减灾等服务项目;

 (4)农村公益服务类:围绕农村居民需求开展的各类公益服务项目;

 (5)其他公益服务类:其他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3.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2)现实需要迫切性: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开展足够的专门服务以满足此部分需求,亟需公益服务项目的介入。

 (3)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服务指向明确,受益群体精准,公益性质突出,实施后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队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4)项目具有创新性:项目的内容、实施理念、运作模式、组织形式、参与方式等具有创新性。政府已经针对相应人群提供了相同服务或业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参与创投活动。

 (5)项目策划科学性:项目策划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项目受益人界定清晰,项目目标明确,经费预算合理,计划安排可行,评估指标科学,落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较强。

 (6)项目实施可行性:项目实施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拥有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得力、分工合理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评审优先考虑面向民生、面向基层的项目;优先考虑获得3A(含)以上等级评估的社会组织项目;优先考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社会工作成效明显的社会组织项目;优先考虑在柳州志愿服务网注册,且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的社会组织项目。

 4.资金安排

 (1)本次公益创投活动经费从 2020 年自治区民政厅在柳州举办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现场会下拨的专项经费中列

 支,其中,市民政局安排 30 万元资助 5-6 个公益项目,每个项目原则上不超过 6 万元;XX 区民政局安排 15 万元,支持本辖区社会组织在辖区内乡镇、街道开展的公益项目。

 (2)获选项目预算经费根据项目周期和评估结果分期拨付。其中项目经费在项目启动,经承办单位考察后拨付 60%,中期评估通过后拨付 20%,终期评估通过后拨付剩余的 20%。

 5.实施要求

 (1)签订项目合同。项目一经立项,由出资方、承办单位与创投主体正式签订合同。

 (2)完善项目方案。承办单位组织专业督导及顾问团队对创投主体提交的项目进行专业督导,帮助入围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项目方案。

 (3)督促项目实施。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的实施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并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以提升获选项目的实施成效和项目团队的整体能力。

 (4)组织监督评估。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的实施团队按月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

 和评估。承办单位每月以书面形式向主办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监管等情况及阶段自评报告,并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相关信息。

 (5)做好项目总结。获选项目的实施团队在项目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向承办单位提交总结报告。承办单位负责对创投活动进行绩效考评并形成自评报告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牵头对创投活动进行评估总结。

 6.实施步骤

 (1)项目申报(2022 年 8 月 25 日前)

 各申报单位可通过民政局官网,下载填写《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创投项目申请表》,于 8 月 25 日前将相关申报材料报送至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纸质版需加盖申报主体的公章。

 (2)项目评审和立项(2022 年 8 月 31 日前)

 从社会组织专家库抽取 5-7 名专家进行现场评审,根据标准当场打分,确定最终获得资助的公益项目。项目公示后,由民政局批准立项,确定立项名单和立项资金。

  (3)项目签约仪式(2022 年 9 月 10 日前)

 举办项目签约仪式,现场三方签订项目合同。

 (4)项目实施(2022 年 9 月—2022 年 12 月)

 项目立项后,项目执行单位应于 2022 年 11 月底前完成项目内容的 60%,并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前向市民政局报送项目中期报告,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实施项目全部内容。

 (5)项目总结及验收(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

 项目实施完毕后,项目执行单位应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于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向民政局报送项目总结报告(3000 字以内),内容包括:项目执行情况、实施效果等,并附相关佐证材料。民政局组织评估专家现场查看项目落实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并对项目进行评估。

 (二)社会组织认领乡村振兴项目

 1.项目收集(2022 年 8 月 13 日前)

 收集农村地区乡村振兴项目需求,主要涉及教育扶持、健康扶持、产业扶持、基础设施扶持、直接救助等 5 个领域。

 2.项目认领(2022 年 9 月 10 日前)

 向全市社会组织进行意向征询,动员社会组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力所能及认领项目(也可多个社会组织共同认领一个项目),并上报认领意愿。

 3.项目认领对接(2022 年 9 月 20 日前)

  举办项目认领对接会,现场签订认领意向书,为认领项目的各社会组织颁发参与乡村振兴有关证书,并作为今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其他评先评优的依据。

 4.项目实施(2022 年 9 月—2022 年 12 月)

 接受资助单位根据经费预算推进项目开展,定期向民政局汇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落实到位。

 5.项目验收(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

 组织认领项目的社会组织到现场验收,查看项目落实情况

 和经费使用情况。

 七、项目监管

 (一)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配套资金和社会定向捐助,违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项目执行单位、接受资助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项目执行单位、接受资助单位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时,应及时向主办单位提出,并退回已经拨付的资金;未经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向其它组织和个人转让服务项目。

 (三)项目执行单位、接受资助单位未严格按照合同、意向书约定认真实施服务项目的,主办单位不再为其申请服务项目后续资金的拨付,同时追缴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资金。

 (四)凡提供虚假资料或采取其它不正当手段虚假参与公益创投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与资格并追回所获资金,同时在媒体进行通告,三年内不得参加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或其它类似活动。

篇二: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代社会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

 对策建议思考

  本文分析了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境,论述了社会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的可及性,提出了新时代下社会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要做基层党委和村民组织的参谋和帮手;做农村弱势群体的照顾者、支持者和陪伴者;做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促进者;做域外资源的链接者。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

 村振兴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多处提及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这在政策层面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

 目前,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社会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参与和服务。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存在价值亲和,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价值基础、专业方法、角色优势等可以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的社会工作者在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农村治理等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理论与实务经验,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路径选择。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时,对其理论、方法、实务的反思和总结,也必然会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丰富的土壤。可以说,社会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但是,社会工作者如何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社会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和挑战有哪些?社会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具体有哪些实践路径?这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农民的地位一直被忽视,乡村发展受传统思想观念、工业化和城市化政

 策导向、国家支农惠农体系相对薄弱等因素影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如下:

 1 1 、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增收难

 近年来,农民收入渠道较为单一,收入增速趋势呈“倒 U型”,农业生产对农民收入的贡献逐步弱化,绝大多数农民已经不再种地,而将土地承包给种田大户或者直接抛荒。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补贴或者依靠第二、第三产业支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增收的主力。但由于农民自身知识水平、技能本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很低,城乡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2 2 、农村投入资金少,难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的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结构性问题。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来看,城市在供水、供电、供热、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远优胜于农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设施水平数据显示,城市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 98.4%和 95.8%。此外,在卫生、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社区服务机构等方面也有较大差距,导致城乡矛盾进一步加剧。

 3 3 、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美丽乡村任务艰巨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指出要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但是,长期以来,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民对于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家禽家畜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污染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农民的身心健康。此外,由于存在大量的垃圾乱扔乱倒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农村的村容村貌。

 4 4 、各类人才短缺,实现人才振兴困难重重

 实施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人才振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高收入和就业机会吸引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流出地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形势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XX 年我国城镇人口达 X 万人,农村人口为 X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 X%。目前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科学文化水平、技术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此外,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基础设施的落后、公共物品的供给等方面与城市差距较大,所以,如何引进人才,实现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是重大的课题。

 5 5 、农民参与主动性不强,农村治理进展缓慢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之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民只顾“小家”利益,农村邻里关系僵化,村民间互动乏力,以前合作社、公社营造的良好关系逐步瓦解,家族觀念开始淡化。这种心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乡村振兴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利益,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切身利益就好;二是对自身的权利和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不认为自己的参与可以促成周围环境的改变。此外,农村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完善的乡村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

 三、社会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的可及性 第一,社会工作的理念与乡村振兴的思想有很多契合之处。《规划》指出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等,这决定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我国的乡村建设历史悠久,具有代表性的有晏阳初“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和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这是社会工作在乡村建设中的早期实践。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和宗旨是“助人自助”,协助服务对象解决由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各种困境,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培育和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同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链接资源,

