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8篇疫情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20期/7月(中)—39疫情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策略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8篇,供大家参考。
—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 年第 20 期/7 月(中)—40实名制服务,重点关注贫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实施“一对一”救助措施,提供各种政策服务。与此同时,教育部将始终关注湖北高校毕业生和湖北民族,与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2.2 扩大重点领域招聘鼓励各地加大中小学教师等重点领域的招聘力度,特别是对急需教师的高中、幼儿园加大招聘力度。高考改革后,高中教师出现结构性短缺,需要增设更多这样的职位。同时我们要落实今年公费师范生全部入职,今年我们要做重点督察。2.3 社区就业指导基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大学校,也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阵地。教育部门将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大学生基层就业计划。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招收大学生就业。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中小微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阵地。我看了前三年的情况,前三年大学生就业近六成流向了微型、中小企业。正如你刚才提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给予了很大的保护。这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实施这些政策,对今年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支持和帮助。2.4 鼓励入伍参军与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合作,通过优化指标配置、提前体检等措施,增加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每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征兵是大学生。这方面今年继续增加。同时,它主要倾向于毕业生。在过去,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军。今年,政府加大了鼓励毕业生参军的力度。毕业生的热情也很高。3 结语高校毕业生是稳定就业的关键群体。2020 届毕业生将在关键时刻迎来创纪录的求职人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军表示,要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试等相关工作,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体检、签约、招生时间,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早日就业。面对大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教育部下大力气,希望能帮助每一位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即将毕业的学生不要太着急。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心态,定位自己,抓住市场机遇,找准前进方向。参考文献[ 1 ] 黄素雅,龚倍杰.新冠疫情背景下应届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 J ] .现代商贸工业,2020,41 ( 17 ) :209-211.[ 2 ] 复工进行时:施创新举措稳就业大局——推动复工复产的新举措、新亮点及促进稳就业的新建议 [ J ] .中国就业,2020 ( 05 ) :4-9+13.[ 3 ] 蔡红建.当求职季遇上疫情期 2020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看怎么办 [ J ] .人民论坛,2020 ( Z2 ) :124-127.[ 4 ] 张锐.疫情时期的大学生就业全链加速策略 [ J ]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 ( 09 ) :34-37.[ 5 ] William J.Petak.Hazard Mitigation:Essential for Public works [ EB/OL ] .2020[ 6 ]PBS&J.Local Capability Assessment for Hazard Mitigation [ EB/OL ] .2020.(上接第 10 页)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如何将这些作用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就需要高校从“济困”到“强能”再到“励志”这几个维度去构建多维一体的育人功能体系,既能够经济帮扶,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发挥获奖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培养出爱国诚信、知恩图报、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济困”方面,由于国家奖助学金的无偿性,使得一些学生产生“等、靠、要”的思想,依靠困难生的身份,消解了进取的意志。这里就需要从源头教育好学生,引导学生从被动索取到主动进取,加强评定过程管理,严惩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欺瞒、虚假行为,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感恩意识,在生活中诚实守信,在学习上刻苦进取,帮助学生脱离自卑心理,对于一些学生进行正确心理疏导,不仅帮助学生摆脱经济贫困,更能摆脱精神贫困。“强能”方面,国家奖助学金获得学生群体分为两个类别,获得奖学金类别的学生普遍成绩优异,且综合素质较为突出;获得助学金类别的学生则有部分因为家庭条件差,长时间处于自卑状态,无论在学业还是生活方面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这就需要学校从学业指导帮助、职业能力锻炼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全面的帮助。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安排学业帮扶同学,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鼓励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让学生能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全面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励志”方面,不仅通过“济困”和“强能”使得奖助学金受助群体能够充分了解国家奖助学金所蕴含的意义,在国家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理想信息,爱国守信,感恩社会。也要挖掘获奖学生群里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奋斗故事,激励广大普通学生努力学习,从而使得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国家奖学金的育人功能切实发挥对于高校学生群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对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认识不足,认识不够,导致其育人功能的开发也呈现了一定程度的碎片化,分散化。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对国家奖助学金系统性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将经济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努力优化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自身特色,不断优化评选程序,构建好多维一体的育人功能体系,确保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基金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辅导员研究专项,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实效性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编号:FD1703)。作者简介:辛欣(1990.10-),女,汉,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参考文献[ 1 ] 苏伟刚,赵恒芳.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四维”立体育人资助模式研究 [ J ] .黄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 ( 01 ) .[ 2 ] 胡元林,郑大俊.论国家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 [ J ] .华江苏高教,2015 ( 03 ) .[ 3 ] 刘余霞,苏伟刚,赵恒芳.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探析 [ J ]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36 ( 10 ) .[ 4 ] 曹人龙.全方位评估法在国家奖助学金评选中的机制优化与创新实践 [ J ] .高教学刊,2016 ( 18 ) .[ 5 ] 路贝贝,傅琦,浦同超,徐升高,叶美玉.育人导向下国家奖助学金精准资助的实现路径探索——基于河南省十六所高校的典型调研 [ J ] . 现代商贸工业,2018 ( 25 ) .[ 6 ] 罗美英.浅议阻碍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功能发挥的因素 [ J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 ( 06 ) .[ 7 ] 翁文香.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实践反思与提升路径优化 [ J ]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9,17 ( 01 ) .教 | 育 | 观 | 点
疫情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与解决对策 企业管理疫情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与解决对策鲍秀娟二尉小珍 I 朱冬雪-闫文欣 2, 史彤童 $( 1. 兰州理工大学 , 甘肃兰州 742213 ;
2. 华侨大学 , 福建
泉州 362021 )摘
要 :
受到疫情的影响 , 我国的就业岗位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 , 同时毕业生总数创下新高 , 整体报录比相对较低 , 小
组成员结合各学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当中的理论方法并与合作单位管理层 、 各高校毕业生深入交谈 , 整理出最适合大学毕业
生的就业指导方案 。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 :
执着于寻找本专业的工作 ; 受传统观念影响 , 毕业生执着于进入事
业单位 ; 企业招聘要求提高与招聘人数减少导致竞争压力增大 、 招聘需求降低 、 招聘渠道受阻 , 并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
通
过课程不断改善学生执着于寻找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思维 ; 定期举办家校座谈会 ; 扩大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关键词 :
疫情 ; 大学生就业 ; 企业招聘 ; 本专业中图分类号 :
F249.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 6432
(
2022
)
04
-
0107
-
02DOI :
:
10. 13939/j.
cnki.
zgsc.