 注重“就汤下面”、“群策群力”,搭建城乡合理平稳的关系,去陪伴村民一道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第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发展。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适应性。首先,“赋权增能理论”、“优势视角”和“参与式发展理论”等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其次,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重要的三大方法,正确评估他们的需求,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服务方式,挖掘在地资源,培育、动员和增强村民的自助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尤其对于“三留守”人员,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可以为农村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最后,社会工作者作为第三方,不牵扯任何利益,可以真正倾听、关注、同情农民的处境,以倡导者的角色和身份反映给相关部门。

 四、社会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2018 年国际社工日主题为“牢记社工心,建功新时代”,一直以来,作为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致力于帮助妇女、儿童、老年、青少年等群体,也在企业、医务、救助等领域有所研究,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新时代就要有新目标,社会工作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二字含义,要更多

 承担起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因此,社会工作可以尝试从以下路径介入乡村振兴:

 第一,做基层党委和村民组织的参谋和帮手。社会工作初入农村,和村干部打好交道是关键,这是开展介入服务的通行证。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考村官等形式嵌入到农村政府体制之内。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以血缘亲疏为纽带,因此建立专业的关系是前提。首先,社会工作者要采取“驻村”、“深耕”的方式,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村民建立“自己人”的人脉关系,切实成为农民群体的代言人。其次,社会工作要放下“专家”的身份,要同村民一起学习、一起行动。社会工作者要重视与村民的互动,要充分了解农村的政策,并将政策传达和解读给村民,同时,作为不断扎根于农村的社会工作也要向农村基层党委和村民组织建言献策,及时将农村存在的问题反映给相关人员,帮助农村更好地发展。

 第二 ,做农村弱势群体的照顾者、支持者和陪伴者。当前,由于大量青壮年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长期居住在农村,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农村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单位,社会工作者理应勇担使命,发挥专业优势,作为村民“娘家人”去提供服务。通过开展需求评估、家计调查等,制定符合服务对象自身的计划,然后帮助链接资源,帮助其改变现有的困境,

 改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刚开始的介入,社工应避免直接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的方法,而是要善于倾听、陪伴,让其从心理上接受社工的帮助。慢慢地,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运用三大工作方法以丰富服务的形式,以真正帮助案主。通过建立“青少年成长小组”、“妇女文艺活动大比拼”、“老年康乐小组”等,让三守人群“活”起来。

 第三,做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促进者。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社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帮助村民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其最关切的事情。所以,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该村的基础和优势,寻找适合且收益见效快的生计方式,如建立规模化的生态园、畜禽养殖、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物联网、绿色蔬菜、互联网+乡村振兴、农民+网络+公司、农民+生态农业+旅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新兴模式。总之,规划要科学,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品牌要响亮。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农村传统文化长久被忽视和遗忘,社会工作可通过推动村民开展和建立文化礼堂、村史修订、村祠堂、村博物馆、村历史古迹、村名人轶事等,提升农村的文化地位,更好地吸引外来人才的投资。

 第四,做域外资源的链接者。乡村振兴并不是简单地在乡村内部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必然是开放的,既要

 接受城市优势资源的进入,同时又要在农村盘活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其在地化。现有的制度环境下,城市所拥有的资源明显多于农村,如何将城乡资源打通值得仔细思考。在农村,往往存在着一批知识分子、党员、富商和中坚农民,如何发动这类群体为村民提供一些资源十分重要。此外,在大数据背景下,社工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帮助农村开发新业态、新产业,打造富有特色的产品,发挥旅游业的作用,吸引优秀的人才进来。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社会工作者的参与提供了契机。社会工作可以利用近年来的介入经验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優势和功能,社会工作必将有所作为。但是,农村始终是情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地方,社会工作舶来的成分较多,如何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社会工作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可以承担起这份责任,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助力。

篇三: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9 卷第 5 期Vol.

 9

 No.

 5吕梁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liang

 University2019 年 10 月Oct.

 2019- 经济学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 资源对接和能力培育郭玲丽 1 , 龙兴云 2(1. 四丿 II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四川成都 610207,2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 四川成都 610072 )摘

 要 :

 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 , 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之一 , 也是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之一 。

 基于™ , 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 要注重打造一支具备优势技能 、 乡土热情满怀 、 政治觉悟高尚 、 干事创业有劲的高素质乡

 村振兴队伍 ,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 , 以能力培育和资源对接为重点 , 推动乡村振兴

 队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队伍建设;社会组织 ; 资源对接;能力培育中图分类号: C91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95

 -185X(2019)05

 -0072

 -05当前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是综合性的和动

 态化的 , 必须将乡村内外的力量组织起来 , 以 “ 合

 力 ” 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

 自然而然 , 乡村振

 兴力量的队伍组建和作用发挥就成为基石 , 而力量

 的引入 、 队伍的组建和资源的对接需要 “ 纽带 ” 连接

 到乡村振兴中 , 社会组织天然的中介作用决定了它

 必须在乡村振兴队伍建设中做出贡献 。一 、 乡村振兴的系统性决定了参与力量的多样性(一)乡村振兴研究现状概述乡村自古就是国家建设的重要 组 成部分 。

 “ 中

 国农村社会经历了传统乡 土 中国 、 新中国建立后的

 城乡二元结构时期 , 现在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阶

 段 ” 1 ] , 乡村振兴正是实现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

 重要

 。学术界对于乡村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 , 早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梁漱溟先生就在河北定县翟

 城村开展乡村自治实验和理论建构 。

 改革开放以

 来 , 乡村在经济发展 、 政制调整和社会改良方面的突

 出变化 , 引发了学术界的 “ 乡村建设 ” 研究热潮 , 有

 关乡村的制度变迁 、 经济改革 、 文化建设 、 社会自治

 等面向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

 2017 年 10 月 , 党的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 乡村振兴战略 ” 。

 2018 年 2 月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

 中指出 , “ 到 2020 年 ,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 制度

 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

 [] 0 这些纲领性文件的

 出台,再次引发学术界的 “ 乡村振兴 ” 研究热潮 。通过文献梳理 , 当前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相关政策内涵解读,包括乡村振兴战略重

 大意义的阐述 :

 “ 对于中国走出 ’ 中等发达国家 陷

 阱 ’ ,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3 ] ; 对乡村振兴总体

 要求的阐述: “ 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 才

 能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

 振兴道路 ” ⑷等 。二是地方实践经验提炼 。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

 后 , 各地在中央总体战略指导下开展了具有地方特

 色的实践 。

 这些经验总结和问题探讨为学术界的

 “ 乡村振兴 ” 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高层形成规

 范化制度和体系化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就乡村振兴队伍建设而言 , 已有的研究聚焦乡

 村振兴队伍建设的意义阐述等 , 对于乡村振兴队伍

 如何构成 、 队伍如何组建 、 作用如何发挥等还存在研收稿日期 :

 2019-08-23第一作者简介: 郭玲丽 (1990

 - ) , 女 , 山西临汾人 , 在读博士 ,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政治发展 。72

 究空间 。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 对乡村振兴

 队伍整体构成和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队伍建设中的

 作用做重点阐述 。(二)乡村振兴是系统性的工程1.

 乡村振兴缘何是一项系统工程之所以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 , 是由当前

 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国家整体发展的要求所决定

 的 , 是内部需求与外部推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0(1 )

 国家均衡发展目标的全局性国家的均衡发展需要乡村的全面振兴,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 : 第一就地域而言 , 国家均衡发展目标

 的实现要城市和乡村的全面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 第

 二就内容而言 , 新时代国家建设的总体布局是 “ 五

 位一体 ” , 乡村建设与国家发展的同向性决定其发

 展布局也应当遵循国家整体发展布局 。

 第一点决定

 了振兴乡村是国家迈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

 第

 二点决定了乡村振兴是系统性的工程 , 需要将乡村

 的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 、 生态文

 明建设共同推进 。(2)

 乡村建设面临问题的多元性乡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多元性决定了解决之道的

 系统性 。

 对于当前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 意见 》

 中给予明确总结,主要包括: “ 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

 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 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

 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 , 新型职业农

 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

 账较多 , 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 乡村发展整

 体水平亟待提升 ; 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 , 农村金融

 改革任务繁重 , 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

 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 , 乡村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o 乡村振兴是破除当前农村

 发展问题的战略决策和实现路径 , 也必当是系统

 的工程 。2.

 乡村振兴系统性的具体表现(1) 乡村振兴目标的系统性首先 , 乡村振兴目标的系统性体现为目标元素

 的全面性 , 即乡村振兴要 “ 按照产业兴旺 、 生态宜

 居 、 乡风文明 、 治理有效 、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 2 ] 。

 它涵盖了乡村经济发展 、 生态保护 、 文明构建 、 社会

 治理和群众生活等方面 , 是构成要素综合且全面的

 目

 标

 。其次 , 乡村振兴目标的系统性体现为目标设定

 的阶段性 ,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

 《 意见 》 依照总体要

 求和现实情况 , 划分了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 “ 三个 ”

 阶段和具体任务 , 即 “ 到 2°2° 年 , 乡村振兴取得重

 要进展 , 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35 年 ,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

 现;到 2°5° 年,乡村全面振兴 , 农业强 、 农村美 、 农民

 富全面实现 ” 。

 这个阶段目标的划分以制度和政策

 框架构建为前提 , 以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为关键 , 最

 终实现 “ 农业强 、 农村美 、 农民富 ” 的总体目标 。(2 ) 乡村振兴内容的系统性一是领

 主

 的

 设 。

 乡

 要

 兴 ,

 的领

 是根本 。

 党的十九大报 告 中指出:东西南北中 , 党是

 领导一切的 。

 故而 , 中国共产党势必是乡村振兴的

 领导主体 。

 因此 , 做好坚持党的领导 , 加强乡村党组设 ,

 升 乡

 组

 工

 为 乡

 兴的重要内

 容 。二是自治能力的提升 。

 乡村要振兴 , 村民自治

 是基础 。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保障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

 治理 , 保障村民当家作主地位和切身利益实现的重

 要途径 。

 因此 , 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配套保障措施 ,

 创新村民自治参与形式 , 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成为乡

 兴的重要内容 。三是经 济 动能的积蓄 。

 乡村要振兴 , 经 济 发展

 是

 。

 乡

 经 济 发展是

 会

 和

 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

 在整体经 济 提档升级的 攻坚 期 ,的

 发展 、

 的

 分就

 、 乡

 的

 发展

 为 乡

 兴的重要内容 。四是乡村文化的支撑 。

 乡村要振兴 , 文化建设

 是灵魂 。

 乡村有不同于城市的地域文明体系 , 它是

 乡 土 社会 秩 序维持的精神支撑 。

 在 乡 村经济发展的

 同时 , 乡村传统文化保存 、 优秀美德传承 、 契约精神

 和法治观点培育等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五是

 生

 的

 善 。

 乡

 要

 兴 ,

 生

 是标杆 。

 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讲 , 是为了满足村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 。

 在村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 , 村

 民对于高质量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

 对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享受成为乡村振兴

 的重要内容 。六是生态环境的保护 。

 乡村要振兴 , 生态保护

 是要义 。

 乡村有不同于城市的自然地理风貌 , 如何

 在保持经 济 发展的同时保障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

 续,将绿色生态打造成为乡村经 济 发展的 “ 名片 ” ,

 为 乡

 兴的重要内容 。述 , 乡

 兴是一

 兴的 、

 的 工程 ,

 的

 需 要强

 的

 。

 ,

 73

 何将最广泛的参与力量整合为强有力的队伍并参与

 其中成为重点工作 。

 力量整合是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的必然选择 。二 、 乡村振兴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

 力量支撑队伍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重大 , 能够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 、 智慧资源和物质资源支

 持 。

 因此 , 必须汇聚最广泛的力量 , 构建元素健全 、

 职责明确 、 行动有效的乡村振兴队伍 0( 一 )

 队伍建设对乡村振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人力和智慧保障 , 队伍组建和

 作用发挥的效果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 。

 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 ,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城

 乡之间建设资源的不均衡造成的 , 主要体现在人力

 资源和物质资源上 。

 要振兴乡村 , 势必需要补齐资

 源供应不足的短板 。1.

 设为乡

 兴

 人

 智“ 人兴则乡村兴 ” 。

 乡村振兴最主要是 “ 人 ” 的

 振兴,即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回流和域外人才驻留 0

 一方面 , 中青年劳动力回流能够为乡村产业发展 、 基

 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提供劳动力资源 , 另一

 方面 , 域外人才驻留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智慧支撑

 和技术指导 。2.

 设为乡

 兴

 物当前 , 物质资源不足也是制约乡村持续发展的

 重要因素之一 。

 目前的物质资源主要由国家划拨的

 专项资金和乡村集体所有的资产构成 。

 在国家经济

 转型发展的形势下 , 部分从事传统产业的乡村企业

 面临发展困境甚至破产 , 直接影响着乡村发展的内

 部物质资源供给 ( 包括为村民提供的就业岗位 、 为

 乡村提供的集体收入等 )

 。

 因此 , 需要在提高域外

 物质资源供应方面着力 。

 一方面 , 通过加强乡村干

 设 ,

 续

 国家

 于乡

 兴的专

 金的有效使用 , 另一方面 , 通过引入域外人才 , 将其

 所连接的域外民营企业等物质资源引入乡村 , 助力

 乡

 兴 。( 二 )

 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的重要 内 容乡村振兴队伍是参与乡村振兴的各方力量的整

 合 , 是将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配备到乡村发展对应

 领域 , 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

 作 。

 在乡村振兴系统工程的分类推进中 , 乡村振兴

 队伍也要分类建设 、 有的放矢 01. 乡村振兴队伍的力量构成乡村振兴队伍的力量构成是依据乡村发展的现阶段问题和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而定的 。

 它应当是

 乡村内外力量的集合 , 包括党政工作人员 、 专业技术

 人才 、 乡村居民 、 民营企业家以及热心公益人士等在

 内的

 。2.

 乡

 兴

 的

 组强有力的队伍不是个体的零散集合 , 而是不同

 力量的有机组合和结构优化 。

 对于乡村振兴队伍而

 言 , 更是如此 , 需要将众多力量分门别类 , 使其各司

 职 ,

 分的最

 最

 , 即构

 乡

 兴子队伍 。一是党政工作队伍,乡村振兴的领导主体 。

 这

 个子队伍主要由县 、 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负责人员 、 村

 委会成员和驻村 “ 第一书记 ” 构成 。

 主要负责乡村

 振兴的政治领导 、 思想建设 、 政策传达 、 组织协调等

 工 。二 是专业技术队伍 , 乡村振兴的智慧源泉 。

 这

 个子队伍主要由县 、 乡两级农业 、 环保技术人员 、 科

 研院所对口帮扶的支农技术人员 、 返乡大学毕业生

 及其他类型技术人员构成 。

 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技术

 培育和推广 , 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规划和技术指导等

 工 。三是劳动保障队伍 , 乡村振兴的主力担当 。

 这

 个子

 主要

 乡

 ,

 特 别是

 工

 流 的中青年 劳 动力构成 。

 主要 负 责与外部支持力量的对

 接 ,

 的

 设 工

 。四是公益慈善队伍 , 乡村振兴的桥梁纽带 。

 这

 个子队伍的人员构成类型比较复杂 , 包括热心公益

 的民营企业家 、 已结束本职工作的乡贤 、 公益组织负

 责人及工作人员等 。

 主要负责乡村振兴力量吸纳与

 培育 , 资金 、 技术等资源对接工作 。这四支队伍并非是完全独 立 和封闭的 , 它们之

 间主体职责明确 , 但人员互有交叉 、 工作互相合作的

 关系,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 三 )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的 必 要性乡村振兴队伍建设担负着乡村振兴的各项具体

 工作 , 能力高低 、 素质优劣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

 效 。

 因此 , 要在吸纳力量甄别和队伍能力发挥方面

 着力 , 着重发挥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 。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基于两点

 现实:一方面 , 乡村振兴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 ,

 但是乡村内部缺乏与外部社会力量的有效关联;从

 乡村走出去的以及关心乡村建设的志士仁人拥有支

 持乡村发展的热情和资源 , 但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 0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 , 需要有与战略实施74

 相匹配的能力素养 , 需要持续的培训教育 。

 乡村内

 部发展的需要和乡村外部进入的愿望需要 “ 纽带 ”

 联结 , 因此 , 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队伍建设中的

 作用十分必要 。三 、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路...