2022.
04. 1071 绪论1.1 研究背景疫情影响下 , 我国经济增速变缓 , 企业所需岗位较往年
有所减少 ,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普遍不高 , 其原
因不仅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 也有毕业生个人的心理 、 能
力 、 家庭等因素的制约 , 小组成员进行了深入分析 , 根据现
有状况的产生原因 , 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方案 , 望能减缓现
有的就业压力 。1.2 研究方法小组成员通过细致分析 2021 年甘肃省 、 陕西省 、 福建
省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 结合各学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之中的
理论方法 , 不断探究创新 , 并于合作单位内进行实践 , 共同
探究出最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方案 。2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2.1 执着于寻找本专业的工作根据小组成员的调査研究发现 , 70% 的大学毕业生执着
于寻找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 在与有该想法的学生进行交谈
时发现 , 其内心中普遍担心步入社会后由于各种不适应 , 会
无形中增添其压力 , 并且认为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自身可以更
加专业 , 并且从思维深处便认为自身大学时选择该专业 , 那
么只能从事此专业的工作 。
其实毕业生有此想法可以理解 ,
但是此想法是极其不利于毕业后寻找工作的 , 因为根据调
查 , 例如西京学院各专业平均学生数与在该校校园招聘相关
专业岗位数比例仅为 0.9 :
:
1, 而学生总数与校园招聘的岗位
总数比例为 1
:
:
3, 倘若毕业生能够打破固有思维 , 那么其
寻找工作的压力会减小许多 。其实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是完全可以的 , 因为根
据与企业管理层交谈可知 , 多数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后会进行
相关岗位技能的培训 , 并且由于现代企业技术与管理思想变
革速度较快 , 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很多无法灵活应用
于企业之中 , 故而即使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 也并不一定
所有学生都可以快速适应环境 , 扩宽思维是可以收获成功与乐趣的 。表 1 对是否执着于选择与本专业相关工作毕业生
占比的调查统计 ( 共调查 10 所高校 )项目 百分比执着于选择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70%接受选择与本专业无关工作的毕业生30%2-2 受传统观念影响 , 毕业生执着于进入事业单位根据小组成员的调查分析可知 , 多数毕业生之中认为从
事公务员 、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等相对稳定的工作才是最终
的归宿 , 但是目前每年考公 、 考事业单位的人数逐年增加 ,
但是招聘岗位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报考人数的比例增长 ,
故而其录取难度相对较高 , 并且在调查报告中显示有 30%
的学生属于二次考试或二次以上的考试次数 。
笔者认为虽然
对于本科生来说其所能找到的工作与公务员 、 事业单位、 国
有企业等相比其岗位质量没有后者高 , 其稳定度也没有后者
好 , 但是毕业生个人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分析是否适合考公 、
考事业编制 , 因为在考试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知识是多数
学生在校内没有接触过的 , 也需要考虑自身未来的发展规
划 , 从性格 、 经历等入手分析想要从事的岗位类型 , 万不能
盲目从众 , 在考公 、 考事业编制的学生当中有 64% 是因为
周围的人在考 , 故而认为自身也需要向其学习 , 不能输给他
人 , 这样的想法是极为错误的 , 因为人生而不同 , 正是因为
形形色色的人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 , 倘若每个人都
是一样的 , 不就成了工厂化的生产流程 。表 2 对毕业生考公 、 考事业编制的内心原因调查 ( 共调查 10 所高校 )项目 百分比盲目从众考公 、 考事业编制的毕业生64%分析自身情况 , 认为自身适合考公 、 考事业编制的学生36%2022.2
[ 删 107
企业管理 中国市场 2022 年第 4 期(总第 1103 期)2.3 企业招聘要求提高与招聘人数减少导致竞争压力增大 、
招聘需求降低 、 招聘渠道受阻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 , 不仅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 ,
也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压力 。
受到疫情的影响 , 许多
企业损失惨重 , 尤其是对服务业 , 例如影院 、 酒店 、 餐
饮 、 旅游等 , 对交通运输业 , 如航空 、 铁路等 , 还有制造
业 , 其生产 、 运输 、 出口都受到一定影响 。
一些中小型企
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 , 不得不进行裁员 , 同时减小企业吸
收新鲜血液的需求 ; 而且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屡创新
高 , 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表 3 调查的二十家企业当中是否裁员的占比项目 百分比受疫情影响裁员的企业76%未裁员的企业24%3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解决方案3.1 通过课程学习不断改善学生执着于寻找与本专业相关
工作的思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中执着于寻找本专业工作是对
就业质量与就业率影响最大的 , 因为现在的大学多为综合类
大学 , 无法突显其办学特色 , 前来校园招聘的企业招收相同
专业的岗位较少 , 故而毕业生可选择的余地也会相应减少,
并且其竞争压力会有所升高 。
通过研究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发
现 , 在大多数学生的内心中最为尊敬的人是父母 , 其次是教
师 , 在各大高校之中开设就业指导类的课程 , 从思想上解决
学生执着寻找相关专业工作的固执 , 减缓就业压力以及待业
毕业生数量 , 但是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各高校一定要注意以下
两点 :(1)
尽量不要将课程列为选修课或不参与考试的科目 ,
因为通过细致分析大学生内心活动发现 , 对待不参加考试或
选修课程多数学生不会用心对待该课程 。(2)
任课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求职经历 , 在对高校教授
创业课或就业指导课教师经历的调査中发现多数教师属于留
校任教 , 此类教师虽然也可以将理论方法讲授得较为明确 ,
但是就业求职也会考察一定的社交 、 投送简历 、 面试技巧
等 , 故而有一定求职经验的教师能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正确的
应聘技能 。3.2 定期举办家校座谈会一位成功的学生培养是离不开家校合力的 , 学生的第一
任教师便是父母 , 定期举办家校座谈会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
到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 , 并且毕业生多数执着于从事公务
员 、 事业单位等工作也是来源于家庭内部的传统观念影响 ,
因时代已然不同 , 在 “ 70 后 ” 的人群之中崇尚选择 “ 铁饭
碗 ” 的工作 , 但是如今时代更加倾向选择有着创新思维的
企业与未来发展活力的企业 , 虽然在体制内工作不会遭受失
业的困苦 , 但是对于个人的提升相对较慢 , 多数人从入职到
退休都是同样层次的岗位 。
而在私企当中工作 , 80% 的员工
可以在三年内职称和工资待遇获得大幅度提高 , 编制内工作
已经不是新时代青年的唯一选择 , 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
道路 。3.3 扩大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所扩大招收硕士生规模 , 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
通常情况下 , 学历与能力是呈正
相关的 , 可以说 , 高学历对应好工作 。
此外 , 基于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情况 , 为满足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需求,
研究生扩招确有其必要性 。
并且鼓励毕业生参加需要教师的
中小学 。
随着全国对教师质量的提高 , 教师退休人数以及二
胎政策后女教师请假人数的增加 , 使得许多中小学师资紧缺,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新建学校 , 对教师的需求正在增大 。4 总结在疫情的影响之下 , 毕业生的就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
但是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内心的心理屏障是有助于减缓就业
压力的 , 也有助于帮助企业招聘到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员工 ,
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J]. 经济
研究 , 2004
(6).[2]
罗赵洋 , 李蕾.咸阳市网络补课软件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J]- 中国市场 , 2020
(10).[3]
罗赵洋 , 李馨怡 , 王浩 , 等.西安市中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提升探究 [J]. 中国市场 , 2021
(1).[4]
王叶星.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 [D]. 合肥 :
安徽
工业大学 , 2014,
12
(22).[5]
田铁军• “ 互联网 + ” 时代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研究
[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4).[6]
罗赵洋 , 张馨心 , 张奕璇 , 等.管理层领导力的现存问题
及解决对策 — — 以西安市中学为例 [J]- 中国市场 , 2021
(2).[7]
王英华.基于 “ 大学生创业动力 ” 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
式探索 [J]. 营销界 , 2020
(37).[作者简介]鲍秀娟 ( ( 1997 — ), 女 , 甘肃陇南人 , 兰州理工大
学能动学院 , 研究方向 :
水利水电工程 ; 尉小珍 ( ( 2000-), 女 ,
甘肃定西人 , 兰州理工大学能动学院 , 研究方向 :
水利水电工程 ;
朱冬雪 ( ( 2000 — ), 男 , 内蒙古巴林左旗人 , 兰州理工大学能动学
院 , 研究方向 :
水利水电工程 ; 闫文欣 ( ( 2002 — ), 女 , 重庆人 ,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方向 :
行政管理 ; 史彤童
(2000-) , 女 , 安徽亳州人 ,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 研究方
向 :
经济学 。刚 108|
2022.2
。. .。
。