篇四: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六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通知》(民发〔2022〕11 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广泛发动广大社会组织参与和支持吉林乡村振兴,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决定在全省开展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六项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精准对接广大农村农民帮扶需求,分类打造载体、创设专项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积极有效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吉林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2

  ——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动。强化党建引领,统筹推进落实,形成工作合力。民政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保持有关支持、激励、规范政策总体稳定,不断优化保障措施,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围绕“五大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自觉自愿,合作共赢。要尊重社会组织参与意愿,积极做好鼓励引导和服务保障工作,助推社会组织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常态化、长效化。指导社会组织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开展行动,与乡村振兴目标、政策导向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保持一致。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实施。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特殊群体关爱、社会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结合社会组织自然情况和功能特点,围绕专项行动,分类组织实施,引导更多社会组织紧贴实际,积极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社会组织支持乡村振兴水平稳步提升、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工作载体平稳运行、帮扶领域不断拓展,建成一批社会组织帮扶合作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特色品牌,推广一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全省

  3 范围内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全省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脱贫产业持续壮大,低收入人口得到帮扶,脱贫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发动广大社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自主确定支持领域和帮扶对象,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一)创业就业行动。发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经济发展型社会组织,参与开发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就业岗位。发动学会、技术协会等科研型社会组织,围绕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大众创业、扩大就业提供智库支持。

  (二)人才培育行动。发动民办学校等研究培育型社会组织,为乡村发展和农民需求提供政策咨询、参与三方评估、开展科学普及、帮助农民学习掌握职业技能、致富技术,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专业人才。

  (三)扶弱济困行动。发动红十字会、慈善会、基金会等慈善关爱型社会组织为农村残疾人、留守儿童、受灾群众、低保及特殊困难老年人(包括独居、空巢、留守、特困、高龄、失能失

  4 智、重残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群体等提供帮助,发动志愿者协会开展居家老年人巡防关爱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扶弱济困的社会氛围。鼓励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对低收入家庭子女收费给予优惠。

  (四)医护康养行动。发动医院、康复机构、医药协会等医养康保障型社会组织,对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开展义诊、发放药物、提供权益保障服务。鼓励医疗、托育、养老、康复等社会服务机构为困难群体费用给予减免。

  (五)社会治理行动。发动志愿者协会、公益服务队、村屯服务中心等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通过公益活动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治理共建、文化养老、乡村建设等文明实践活动。创新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高效发展。

  (六)消费帮扶行动。发动各类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参与消费帮扶,积极参与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和各类线上线下助销活动,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脱贫地区及对口帮扶地区的农副产品,促进脱困人口持续增收和脱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5

  三、组织推动

  顺应当前我省全力克服疫情影响,争分夺秒推动复工复产的新任务新要求,提早发动、加快行动。

  (一)发动报名。各级民政部门要广泛发动域内社会组织,填写《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报名表》(见附件 1),指导各社会组织结合实际申报所参与的乡村振兴行动类别。各市(州)民政部门会同乡村振兴部门梳理汇总首批报名情况,形成《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联络清单》(见附件 2),于 6 月 10 日前分别报送省民政厅和省乡村振兴局备案。按照自愿参与原则,社会组织可随时报名。

  (二)有效对接。各级民政部门会同乡村振兴部门,利用部门公众号、政府官方网站、主流新闻媒体、发放宣传单等多种载体发布乡村振兴需求,便于社会组织依据乡村振兴需求要点选择确定帮扶对象和内容等(见附件 3)。社会组织也可自主与当地乡、村对接,自行选取帮扶对象和内容。

  (三)推进落实。各地要精心组织指导,遴选一些工作基础好、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抓示范、做引领,帮助其明确参与领域和帮扶对象,开展专项行动。可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和工作需要,

  6 适时举行启动仪式,营造浓厚氛围。各级民政部门会同乡村振兴部门每半年调度工作进展,形成《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整体推进清单》(见附件 4)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推进成效清单》(见附件 5)相关工作报告和清单,由民政部门会同乡村振兴部门汇总后,分别报送省民政厅和省乡村振兴局。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地要把发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统筹部署,加强协调,协同作战。推动民政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和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利用政务服务网,建设集中统一、开放共享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互联网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乡村振兴相关规划、政策、项目等需求信息,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提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供需对接成功率。

  (二)完善协调机制。乡村振兴部门要结合乡村帮扶需求,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为社会组织参与行动提供有利条件。乡村振兴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创造供需对接机会,通过展览展示会、公益创投大赛、考察调研等助推精准帮扶。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要注重业务指导,在信息共享、资源互动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民政部门要强化调度与指导,适时组织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形成工作合力。

  7

  (三)优化支持政策。民政部门要在社会组织评估、评优等工作中增设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指标,创新工作机制、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加大有关分值比重,激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活力。乡村振兴部门要优化服务保障,整合“万企兴万村”吉林行动、金融服务吉林乡村振兴平台、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中的大型银行、重点企业、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力量,与社会组织对接协作,互动发展。对参与乡村振兴业绩突出的社会组织予以表彰奖励,增强参与和支持动力。

  (四)培育社会组织。民政部门要会同乡村振兴部门注重帮扶社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通过强化业务培训、支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措施,注意培养专业水平高、热心乡村振兴事业的基层社会组织人才。培育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返乡创业农民工依法登记成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五)强化宣传引导。各级民政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动员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要通过表扬通报、专题报道、案例宣传等方式选树典型,提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8

  各地民政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定期向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省民政厅会同省乡村振兴局做好省本级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具体事宜。

  附件:1.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报名表

 2.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联络清单

 3.XX 市(县)乡村振兴帮扶需求要点模板

 4.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推进成效清单

 5.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项目进展清单

  9 附件 1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报名表

  社会组织名称

 法定代表人

 拟参加行动类别

 登记地

 承办人

 联系方式

 业务主管(行业管理)部门

 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社会组织概况以及参与行动工作计划

 (可添加附件)

 本组织自愿参与乡村振兴行动,履行相关行动义务。

  法定代表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备注:①拟参加行动类别是指“六项行动”或自行确定任务内容; ②请将复函扫描件发送至 xxxxxx@xxx.com。

  10 附件 2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联络清单

 序号 市(州)

 县(市、区)

 社会组织名称 拟参加 行动任务 法

 定 代表人 负责部门 具体负责人 通讯地址 部门名称 责任人 联系电话 姓

 名 联系电话 1 XX 市 市本级 XX 商会 A XXX 办公室 XXX XXXX XXX XXXX X 区 X 街道 X 号 2 XX 市 XX 县 ... ... ... ... ... ... ... ... ... ... ... ...

 备注:①此表用于统计掌握社会组织报名参与情况,由民政部门会同乡村振兴部门填写,汇总后分别上报省民政厅和省乡村振兴局备案; ② 拟参加行动类别是指“六项行动”或自行确定任务内容。

  11 附件 3

 XX 市(县)乡村振兴帮扶需求要点模板

 1.本地区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要点、阶段重点工作、专项工作计划、规划等; 2.本地区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软弱涣散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千村示范示范村等乡村振兴重点村屯的分布情况; 3.本地区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残疾户、重病户等弱势群体在乡村的分布情况; 4.本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概况,农业产业项目发展方向及其他资金项目需求; 5.本地区扶贫车间、脱贫劳动力的分布情况; 6.主要农副产品产能分布及助产注销需求; 7.其他需要社会组织参与支持的情况。

  12 附件 4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推进成效清单

  填报单位:

  (盖章)

 填报人: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市(州)

 县 (市、区)

 参与率 辖域社会组织数量(个)

 参加乡村振兴行动社会组织数量(个)

 开展项目(活动)

 数量 投入资金(万元)

 投入人员(人)

 受益人口(人)

 其中社会组织购买和帮销农副产品(万元)

 总数

 截至上年末

 当年新培育

 XX 市 市本级 A/B B=C+D C D A

 XX 市 XX 县 ... ... ... ... ... ... ... ... ... ... .. ...

 备注:①此表用于掌握辖域内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总体推进情况,每半年调度统计一次; ②辖域社会组织数量,是指在当地注册的社会组织数量,如该组织在当地注册且在其他地区参与乡村振兴,则参与率在注册

  13 地统计。

 附件 5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项目进展清单

 市(州)

 县 (市、区)

 社会组织名称 参加行动类型 所帮扶乡、村、户 投入资金物资(万元)

 投入人员(人)

 受益人口(人)

 项目起始时间 社会组织联系人 及电话 项目帮扶地联系人及电话 当前成效 XX 市 市 本级 X 商会 A X 乡 X 村

 2022-X-X

  项目已完成 XX 工作,正在 XXX,计划 XXX 完成。

 XX 市 XX 县 X 协会 C X 村 XXX ... ... ... ... ... ... 已完成。

 ... ... ... ... ...

  14

  备注:①此表用于掌握所辖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具体推进情况,每半年调度统计一次; ②拟参加行动类别是指“六项行动”或自行确定任务内容。

篇五: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iddot; 72 ·8 2018 年 年 4 4 月

 01 管理改革

 经济管理

 社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 以淳安县为例

 张明华 浙江省淳安县民政局,浙江 杭州 311700

 摘要:本文对该县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及成效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持续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乡村振兴;助推;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43(2018)01-0072-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提升了农村发展的内涵。作为以农村社区为主的淳安县,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创新课题,以完善社会组织服务网络为基础,以社会组织进驻基层为路径,以开展公益创投服务项目为抓手,让社会组织在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农村百姓民生、建设和谐家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主要做法和成效

 1.1 社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不断夯实。

 1)完善政策支撑。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淳安县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2)加大资金支持。加大社会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每年投入 100 万元用于扶持社会组织的成长、壮大,并将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纳入重点扶持发展对象,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3)织密服务网络。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措施孵化培育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或登记成立民宿协会、群英智囊团、环保协会等农村社区社会组织 1600 余家,初步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牵头、社会组织联动、村民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1.2 社会组织助推乡村振新的实效日益突显。

 1)精准引才助推产业发展更兴旺。引导社会组织在服务农村产业上化力气,鼓励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第三方力量的优势,整合技术、人才、创意等资源,以品牌带动农村社区产业振兴。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扶贫结对点—枫树岭镇下姜村,2017 年成功引进杭州市 5A 级社会组织—杭州滴水公益服务中心开展 “富丽下姜”项目。项目组进驻后,邀请全国“三农问题”专家—爱新觉罗·蔚然来下姜村开展居农家养老模式研究,深挖民宿产业发展潜力;同时注重农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村里有姜祖解、姜德明两位高水平竹篾师傅的情况,备案成立了本土社会组织“下姜匠心筑梦服务中心”,并通过设立竹篾产品展示点、利用社会组织微信平台售卖等措施,提高了传统手艺的群众知晓度,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另外,驻村社工还在琢磨着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发展下姜村农村淘宝,将农特产品、民宿等现有资源进行 APP 开发、推广销售,带动村内经济与文化并重发展。

 2)创新模式助推便民服务更亲民。大力推行“便民+公益”,不断拓展阵地,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如汾口镇成立 51 个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村“7110”便民服务工作室,通过推行“每周工作 7 天不间断、热线电话 1 部天天通、值班代办 1 人每天有、为民服务 0 距离要求”为宗旨的“7110” 便民服务工作机制,与村两委干部坐班制度有机结合,实现了为民服务无缝对接。

 3)群策群力助推村民自治更民主。积极探索社会组织作为新型的社会治理主体,通过社会组织合理转化传统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现代民主资源,为实现“村民深度动员、村民需求有效表达、村内资源深度整合”的民主议事新模式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如文昌镇王家源村由退任村干部、退休教师、在外创业人士组成的乡贤社会组织--“群英智囊团”,已是该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生力军”,在表达和满足村民诉求,开展自助、互助和公益方面的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由“群英智囊团”提议成立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室,有效解决了该村留守儿童问题。

 2 限制社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的因素

 1)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识不足。社会组织对于广大淳安农村社区留守的“老弱妇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事物,他们对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极为有限, 对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认识不到位,导致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和提供服务时,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不足,社会治理参与面不广。该县社会组织多数存在规模小,人员流动性强、结构松散等问题,参与社会治理力度小,且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自上而下的驱动模式影响了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作用的发挥。

 3 持续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1)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激活社会组织助推乡村振新的活力。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同步孵化、同步指导、同步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党建服务平台作用,推进“支部主题党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社会组织进农村社区便民服务活动等,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

 2)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升社会组织助推乡村振新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内生、外引”的人才发展方针,将本土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纳入人才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品牌社会组织参与我县农村社区的社会治理和服务,充分利用专业社会组织的有利资源,以渗透专业社工方法培育本土社会工作人才,提高本土社会工作者实务操作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

 3)不断强化模式创新,提高社会组织助推乡村振新的多元参与程度。社会组织的主动参与是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而村民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施乡村振新战略的重要主体。因此,在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行“志愿+”模式,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促使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村级层面的治安巡防、纠纷调解、文化娱乐、日常照料的互助式服务。

 参考文献

 [1]颜小钗. 当“绿富美”的下姜村来了驻村社工 [J].中国社会工作 2018(01):36-37 [2]方俊勇. 小村有个“7110”工作室[N].杭州日报 2014- 1-14(07)

篇六: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 乡村振兴 的意见 见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政机关、军队和武警部队、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率先开展定点乡村振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结对乡村振兴协作,对推动社会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会乡村振兴日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但还存在着组织动员不够、政策支持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打好新时期乡村振兴攻坚战,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社会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创新,经 X 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X 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兴友善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乡村振兴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多元主体。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多种形式推进,形成强大合力。

  ——坚持群众参与。充分尊重帮扶双方意愿,促进交流互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坚持精准乡村振兴。推动社会乡村振兴资源动员规范化、配置精准化和使用专业化,真乡村振兴、扶真贫,切实惠及贫困群众。

  二、培育多元社会 乡村振兴 主体

 (三)大力倡导民营企业乡村振兴。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乡村振兴,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乡村振兴。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从事乡村振兴事业。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社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业务指导,鼓励其参与社会乡村振兴资源动员、配置和使用等环节,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机制。加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

  (五)广泛动员个人乡村振兴。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开展丰富多样的体验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畅通社会各阶层交流交融、互帮互助的渠道。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及海外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振兴。

  (六)深化定点乡村振兴工作。承担定点乡村振兴任务的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筹措帮扶资源,创新帮扶形式,帮助协调解决定点乡村振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帮扶重心下移,措施到位有效,直接帮扶到县到村。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定点乡村振兴单位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本单位定点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调研,加强对定点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

  (七)强化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协作双方要强化协调联系机制,继续坚持开展市县结对、部门对口帮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协作、社会帮扶、人才交流、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化全方位乡村振兴协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带动贫困群众乡村振兴致富。协作双方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加大协作支持力度。加强东西部地区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双向挂职交流,引导人才向西部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各省(区、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地区组织开展区域性结对帮扶工作。

  三、创新参与方式

 (八)开展乡村振兴志愿行动。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乡村振兴志愿者行动,建立乡村振兴志愿者组织,构建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网络。组织和支持各类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调研、