217高等教育大学生对岗位认知有缺失主要表现为:①对职业了解不够深入。大学生科学择业观念的形成离不开人们对职业的深入了解。借鉴马克思对青年择业的思维认知,年轻人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应该认真的去了解你即将从事的职业。但事实上,对职业了解不够深入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迷茫和困顿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大学生对岗位认知存在缺失的重要表现。②对首次就业质量要求高新时代大学生对岗位认知有缺失还表现为对首次就业的就业质量要求高。首次就业的就业质量是大学生择业素质等能力综合起来的侧写和反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总想一次成功、一步到位,由此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对就业质量的要求。适度的考虑影响择业方向的因素有利于成功择业,但过度的脱离自身实际对就业质量要求过高则会影响大学生成功择业。新时代大学生在考虑影响自身择业方向的因素上,不仅仅从薪酬水平、福利待遇这些货真价实的硬指标去思考,同时也会从个人兴趣、个人或公司的发展前景、公司知名度、工作环境等这些个人感觉的因素出发去考量。③对社会认知有缺失深刻而又全面的地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社会认知不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对社会认知不够大学生初次就业的过程,是个人择业理想和现实激烈碰撞的过程。一部分大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择业问题后,开始思考影响自身择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社会认知不够便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在本次调查问卷反馈回来的信息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第二,新时代大学生对择业动态的关注度不够高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中对社会认知的缺失还表现为对择业动态的关注度不够高。择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择业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为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形成增加了难度。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只有在毕业找工作时才会去关注择业动态,缺乏前期了解的过程。周详的思虑能让人获得更多的学问。由此来看,学习是一个具有延续性的活动。良好的择业观也应如此,对于择业动态不是需要时的一种临时性关注,而是具有延续性的习惯性表现。第三,新时代大学生盲目乐观的择业心态新时代大学生盲目乐观的择业心态是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缺失的侧写。在职业准备阶段,一部分大学生能够对社会发展、理想就业地区、大学所在地和家乡的各地区的实际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但大部分大学生从高考完选择专业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面临择业也不能对自己所学专业在各地区的实际就业市场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虽然没有前期对社会发展状况的具体了解,但一部分大学生仍抱着得过且过、盲目乐观的择业心态匆匆忙忙地选择就业。三、结语随着高校的扩招,2015 年到 2019 年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由 749 万人跃升到 849 万人,大学毕业人数的增加,特别是 2020 年疫情发生,各个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加具了优质岗位的竞争力是造成大学生“有业难就”的原因之一。大学毕业人数的增加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大众教育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油然而生。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逐一解决,在这一历程中就业市场提供了诸多的就业岗位,但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不匹配,这也是造成大学生“有业难就”的第二个原因。大学生对社会择业实际状况的错误研判,是导致其在择业过程中不够务实理性的主要缘由。参考文献:[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研究[J].徐芳.北京教育(高教).2017(06).[2]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 [J]. 林红 .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6).[3]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J]. 徐斌,张继延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03).[4]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必要性 [J]. 冯瑛,王一帆,史亚丽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03).[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探究 [J]. 徐阳,盛知恒 . 法制博览 .2016(03).作者简介:赵静(198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广厦学院财经学院副院长,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就业工作。张向阳(1989—),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哈尔滨广厦学院辅导员,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项目:本研究为 2020 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疫情下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路径探析”成果之一(负责人:赵静。参与人:孙海洋,李新妍,魏元翠,张向阳,宋亚男,郑春雨)。。
。. .。
。
www.cnzgsl.comMonographic Study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于新冠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因此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将是一个长期的常规化工作。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经凸显,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工作岗位数量的萎缩,致使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1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状况1.1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状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人数总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曾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和“结构性矛盾凸显”。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874万,加上回国的留学生,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不断增加,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2020年,毕业生求职找工作、签订就业合同的通道因受疫情的影响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大学生毕业求职的窗口期被压缩,导致积攒的求职压力集中释放,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增加,从而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本已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严峻,致使更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1.2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方面来看,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受疫情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首先,疫情使国内部分行业和经营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停止或缩减,或被迫改变经营方式,由线下经营转为线上经营或线上、线下共同经营,致使大学生正常就业市场需求缩减;其次,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和持续,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出口和国外订单受到影响,特别是一大批中小微型企业遭受了严重冲击,有些无法继续维持经营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企业受损必将影响大学生就业,很多原本可提供就业的岗位随之消失。可见,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下降,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严重低于供给,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差异及困境分析2.1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差异分析新冠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各有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有所不同。首先,从行业和专业角度看,以线上经营为主的行业,如在线游戏、视频网站、电商、在线教育培训、金融、IT等依附互联网的行业,受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较小,对与此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比较有利。反之,集中线下经营活动较多的行业,如旅游、餐饮、劳动密集型加工、线下零售等行业受新冠疫情的冲击较大,对与此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较为不利。其次,从大学生个体素质和能力角度看,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能否顺利找到心仪岗位,已经成为检验大学生个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试金石。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能够顺利找到理想工作岗位的学生,不仅心理素质过硬、专业课程成绩优异,而且平时非常注重培养自己顺应时代发展的综合能力,较好地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云办公和网络沟通协调能力。反之,对于仅满足于应付日常课程学习和专业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便万事大吉、缺乏相应的沟通能力和网络工作能力的学生,在疫情期间防疫调控严格、就业岗位紧缺的情况下,想顺利就业则是难上加难。2.2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2.2.1 外界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首先,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减少。从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情况看,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显而易见。特别是对流通性较强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的制造业影响更是巨大,而这两大行业是吸纳大量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工作岗位数量的大量减少;从国际情况看,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和持续,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等以往可以吸纳留学生就业的国家,经济发展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留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迫使大量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进一步挤压了国内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空间愈加狭小,大学生就业难度提升。其次,大学生求职找工作渠道发生变化。以往年度,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和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往往都是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互动,如各高校组织现场招聘会,增进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大学生应聘的工作岗位。但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用人单位发出的招聘邀请、毕业生发出的求职信息和简历大多由线下转到了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0.22.022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侯文哲摘 要: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在此双重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入手,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相应对策。关键词:新冠疫情
就业
供需状况
困境
职业胜任能力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1(b)-022-03作者简介:侯文哲(1967-),女,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www.cnzgsl.com