  支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乡村振兴活动。

  (九)打造乡村振兴公益品牌。继续发挥“光彩事业”、“希望工程”、“母亲水窖”、“幸福工程”、“母亲健康快车”、“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春蕾计划”、“集善工程”、“爱心包裹”、“乡村振兴志愿者行动计划”等乡村振兴公益品牌效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雨露计划”、乡村振兴小额信贷和易地乡村振兴搬迁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不断打造针对贫困地区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等乡村振兴公益新品牌。

  (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以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为基础,结合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攻坚规划,按照科学乡村振兴、精准乡村振兴的要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社会乡村振兴项目规划,为社会乡村振兴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推进乡村振兴资源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社会乡村振兴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

  (十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推进面向社会购买服务,支持参与社会乡村振兴的各类主体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积极参加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工作,政府部门择优确定乡村振兴项目和具体实施机构。支持社会组织承担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

  四、完善保障措施

 (十二)落实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及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乡村振兴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就业增收的相关支持政策。降低乡村振兴社会组织注册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给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带动贫困群众乡村振兴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乡村振兴公益基金。

  (十三)建立激励体系。以 X 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名义定期开展社会乡村振兴表彰,让积极参与社会乡村振兴的各类主体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对贡献突出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可给予项目冠名等激励措施。

  (十四)加强宣传工作。把乡村振兴纳入基本国情教育范畴,大力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乡村振兴系列宣传活动。创新社会乡村振兴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加强舆论引导,统筹推进社会乡村振兴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宣传最美乡村振兴人物,推出乡村振兴公益广告,倡导社会乡村振兴参与理念,营造乡村振兴济困的浓厚社会氛围。

  (十五)改进管理服务。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适应社会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强化服务意识,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提高社会乡村振兴工作的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定点乡村振兴和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加强对社会乡村振兴资源筹集、配置和使用的规范管理。建立科学、透明的社会乡村振兴监测评估机制,推动社会乡村振兴实施第三方监测评估。创新监测评估方法,公开评估结果,增强社会乡村振兴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提高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贫困群众的创业就业能力。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帮扶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十六)加强组织动员。X 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密切合作,加强协调动员,按照职能分工落实相关政策,推进各项工作。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强社会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财政、税务、金融部门要落实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落实挂职乡村振兴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待遇。民政部门要将乡村振兴济困作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持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汇全国之力、聚各方之财、集全民之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篇七: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EME

 FORUM专题论坛 | 39乡村振兴中社会组织作用与参与机制探讨——以增城古村之友为例文 \ 何

 爱 \ 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注册规划师

  罗俊杰 \ 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注册规划师

  武文溥 \ 广州市增城区古村之友协会发起人

  陈煜彬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社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在分析当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广州增城某社会组织(增城古村之友协会)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作用,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活化乡村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策划文化活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三是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规划指导,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四是打造乡村众创空间,多渠道培养人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五是协助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建立社级自治组织,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最后对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进行总结,为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关键词:乡村振兴;社会组织;增城古村之友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9.06.00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应对“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众多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进行了探讨,所属学科主要集中在农村经济、公共管理和农村发展等领域。[1]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针对社会组织参与下的乡村规划编制和文化振兴,[2-3] 且多沿袭自上而下的视角,从政府培育角度展开论述,[4-5] 缺乏对单个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乡村振兴的策略、作用与机制探讨。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为案例,深入探讨某社会组织近年来在增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与参与机制。广州市增城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属于大都市远郊区(图1),村庄类型多样,村庄数量众多,乡村发展活跃,面临问题多样。在此情况下,如何推进增城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增城古村之友作为本土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参与乡村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复兴和人才培养等,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形成了具有增城特色的以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模式与经验。一、当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普遍面临的问题(一)社会认知度不高,话语权不足社会上对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度不够,社会组织参与事务的话语权不足。当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社会组织普遍地位不高,[6] 且服务资金无法给予保证。社会上多将其作为村民参与保

 40 | 专题论坛THEME

 FORUM护的第三方力量,忽视了其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6] 目前主流媒体倡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氛围还不浓,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优势、作用与贡献宣传报道不多。政府对如何把社会组织积极性调动起来,缺乏有效组织和引导以及有力的措施和办法。(二)乡村社会利益复杂,用地矛盾突出乡村振兴不同于一般社会事务,涉及的领域更多元,利益更复杂。如农村土地制度制约,土地权属复杂,以及由于村民发展意识的局限性,不愿意土地流转等原因使得乡村大量闲置存量土地资源很难通过规划手段进行有效整合,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零星分散,土地价值得不到体现。此外,农村居民点大量存在“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空心村”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由于村民诉求差异大,导致旧村改造和产业项目难以落地,利益难以统筹协调。(三)村民自治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这是目前社会组织在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遇到的首要问题,[6] 同样也是乡村振兴需要面对的问题。当前乡村的发展和建设更多的是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进,缺少村民“自下而上”的反馈以及社会组织等民间力量的深度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不力,导致村“两委”在组织群众、争取政府支持、与社会组织合作等方面能力不足。同时,以往乡村建设也更多地注重于乡村物质环境建设,较少关注乡村治理制度建设,使得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较低。[1](四)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一些社会组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人才储备不足。如广州市社区规划师的普遍工作形式单一,公共活动影响力不足,[7] 无法满足社会对社会组织日益增长且不断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期望。在社会组织和基层政府中懂社会工作和懂规划建设的专业人员配置不足情况突出,村干部则基本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专业人员数量及专业水平不足和缺失,使得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得到反馈、沟通和解决。二、增城古村之友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作用(一)增城区古村之友概况“古村之友”是全国最大的古村落志愿者网络,是一个以古村保护与活化为使命的非盈利公益型社会组织。增城古村之友协会是其共同发起兄弟团队,致力于建筑修缮、技艺复兴、文化保育、弱势群体帮扶等。在广东省“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下乡专业志愿者委员会指导下,增城古村之友协会于2014年底发起,并于2016年3月注册成立,是由增城本地关心和热爱乡土文化,并愿意为保护和发展古村落做出贡献的志愿者自愿组成的地方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保护和活化增城的古村文化,将社会资本、智力资本引入古村,重点在图1

 广州市增城区区位图

 THEME

 FORUM专题论坛 | 41发展,让增城古村在当代重新焕发新生,产生更大的价值。发展的愿景为“保护增城古村、活化荔乡古韵”。近年来,从古村到乡村,从文化到产业,增城古村之友不断拓展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参与乡村振兴的项目遍布增城各地(图2)。增城古村之友在乡村的产业、文化、生态、人才和组织等五个方面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二)增城古村之友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作用1.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城古村之友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引导社会资本和人才创客,盘活乡村闲置房屋和历史遗存等各类资源要素,形成了一批以各自资源和区位为依托,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1)“老旧建筑+民宿”:引入企业,发展精品民宿增城远郊村多为生态型村落,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增城古村之友引导企业、知名设计师和村民,盘活闲置民居和集体物业,发展精品民宿。如引进麦客设计事务所推动的汉湖村麦客精品民宿,项目位于汉湖村大坝社,地处增城区派潭镇北部山区,距离省级风景名胜区白水寨景区仅5千米。首期为和客精品民宿以及周边农田休闲观光,后期将部分乡村闲置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和特色民俗餐馆。由投资团队统一对这些房屋进行设计和管理运营,村民与投资人共享利润、共同分红。麦客和客精品民宿的员工85%以上都是原住民,从而实现村民就业和乡村经济发展。(2)“传统古村+赛事”:引进文体赛事,发展旅游产业增城古村之友争取政府、体育爱好者、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参与传统古村保护及发展,通过策划引入体育赛事和文化论坛,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新塘镇瓜岭村是典型城边村,也是中国传统村落代表。增城区古村之友为更好地将其活化,提升其知名度,联合广东省“三师”志愿者组织,将瓜岭村争取为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举办地,这项比赛扩大了瓜岭村的知名度,擦亮了瓜岭村的旅游名片。该项赛事的成功举办也迅速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促进了瓜岭传统古村落的经济、文化、旅游开发、文物保护等项目的落地与推进。