2020年11月 023专题研究线上,妨碍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如果毕业生对网络招聘和线上签约的情况不熟悉,往往容易错过求职时间,影响求职成功率。2.2.2 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导致就业困境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或材料,毕业论文缺乏导师的当面指导,与毕业相关的毕业实习不能如期进行,学校不能如期举行现场招聘会,毕业生本人也不能实地考察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上招聘岗位减少和求职人数增加等这一切随疫情而来的突发情况,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加重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导致有一些毕业生产生焦虑、迷茫、恐慌等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另外,疫情期间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这一群体成长生活的条件普遍较好,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抗挫折和抗打击能力较差,择业心态比较浮躁。如果对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进行及时和正确的疏导,势必会对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就业成功的概率。2.2.3 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欠缺导致就业困境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指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的能力,一般包含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也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或职业胜任能力,它是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特征。随着环境和要求的不断变化,职业胜任能力的具体表现也随之发生变化。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异常迅速, “互联网+”模式应用于各行各业。这就要求就业者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综合使用各种云办公软件,如腾讯会议、钉钉、Zoom等,要精通其各种功能并熟练运用。在新冠疫情下,如果毕业生不具备相应的云办公、网络沟通协调等能力,其就业机会就有可能受到较大限制。以会计专业为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催生了会计行业的变革,传统意义上做账、记账、算账的低层次会计人员已经饱和,既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技能,又能将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综合到一起的高端会计人才紧缺。如果是真正具备专业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的高端人才,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可以进行云办公、通过网络有效沟通协调,各大企业也会争相聘用。然而在疫情期间,虽然也感受到了就业竞争压力,但很多学生忧患意识不强,并没有意识到云办公、网络协调沟通等能力的重要性。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大多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考取专业证书,忽略了对自动化设备应用的学习、云办公和网络沟通协调能力的提升。职业胜任能力的欠缺,导致在新冠疫情下,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其他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形也大致如此。2.2.4 大学生就业预期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就业困境待遇优厚、条件优良的高端就业岗位对于就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然而,当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或“00后”,他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生活环境优良,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普遍过高,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一些学生从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进入大学后仍然沿袭中学时期的学习习惯,虽然考试成绩优异,但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欠缺,无法胜任就业岗位的要求,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自视较高、竞争力却较差,在受疫情影响就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就业预期严重与实际情况脱节,导致就业困难。3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解决对策3.1 政府政策扶持层面政府应尽快出台新业态、新领域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挖掘大学生就业岗位,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首先,应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给予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催生大量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扩大大学生的就业规模;其次,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我国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社区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关领域的人才短缺情况,发掘就业机会,给予到这些地区和领域就业的大学生相应的安家和职位提升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需要的地区和领域就业。3.2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和就业帮扶层面3.2.1 加强对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职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某项职业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即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特定的标准,承担具体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为使毕业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胜任能力,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意识。学校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重视提高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意识。以会计专业为例,在人工智能背景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中,会计行业所要求的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不仅包括财务会计核算能力、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涉税事务处理能力,还包括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数据分析能力、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等。那么,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来说,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运用能力、财务问题分析能力和涉税事项处理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大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深层次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运用互联网云办公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其次,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力度。高校的课程设置应服务于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一是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前,应先行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适合本专业学生求职就业的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明确相关岗位的职业胜任能力需求标准。在此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
024 2020年11月
www.cnzgsl.comMonographic Study结构,使课程设置能够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相匹配,增加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课程数量。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课程设置时,在合理设置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应根据学情特点和学生兴趣,尽可能多地开设能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个人特质的公选课程,给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和运用新技术工具开展工作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在各种情况下的求职就业能力。最后,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提升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效果。实践环节训练的内容要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情况息息相关。一方面,高校应该注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切身体验职场感受,提升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和组织控制等职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就业实践机会。如果学生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关系,就不会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而错失就业良机。3.2.2 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和帮扶力度针对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引导,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就业取向。首先,学校应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因地制宜,放眼职业生涯的中长期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等需要他们专业技能的地方和领域就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其次,学校应完善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切实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不间断的就业服务,提升网络招聘效果;最后,学校应积极梳理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稳定原有就业岗位资源,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单位,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岗位。3.3 大学生个人专业素养和职业胜任能力提升层面大学生本身要有强烈的就业忧患意识,强化个人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自身职业胜任能力,为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增添砝码。在毕业求职过程中,谁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更熟练,谁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强,谁就更可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首...
68学术论坛 / A cad em i c Forum(4)加重就业心理压力。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工作岗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毕业生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控制疫情继续蔓延,大学生的流动率正持续下降,他们主要在家里通过网络求职。但是,这种长时间的居家生活特别容易导致学生形成舒适心理,造成毕业生长时间处于待业状态。并且因为某些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现阶段国家的就业政策。而且,目前有许多公司已经倒闭,加剧了工作岗位的竞争压力,并且许多毕业生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职场竞争力,面临无学期、毕业论文难等问题,让他们倍感挫败,更加重了恐慌心理。(5)就业结构出现矛盾冲突。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爆发,对我国经济运行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疫情暴发最严重时期,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基本上完全处于关闭状态,导致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毕业生无法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此外,互联网技术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部分软件公司及时开发出网络课堂教学、蔬菜水果配送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系统,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比较乐观。这也严重凸显了就业结构的矛盾性,呈现出个别行业就业前景堪忧的现状。(6)降低就业质量。①工资标准降低。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下降,多数行业的经济水平都处于亏损状态。为了解决这种困境,许多行业都采取降低员工工资标准和缩小经营模式等方式来解决经营压力。其中,毕业生初次进入职场,不具备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工资标准。②未明确职业生涯。目前,受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逐渐升高以及学生的学历不断升高,部分毕业生需要接受严峻的就业形势,基本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挑选就业岗位,很有可能是在短时间内随便选择一个企业。基于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出现毕业生不了解用人企业或者自己所应聘的岗位。这导致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自身综合技能不符合应聘岗位,自身没有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工作满意度。③工作稳定性降低。许多企业在暴发疫情前,都拥有很好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但是现阶段,许多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明显下调。基于这种情况,新入职的毕业生会对这些行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以及这份工作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怀疑。2 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1)落实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高校就业办需要强化领导与学校学工,教务人员、人事等多个部门共同合作,从而更好地保障就业服务。在培训就业指导时,要重点帮助与引导三类人:一是,针对求职毕业生,就业办要综合考虑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寻找更多的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找到符合自身技能水平的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就业;二是,针对就业现状了解不足的毕业生,就业办需要明确与学生讲解利害关系,积极与毕业生家长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并且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自信心;三是,针对家庭困难、心理障碍学生,在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就业专家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解除毕业生的就业阻碍,协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需要合理联合校企合作、校友资源等就业资源最终起到促进效果,通过交流与合作,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落实好就业政策。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许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地方企业和职权部门要落实好毕业生的用工政策,依据政策类型实现精准地安置人才以及人才招聘。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包括出国留学、考研、公务员考试、参加科研项目、参军、基层工作、单位定期招聘、自主创业、自由就业等。针对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做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关就业渠道以及职业规划。高校就业办需要完全掌握国家利好政策,并且帮助毕业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就业渠道。在疫情影响下,高校需要全面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政策,协助学生正确选择就业方式。地方政府应当依据国家提出的小额贷款、减免部分税收等多项政策,激励企业增设招聘岗位,以及要协助高校召开线上招聘会,真正意义上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3)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思想觉悟。毕业生就业效果是由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以及就业满意度决定的。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建立事业观。只有毕业生明白建立健全的事业观才能在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才会更加愿意接受高校就业办的帮扶,从而帮助毕业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阶段,毕业生需要清晰意识到就业和求职是完善自身价值以及谋求未来家庭发展的前提条件。3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1)各级联动保障大学生就业。现阶段,疫情防控处于常态,要求高校就业办及时调整就业方案,并且根据当地的就业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上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首先,要构建中专院校、学校、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努力的联动工作系统。做到全员联动,共同搜寻就业信息,全力找寻岗位资源,完善就业方式,并且积极调动全员参与,利用各种方法帮助毕业生快速就业。其次,要始终了解毕业生的
69Ac a d e m ic F o r u m / 学术论坛就业状况,高校可以成立毕业生就业回访调查组,及时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化建议以及专业性的指导,更好地确保毕业生可以快速就业。(2)引导学生迎接新机遇。这场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大量可以招收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相继减少。另外,个别新兴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而衍生出庞大的就业市场。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后,不仅导致经济出现短暂的停滞不前,而且呈现出全新的经济形势、全新的产业类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迅速;大数据技术被快速应用;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直播带货、远程办公、电子商务等,新兴企业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学校就业办要积极加强与新兴行业的工作交流,开创全新的就业实习基地,开拓毕业生就业新途径;强化对毕业生的宣传力度,让毕业生更全面的了解新兴产业,补充新兴产业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新兴产业就业。(3)搭建云平台,线上线下就业方式联动。疫情对原有的就业形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挑战,针对这种情况,部分高校都在尝试各种办法,最终发现最适合的方式是通过创办多种渠道共同促进就业的云服务。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全面普及,高校就业平台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如搭建网络云以及创新工作方式都拥有了全新的发展。云服务已经成为支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平台。其拥有成熟的网络技术,可以更加便捷的帮助毕业生找到符合自身要求的工作岗位。另外,在确保疫情稳定的前提下,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网站资源、专家资源以及校企资源,合规开展校园招聘会。(4)完善就业指导内涵。①加强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调整。疫情的蔓延彻底打乱了毕业生原来的就业模式,导致许多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出现焦虑等情况,必会降低就业质量。在这种特定形势下,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事业观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使毕业生在疫情暴发前可以客观了解目前的就业问题,根据现状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使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就业。②强化职前教育,提升毕业生素质和能力。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高校要考虑时代的发展情况,注重人才的合理培养,极大程度上强化毕业生和人才市场的契合点。在不久的将来,应该积极促进教师的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要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通过网络课堂和虚拟训练营等模式,对毕业生进行职前教育,进而可以有效提升毕业生的综合技能。③加强毕业生的网络求职能力。现阶段,网络求职方式已经全面普及,并且已经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方式。然而,利用网络求职同样需要求职技巧,部分毕业生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例如:不熟悉网络应聘流程、电子简历等求职材料质量差、缺乏网路面试技巧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培训。4 结语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个人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努力做到比别人准备的更充分、更有针对性。同时,在国家、社会、学校给予的各种扶持、鼓励与优惠政策下,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有可能赢得人生中第一个职位,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疫情的发展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并得到阶段性胜利。同时,国有企业已相继复工复产,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并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深化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最终实现稳定就业的目标。作者简介:徐明宇(1982-),女,籍贯:江苏南通,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疫情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SJB0778)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侯文哲 .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J]. 中国商论 ,2020(22):22-24.[2] 赵友平 . 新冠肺炎公共危机中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论略 [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0(04):8-10.[3] 钊翊 . 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风险与应对策略[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0(11):28-29.[4] 崔弘 , 闵令珍 .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 [J].人力资源 ,2020(18):118-119.[5] 刘梦琳 .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J]. 人力资源 ,2020(10):122.[6] 曹树春 .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J]. 赤峰学院学报 (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7):76-79.