 (3)“古驿道+文创”:吸引创客,发展文创产业增城古村之友基于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存,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贤、创客,充分活化和挖掘利用古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保护及创新融合发展。例如,增城古村之友利用城中古村夏街村村内迎恩街古驿道深厚的历史底蕴,整合现存的古建筑、传统工艺等文化资源,发掘并吸引对古村保护与发展感兴趣的社会创客及传统手工艺人,以古驿道为载体,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吸引榄雕、传统服饰、花艺、乡村美学传播等项图2

 增城区古村之友团队参与项目分布图

 42 | 专题论坛THEME

 FORUM目到此落户,逐渐发展为“众创空间”,实现遗产活化利用和文创产业发展。2.活化乡村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策划文化活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增城古村之友注重保护农村历史风貌、留住乡土文化,同时又积极推动本土文化品牌宣传策划。陆续开展了“古村研学”“传统服饰摄影大赛”“文化论坛”“文化创意集市”等各类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文化宣展增城古村之友联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城榄雕”传承人参加中国公益慈善非遗文创大赛,用创意、设计和现代科技打开了连接古今的通道。此外,举办“传承传统文化、复兴榄雕工艺”活化行动。榄雕艺人们通过讲学、传艺,为增城榄雕培育新鲜血液,让榄雕技艺得以传承与发展。项目活化行动受到央视和广东省市区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通过文化宣展,吸引更多榄雕爱好者加入,进一步传承增城榄雕非遗,促进榄雕非遗的创新。此外,还举办剪彩、插花、传统服饰摄影比赛活动,为增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创新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现场游学增城古村之友不定期挑选有文化特色的村庄,策划游学路线,请专家学者现场解读乡村建筑与文化。通过乡村游学和古村研学的模式,宣传增城荔乡文化。如增城古村之友发起的“荔城古村研学”活动,邀请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专家学者做向导,带领市民徒步考察千年古驿道、忠孝祠遗址、菊坡亭遗址、崔与之祠遗址等。通过这种现场游学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增城,从古村落、古建筑、历史民俗、故事传说中认识增城历史。(3)拍卖义捐增城古村之友联合其他社工组织发动拍卖义捐,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如增城古村之友联合博爱社工、大坝合作社联合发起“晴耕雨读•筹建大坝乡村儿童图书馆”。通过举办慈善拍卖晚会方式,拍卖古村之友会员创作榄雕、剪纸、字画、粤绣等。将所筹得善款用于将大坝村一处民房改造成“汉湖村儿童图书馆”。此外,通过与社工机构的合作,向村中儿童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活动,助力儿童成长成才。(4)网络募款增城古村之友联合其他社会组织发动网上募款,募集资金修复古村祠堂和剧院。通过媒体转发传播,吸引社会关注。例如:增城古村之友在黄屋大戏院的保护与活化,联合黄屋村村民委员会和众多机构联合在网络上发起“拯救广州历史建筑•黄屋大戏院”行动,筹集资金以修复因暴雨损坏的老建筑,同时得到政府资金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3.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加强规划指导,推进乡村生态振兴(1)人居环境众采古村之友+城乡院+村民:成立志愿队,人居环境众采。增城古村之友联合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城乡院)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到各镇街各村开展人居环境众采活动,助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技术共享,利用城乡院开发的“乡村众采”小程序,志愿者将乡村人居环境问题拍照后在小程序上传,实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并进行整改。通过这种方式架起群众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吸引村民加入人居环境众采志愿者队伍,通过共治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设美丽乡村。(2)生态宜居村规划古村之友+乡建中心+规划所:成立社区规划师团队,建设美丽乡村。增城有“广州的后花园”之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增城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为更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增城古村之友联合区城乡院乡村建设中心和规划所,积极发起社会参与美丽乡村规划、美丽宜居村规划和特色精品村规划,加强规划管控和指导、指导乡村环境整治,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编制一系列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乡村规划指引,如编制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指引,指导乡村建设。(3)公共艺术行动

 THEME

 FORUM专题论坛 | 43古村之友+城乡院+院校学生:成立增城公共艺术行动组,培育文化自觉。增城古村之友联合区城乡院和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发起成立公共艺术行动组,定期举办活动,把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成独具创意的艺术品,让它们重获新生。将公共艺术融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公共艺术点燃乡土文化自信。行动组以公共艺术为引导,从不同角度发现和保护乡村之美,增进保护意识,将热爱与保护村庄生态环境变成一种文化自觉。4.打造乡村众创空间,多渠道培养人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1)打造创新空间增城古村之友通过打造众创空间,吸引青年人回乡创业,吸引社会资源参与乡村建设,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依托国家、省、市多项政策和资金,向古驿道沿线村庄倾斜,带动古驿道沿线地区发展。增城古村之友顺势而为成立南粤古驿道夏街众创空间,吸引设计师、大学生和返乡创业青年入驻,并协助创客们进行推广,帮助创客建立产品销售渠道。目前众创空间已引入榄雕、传统服饰、花艺、乡村美学传播四个项目落户。其中,榄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发掘榄雕传承人,设立榄雕工作室,形成“古村之友+全国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益人”模式。(2)免费人力培训增城古村之友组织村干部、村民培训交流。如邀请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区城乡院、政府相关部门专家授课。宣讲万家旅社政策、民宿建设与推广经验、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保护政策、普及有关村庄保护和规划建设的知识、宣传有关保护理念。此外,免费带村民和村社干部参加全国古村大会、考察浙江鲁家村和东莞南社等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增强村民对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助力乡村建设质量和品位的提升。5.协助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建立社级自治组织,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充分的基层民主,有效的制度规章,是乡村凝心聚力、和谐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城区特别注重基层自治,大力推广村民议事机制,通过建立村级“民主议事厅”...

篇八: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20年 11月第 37卷第 6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unnanMinz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7,No6Nov.2020【作者简介】周爱萍,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西南跨境民族社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国家认同研究”(19ASH01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 “新型贫困视角下云南少数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2020tdxmy15)、国务院扶贫办宣教中心项目 “西北片区脱贫攻坚经验总结”(201907—202006)阶段成果。① 中国网:《中共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② 袁小平:《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载 《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 4期。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周爱萍,姚明月(云南民族大学 社会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摘 要: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在主要矛盾改变的情况下,党的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存在较高的契合度。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为背景,充分利用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之契机,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 Y县 W村乡村振兴的实地评估,探索反贫困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在农村社会生态及生活环境问题等诸多方面可以发挥倡导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实施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关键词:反贫困政策;社会工作;理论机制;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7X(2020)06-0060-06一、研究背景贫困是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这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问题一直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应对因贫困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由贫困产生的社会问题繁多且难以用一种相对统一的方式去解决。国家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增加生产等一系列反贫困措施应对贫困问题并根据国家内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因素提出综合社会治理政策。在中国反贫困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努力,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世界反贫困斗争贡献中国方案。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情况下,党的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① 从本质上看,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样,均是系统性的国家工程,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两者具有广阔的衔接空间。从参与主体来看,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在国家倡导与政府转型的前提下,均需要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多重社会力量实现共治共享。社会工作在参与脱贫攻坚并取得突出成效之后,凭借其专业契合性、服务成效、价值理念等,可以继续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目标是通过中国农村社会的整体变革来改变广大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推动中国整体进入现代化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性实务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具有内在契合,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契机。② 目前有关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实践困境等研究,如萧子扬等人基于研究提出目前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面临着六大困境,同时针对这六大困境有五大路径,路径从农民主体性、 “社会工作 +乡村振兴”、培训自组织、发展农村原住社工、结合乡村历史这五方面— 0 6 —