一、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四、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国家政策,拓展就业渠道。
(二)落实精准帮扶,促进充分就业。
(三)着力优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积极提供心理引导,转变高期望求职心理。
(五)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
2022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各高校就业工作压力陡然增大。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工作安排,坚决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招生就业处,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供市领导参考。
一、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
1076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延续至今,2022 届毕业生中,过半数都表示自身的就业期待有所改变,其中表示“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分别占比 23.9%、18.4%。本届毕业生中,有 44%青睐规模在 500-9999 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稳定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找工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中型企业则能较好的满足这两个诉求,求职难度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更低,因此成为大学生求职首选。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截至目前,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超 9 成已经参与过面试,其中 6 成以上参与 1-5 场、占比最高,且与去年基本持平;参与 6-10 场的占17.2%,还有 1 成面试了 11 场以上。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线上面试的普及。
二、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期望”“慢就业”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要找到一个饭碗"转变成"要找到—个金饭碗"。既然一时之间无合适工作,更多家长宁愿选择让孩子继续深造。但不少学生对升学院校期望值较高。以 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今年 XX 市专升本计划共有 20000 余个,较去年计划有所增长,但是公办院校招生计划只占 1/4 左右,增加较多的主要是民办院校,但由于民办院校学费较高,且教学质量、就业资源与公办院校也有差距,部分学生反馈虽然考试已上线却不愿选择民办院校,如果专升本
录取结果不满意,后续仍然需要学校推荐就业,很多单位春季招聘已经结束,这部分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二是中小企业岗位缩减,待遇较低。部分中小企业守法意识较弱,以试用期等为由不及时与学生完善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手续,侵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部分大型企业为节约成本,专科生只能劳务派遣,不能与公司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待遇上差距比较大。三是基层就业录取率偏低。毕业生愿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但以往专科生的录取比例都比较低。以 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 年西部志愿者报名 139 人,最终录取只有 4 人。目前西部志愿者项目正式确认录取基本都在 7 月份,报名学生担心如未能录取,再参加招聘就会错失很多机会,就业难度加大。四是“互联网+就业”模式尚需完善。当前“互联网+就业”模式建设应用还不够充分、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还不够科学等现实之困。要让"互联网+就业"模式成为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样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现路径。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一是疫情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2021 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
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三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就业需求反差现象明显。越是经济发达、知识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毕业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毕业生。同时这些边远地区或内地不发达地区,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做法,不利于毕业生求职就业;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收城市增容费,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复杂,户口指标审批难。四是互联网招聘平台及线下宣讲会为最主要信息渠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招聘平台是超过 63%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渠道,过半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于线下宣讲会。综合来看,专业化的线上招聘平台将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主要信息渠道。疫情防治常态化,“云招聘会”、“空中宣讲会”等线上模式成为大学生招聘求职的主要方式。“金三银四”的快速增长后,头部互联网招聘平台的使用时长多呈现上涨趋势,大学生逐步形成互联网招聘 APP 使用习惯。五是大学生招聘服务专业化、细分化,线上线下融合为长期趋势。随着基础产品和服务的成熟,校园招聘市场进入精细化发力阶段;疫情影响叠加 5G时代的到来,线上招聘加快渗透,空中宣讲会、直播“带岗”等模式渐趋主流,目前的典型线上招聘模式中,用户对互联网平台投递简历的传统方式偏好比例最高,达到 62.8%;直播招聘模式发展时间相对最短,但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具备突破时空限制、求职效率高等优势,预计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校招主流模式。
四、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国家政策,拓展就业渠道。一是基层就业方面,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选调生”等基层项目能多增加一些岗位数量,并且部分岗位能降低学历门槛,扩大专科生的基层就业机会。建议基层项目的报考录取时间能够提前,确保未能录取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参与校内招聘。二是在扩大专升本规模的同时支持更多的公办院校增加招生计划,打通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三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匹配更多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和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每年对毕业生创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力扶持学生创办微型企业。
(二)落实精准帮扶,促进充分就业。一是提供精准就业帮扶。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动态实行周报制度,通过“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体系,精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为学生提供“四个一”精准就业帮扶,即落实“一次单独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就业指导、一项就业补贴”,确保重点群体顺利就业。二是落实求职创业补贴。为毕业生申办求职创业补贴。三是开展求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大学生求职就业训练营活动,为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求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包括求职定位、简历制作、面试准备等实用技巧。
(三)着力优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是加强个性化指导。开通各类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平台,组建校内就业创业导师咨询团队,以“生涯规划导航”“线上导师问诊”等方式加强个
性化指导。二是打造专业师资团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 XX 市就业工作培训、TTT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认证培训、GCDF 生涯规划师、GCT 生涯团体辅导培训等。三是组织就业能力提升活动。比如举办模拟招聘会、就业沙龙、简历制作等就业讲座。组织大学生模拟求职招聘大赛。
(四)积极提供心理引导,转变高期望求职心理。针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尽早发现,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给予专业引导,及时掐住“苗头”,助学生身心健康。扎实深入开展好学生就业观念引导工作,教育学生从思想上为就业多做准备,教育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不断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提高就业信心,把握就业机遇,动员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大引导毕业生对“新业态”“新格局”的认识,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观念,这不仅是个人需要,更是社会的需求。
(五)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积极部署、科学研判,做好学生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和成果的展示交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以创业促进就业,持续培养本科毕业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以创新创业孵化园为支撑,打造创业孵化基地,优化双创导师团队建设;以双创赛事为龙头,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厚植创新创业肥沃土壤,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以双创活动为抓手,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帮扶活动,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面对疫情的冲击,各高职院校
齐心协力,共同打了一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攻坚战。2022 年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繁重艰巨,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善于在危机上遇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持提前谋划部署,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努力争取更大工作主动权,聚焦重点,综合施策,全力做好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民生之首,民心之安所在。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让一个个毕业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会使一个个家庭缩小收入差距,一个个群体更能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扎扎实实的向前走。
动
保
障
世
界25就业创业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叶淑婷 方妙英(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受新型冠状病毒冲击,大学生就业难,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新冠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疫情;影响因素近几个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线下招聘活动受到严重限制;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企业纷纷削减招聘计划,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加剧今年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一、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职场缩减招聘规模疫情对劳动力市场冲击导致企业对人才需要发生变化。据《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中国及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基于招聘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报道:2020年第一季度招聘职位相对于2019年同期下降27.8%,招聘人数同比下降了26.8%。相关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将增员需求控制在10人以内,招聘人数在30人以上的企业则减少四分之一,企业招聘计划随之调整或延期,求职市场降温明显,高校毕业生面临最难的毕业季。(二)就业计划被打乱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拥有两个签约黄金期,一个是大四上学期的秋招,另一个是最后一学期的春招。由于疫情,不少高校提出在疫情防控期间取消学生实习,使得企业面对面了解学生的机会被剥夺。而对于考研的同学或者对秋招结果不满意的同学,他们寄托春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但由于疫情,失去了最后春招的机会,就业计划被打乱。(三)就业待遇下降《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中国及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基于招聘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报告中说明,月薪低于4000元的职位数减少44%,月薪超过1500元的职位数减少了12%。有29.68%的企业受到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发放薪资。由此可见,疫情的暴发使得部分企业面临生存问题,他们不得不降薪、裁员,以此减少成本来维持企业自身的发展。(四)就业形势严峻据统计,2019年中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834万人,而2020年毕业生规模有874万人,同比增加了40万人,开创了历史新高。往年到6月毕业季,高校学生就业率一般达95%,但今年普遍只有50%左右。越来越多毕业生涌进人才市场,争夺有限的就业岗位,而就业市场却不景气,大量大学生直至毕业仍没找到工作,就业形势特别严峻。
二、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一)个人因素个人影响因素包括个人认知水平和个人心理素质两个方面:1.个人认知水平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是个人认知水平的部分。其中,自我认知是指毕业生对自身的洞察和了解,社会认知是对自我的认知、评价和定位,其中社会认知主要的来源是社会实践。有些同学自我认识不够,过于高估自己,忽视自己的真实水平和实际情况,没有认清新冠疫情下的社会情况,还期待像以往一样要找待遇高、福利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岗位。有一些同学对待遇低一些的职位不满意,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导致至今还没找到工作。2.个人心理素质一个稳定、成熟、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个人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疫情暴发后,部门学生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缺乏理性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屡次面试遭遇挫折便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怨天尤人。现实和理想差异较大,学生则不能灵活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便会处于失落中不能振作,因此丧失就业机会。(二)社会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和社会内部运行的客观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以下从政府、家庭、高校三个方面阐述社会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经济因素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不少企业响应政府政策不开工不办公或是线下办公,实际上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市场状况出现一度低迷,这让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降薪减工的策略,甚至有一些企业难以撑过疫情便宣布解散。此情况下,就业岗位会相应减少,大学生找工作便陷入相对较难的状态。2.家庭因素疫情期间,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其本文系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东莞理工学院质量与品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B200101)。
劳
动
保
障
世
界26就业创业次,大学生就业也受家庭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着,家庭社会地位越高的大学生有可能在父母建议下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以推迟就业,而且父母给予物质支持也会让大学生对求职更有信心;而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大学生产生即刻就业的行为会更高。3.高校因素教育是一种目的、有意识、有文化的活动,受政治、经济的影响而产生一定滞后性。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市场与学生双向选择的过程。在疫情特殊的情况下,高校声望、教育水平以及就业指导都会对高校毕业生产生直接影响,而高校若没有采取一些就业引导、就业心理舒缓等措施,学生可能会更难找到工作。三、解决疫情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在疫情状况下,毕业生应该采取积极的心态对待求职、思考自己的未来,制定后续的应对策略。(一)个人方面首先,在疫情环境面前,毕业生要充分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树立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和求职就业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规划,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理性选择就业方向;第二,个人要积极转变思路,积极响应“云招聘”,重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保持良好心态,投入新的形式中,让自己在新形势下占据主导地位;第三,多运用自我激励法,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冷静分析问题,利用积极的榜样力量来激励自己,让自己保持正能量;利用闲暇时刻,全面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充分借助国家推出的就业新举措,主动抓住就业机遇;最后,精心准备好简历,重视简历信息,充分运用好省、校就业系统两个平台,积极投递信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了解掌握情况。(二)家庭方面父母应采取正确的方式加强与子女的就业教育。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大学生就业观的基础,关系到大学生就业方向和终生的成长。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家庭对毕业生此时的就业教育尤为重要。作为有经验的一辈,应该结合时事、社会环境、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压力等方面给予毕业生一些有用的建议和帮助;作为孩子也更应该多与父母进行沟通。大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是心理和三观仍然不成熟,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成熟的价值观作为指导,若在此环境下孩子主动向父母沟通有关就业压力、就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和舒缓自己。(三)高校方面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应该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谋划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完善“一网通办”就业服务模式,加紧加快推进“云就业”,乘势打造集“云招聘”“云面试”“云知道”“云服务”“云咨询”于一体的智慧“云就业”体系;学校可联合各镇街人资分局、行业协会、校友企业举办春季专场网络招聘会;利用智通人才网的技术支持举办毕业生春季视频双选会;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可增加优质就业岗位信息精准推送的频次,还要做好毕业生分流工作;学校应根据社会环境改进和创新学生的人才培养形式;也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疏导工作,完善欠缺的校园招聘的方式体系模式。(四)用人单位企业积极推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利用网络为毕业生做好相关就业信息服务;疫情情况下,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企业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这存在岗位空缺和人才岗位不匹配的问题。企业应该转变用人观念,实行有效招聘。一方面,可以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机制,为公司的人才进行考核和筛选,为公司今后的人才腾出空间;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应适当给予大学生就业机会,让大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用人单位应构建大学生聘用公平竞争机制,在招聘过程中做到信息的公正化、公开化以及透明化,切实为疫情情况下大学生就业竞聘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五)政府单位在疫情面前,政府要及时关注和倾听企业主和求职者的声音,出台减免税费、缓缴社保、加大信贷投放等举措来稳住民心;要加强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将就业优先导向作为所有政策的着眼点;协同上中下游产业、产供销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尽快推动全面复工复产;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继续完善国家就业政策,研究储备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包,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利用网络、电视等途径,发挥社会主流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功能。四、结语综上所述,现阶段新冠病情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就业需求、高校就业教育、家庭就业理念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因此,从个人、家庭、学校、用人单位和政府方面多维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参考文献:[1]冯婧.浅析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J].商讯,2020(10).[2]张宋芳.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及优化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3]陈俊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观察,2018(16).[4]刘洋.韩雪峰.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社科纵横,2019(05).[5]张常洁.吴琼.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作者简介:叶淑婷(1997—),女,广东揭阳人,东莞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方妙英(1981—),女,广东东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
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疫情防控将成为一种常态的形势,这种常态形势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困境,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该文对疫情防控常态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事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疫情防控会变成一种常态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就业心理、所面对的就业环境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给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疫情
防控常态形势下更加高效、更加有针对性的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一、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与压力。
)
(一)
毕业生心理压力增大,消极就 业现状严重。首先,各高校自疫情发生以来增加了对包括毕业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防疫健康情况的检测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学生就业心态和就业状况的了解,给本来就处于毕业和就业焦虑中的学生无形中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各类关于毕业生就业的信息量过大,学生要完全从网络上获取招聘信息、就业指导课程等等,对这种学习形式的不适应给学生造成了的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其次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疫情期间“找工作难”、“就业形式严峻”等描述成为了学生脑海中的标签,这让部分毕业生为自己的消极就业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促就业稳就业的措施,部分学生消极就业的现状依然严重。