 提出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介入办法;①陈涛等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北京市 Z村乡村振兴实践为研究对象,总结了 “社工驻村引领、两委班子决定、村民积极参与”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与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多方联动合作,明确建设乡村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定位和转换社工角色,发挥社区服务、社区营造和社区发展多方面功能,回应乡村振兴。②陈相云在研究中发现目前乡村振兴面临着重农业轻乡村、主体系统科层制、农民自助困难性及乡村关系重构的挑战,同时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专业视角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可行性。③整体上看,现有研究大多直接从社会工作和乡村振兴二者互动的可能性出发研究问题,却没有解释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能性从何而来。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 Y县 W村乡村振兴的实地调查,反贫困政策背景下,在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社会工作从脱贫攻坚转换至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社会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中国在反贫困斗争的过程中,结合国际经验和自身实际情况在反贫困政策上不断调整和优化,反贫困政策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民参与、需求为本、追求正义、方法专业等特色。④社会工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凭借自身专业技能参与到反贫困工作之中,并根据反贫困政策的不断调整,社会工作介入逐渐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反贫困政策为社会工作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转变提供了如下契机。(一)工作契机:精准扶贫脱贫后的反贫困政策1反贫困重点的转变:从原来的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李强指出绝对贫困是就社会上人们的绝大多数生活水准而言,即用纯粹客观的物质指标去测量贫困,通常定义为:低于最低物质生活水准的一种生活状况。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于社会上其他部分的人的生活水平而言,有一部分人处于社会水准的最下层。相对贫困测量的是财富或收入在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既存在绝对贫困问题又存在相对贫困问题。⑤相比较而言,在脱贫攻坚过程中(2020年前),我国在治理绝对贫困上的成就更为突出,而在乡村振兴的 “后扶贫”时代 (2020年后),绝对贫困在较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成为主要任务。目前国家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汇期,社会工作在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的较大成效可以运用于乡村振兴过程中,协助国家缓解农村解决思想观念落后、生产工具落后等相对贫困问题。2反贫困主体多元化:从政府主体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随着不同社会主体参与到反贫困工作之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反贫困主体的大扶贫格局逐渐形成。大扶贫格局产生之前,根据斯丽娟等人对国家一号文件扶贫政策的内容分析,大致可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划分为二个阶段,即启动式的救济扶贫阶段 (1982~1986)和区域瞄准式的多维扶贫阶段 (2004~2013)。⑥无论是救济式扶贫还是瞄准式扶贫,在这期间政府是单一的扶贫主体,容易出现扶贫资金不足、管理体制繁杂、政策实施缓慢且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2014年后,由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分散、贫困类型多样、致贫原因复杂等问题,国家逐渐由单一的权威式扶贫转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局面。社工组织在反贫困工作过程中,作为多元主体之一参与脱贫攻坚具有组织优势、人员优势、成效优势三大显著优势,而在今后的乡村振兴阶段仍可以凭借三大优势和专业契合性成为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治理主体之一。3反贫困目标:从减少贫困群体到反对社会排斥。社会排斥理论 (socialexclusion)由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 (ReneLenoir)首次提出,该理论强调在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某些个体、— 1 6 —第 6期 周爱萍,姚明月: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①②③④⑤⑥萧子扬,刘清斌,桑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载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年第 2期。陈 涛,徐其龙:《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北京市 Z村为例》,载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 4期。陈相云:《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价值亲和与专业突围》,载 《理论月刊》2018年第 4期。李迎生,李文静,吴咏梅,叶笛:《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模式与介入路径》,载 《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1期。李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载 《中国社会工作》1996年第 5期。斯丽娟,尹 苗,杨富强:

 《以大扶贫格局打破双重扶贫悖论———改革开放 40年扶贫政策创新》,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 5期。

 家庭或社群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而导致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断裂,成为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群体。反贫困政策的目标从减少贫困群体到反对社会排斥,体现了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源性变化,反贫困政策关注贫困人口的社会权利,注重维护贫困群体权利和尊严,促进贫困群体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心理诸方面的社会参与,帮助其与主流社会的融合。反贫困政策目标转变后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高度契合,乡村振兴的目的是通过振兴乡村的人才、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这些目标也是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工作的终极目标,为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提供可能。4反贫困内容:从克服物质贫困到战胜文化贫困。文化贫困理论来源于美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刘易斯 (Lewis,1956),是指贫困群体由于知识水平较低,目光较浅,通常尽力回避社会上各种主要事物,对外部世界的现实状况、发展动向、未来趋势等了解甚少,且缺少稳定的家庭或婚姻关系,通常只满足于吃饱喝足的现状,缺乏对未来长久规划和持续动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主要以克服物质贫困为主,即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而在乡村振兴阶段反贫困的内容已不限于救助生活的反物质性贫困,更注重贫困人口的心理层面、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营造,将贫困者从贫穷陷阱和贫困文化中摆脱出来。在前期脱贫攻坚战过程中由于主要克服物质贫困,因此社会工作在经济复兴、产业发展方面处于辅助地位。而在后期乡村振兴过程中反贫困的主要内容向战胜文化贫困转变,这正是社会工作所擅长的,因此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将处于重要地位。5反贫困方式:从 “输血式”生活救助到“造血式”资产建设。资产建设理论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授谢若登提出,他认为一个人缺乏资产是导致持续贫穷的重要因素———穷人的金融支持来源只有就业、家庭和政府福利,却没有资产,故而不存在资产的积累。①在反贫困工作中,资产建设强调个人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以推动个人和家庭的发展,因而资产建设不仅能改善贫困人口的长期生活状况,更能促进人的独立自主,从而为社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反贫困方式与 “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理念相一致。资产建设同时是发展型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随着反贫困政策的不断变化,社会工作在参与反贫困工作的优势不断显现出来,如果说前期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是小试锋芒,那么在后期乡村振兴过程中就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二)专业契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当前中国正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两大重要战略任务,二者衔接关系密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目标一致,层层递进。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本质上都是为此目标奋斗,脱贫攻坚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为了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其次,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先决前提,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的力量保障。贫困问题得不到解决,贫困群体得不到发展,贫困人口得不到支持,那么乡村振兴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目前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需要不断巩固、维持和发展,乡村振兴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后续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最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相同。脱贫攻坚之所以成效显著,与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密不可分。脱贫攻坚中 “五级书记”的领导责任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机制等体制机制也被充分的运用到乡村振兴之中。②根据上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连续性,社会工作在参与脱贫攻坚后,将成果继续运用于乡村振兴,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将有利于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同时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目标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存在高度契合。第一,社会工作服务于脱贫攻坚的终极目标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关联。社会工作服务于脱贫攻坚的终极目标是解决和预防贫困地区社会问题,让贫— 2 6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37卷①②[美]迈克尔·谢若登:《资产与穷人———一项新的美国福利政策》,高鉴国译,展敏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载 《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 1期。

 困地区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乡村振兴的初衷便是激发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这说明社会工作在服务脱贫攻坚后的目标可以延伸至乡村振兴。第二,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的理念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包括重建政府与农民的信任关系和农民自信心、自尊和权力意识,通过与村民同行、广泛参与和增能,倡导政府和社会政策改变等。这些价值理念符合乡村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可在理论指导、路径创新方面助力乡村振兴。①第三,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成果和经验可以协助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为农户家庭、社区提供支持服务,提升村民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

推荐访问: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助力 振兴 乡村

【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8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感悟范文合集9篇乡村振兴战略心得感悟范文合集篇1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

  • 奋斗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优秀范文9篇奋斗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1 奋斗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

  •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12篇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1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

  •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想6篇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想篇1对于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撑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

  • 2023年度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精选篇3篇2023年度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精选篇篇1为切实做20__年全街道安全生产工作,我办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安全第一、预

  • 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7篇2024年最新市政府工作计划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以下是

  • 乡村振兴宣传活动方案策划5篇2023年安全检查自查报告完整版模板 为保证税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有效地防范蓄意攻击、破坏网络信息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范文汇集5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范文汇集篇1经过这次培训,我对如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有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

  • 乡镇工会党建工作计划模板6篇乡镇工会党建工作计划模板篇1一、围绕发展目标,投身经济建设,为实现“翻番、小康”目标作贡献。1、以争创活动为抓手,夯实素质提

  •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选集11篇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选集篇1一、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30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在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