(二)
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剧增,企业招聘模式急需转型。一是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剧增。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展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状况和就业形势受到重大冲击,大量企业停产停工,第三产业的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这对我国中低等收入家庭,尤其广大农民工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国务
院采取了扩大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规模,提高基层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比例,扩大高校研究生招收比例等一系列的措施,但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以及长时间受到疫情的剧烈冲击,用人单位的新增岗位减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随之剧增。
二是企业招聘模式的转变。线下面对面的招聘一直是毕业生求职的主渠道,受疫情影响,线下招聘停止,但不少企业对线上招聘的流程不熟悉,招聘信息的发布也不及时,直接导致了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信息的不对称,给毕业生求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造成了部分企业的招工难。因此企业招聘的模式急需向就业数字化转型。
)
(三)
现有的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一是开展学生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绝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团队由辅导员组成,但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杂,指导就业余力有限,并且有些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相对欠缺,资质不足。二是就业指导形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绝大多数的就业指导都是只针对毕业生,形式也更多的是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的推送,但毕业前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已基本定型,如果在低年级时没有引导学生对就业形成初步认识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只在毕业前夕进行简单的就业岗位的推送,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三
是就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理论性强,实践性少,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可度不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
二、防疫常态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与措施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未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将是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最大的难点。在防疫常态形式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让我们的就业指导既解决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又能与时俱进,真正适应疫情的现实环境;既注重就业指导形式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也要考虑指导的方式被学生认可,效果能及时显现。
(一)
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凸显政策性就业宣传实效的法宝。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以及大学生入伍等政策性就业是国家扩大基层就业规模,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在就业指导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将就业與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尤其是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优秀表现,充分的展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人民的主体地位。把这些中国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战斗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提升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感与使命感,
从而引导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贡献个人的青春和力量。
(二)
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是缓解疫情形势下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在防疫常态形式下,毕业生的心理焦虑与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或多或少地会因对社会民生、经济形势、就业形势等方面认识的变化,对生活、工作的选择和意义上有了新的认知,这就需要我们将就业指导服务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类因就业引起的心理焦虑、心理压力大、情绪失控等方面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对于来自重点疫区的学生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和重建的措施,还需制定一对一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措施,尤其是对家庭遭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的同学, 必须积极地接触和照顾, 指派特殊的心理老师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整,以便学生对自己和自我定位有正确的认识。将疫情对学生的就业心理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
就业指导要及时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云服务。一方面面对防疫常态的形势,高校的就业指导要及时转型,进一步推动就业数字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招聘岗位进行精准分类,实现岗位精准推送,保证企业方和求职学生双方的供需信息的及时对接,全力实现岗位信息精准匹配。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互联网+就业的就业指导模式。充分利用
职业就业意向测评软件帮助学生对个人的就业信息与职业能力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和个人的就业意向给与更客观有效的建议。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求职意愿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给予包括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内容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把眼光拓展到更多新兴领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在就业过程中寻找新机遇,切实将就业指导的云服务落到实处。
(四)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要更有实效性,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就业指導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就业指导应贯穿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的设置也应该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同年级的特点变的更加有针对性。对大一的学生应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对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转变曾经单纯以高考为目标的学习模式,把学生视野引导到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个人所学专业与职场所需的视角,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对于大二的学生,在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与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交流和与企业人直接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优秀和职场,为他们答疑解惑。对于大三的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则可以引入专业领域,帮助学生明确跟所学专业对应的
职场的需求和特点,及时修改个人的求职意向,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就业政策,为大四求职做好准备。对于大四的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则应该更倾向于就业政策、就业心理、职业道德以及具体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实操性的课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该多以实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就业现状并提供就业选择。例如: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在本次疫情中,互联网行业、在线消费、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无人经济等领域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领域中有很多适合年轻人的岗位和机会。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事情原有的节奏,尽管在遭遇疫情之初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在党的领导下,国家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疫情之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的到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民生大计,同时也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高校必须及时转变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方法,才能让毕业生就业工作突破困境,切实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引和服务。
推荐访问:疫情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疫情 大学生就业 现状分析
上一篇:新冠疫情风险评估报告6篇
下一篇:疫情防控演练方案及流程6篇
办公室廉洁风险防控自查报告
廉洁风险防控排查工作报告范文
廉洁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精神科护士填写
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感人事迹3篇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感人事迹篇1“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任务后,_交通运输分局_站
第6个近视防控宣传月主题活动方案3篇第6个近视防控宣传月主题活动方案篇1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加强学生视
医生疫情防控心得体会范文最新6篇医生疫情防控心得体会范文最新篇120xx年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卫健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
2023春季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最新6篇2023春季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篇1 2023春季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篇2为了认真贯彻国家、省和市预防甲型h
致敬疫情中最美逆行者心得体会锦集14篇致敬疫情中最美逆行者心得体会锦集篇1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通过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武汉必将再一
小学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方案6篇小学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方案篇11、学校坚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通知精神,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心得体会3篇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心得体会篇1秋冬季是传染性疾病多发的季节,为了确保幼儿身体健康,提高师幼对秋冬季传染疾病的防控意识,